第104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小止觀導覽(七十六)

發心同時成正覺

因果名言同時立

有情心中如來藏
破纏出垢真如來
 
 
第十章  證果
 
論文:華嚴經中: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了達諸法真實之性,所有慧身不由他悟。亦云:初發心菩薩,得如來一身作無量身。亦云:初發心菩薩即是佛。
初發心是指發菩提心,是為利益眾生願成佛的心,能夠成為成佛的初因,指的是別教初地位,這樣的聖者,佛可以為他授記,所以稱為了達諸法的真實,不但發菩提心,而且可以現證空性,成為登地的菩薩。初發心便成正覺,生起成佛的正因,觀待因而說成佛,為之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此聖者菩薩了達如來智慧德相人人本具,然須修學方能顯現,亦即所證五蘊上的空性是人人本具,通達五蘊上的空性,破所知障,名言安立為法身(自性法身),觀待自性法身生起的空性慧是智慧法身,此須自悟而非他悟,亦即修行靠個人。雖修行靠個人亦不妨要善知識來引導,學者透過聞思生起空性的勝解,並修止修觀,內心才會產生證悟,證悟是由修止修觀來的,雖說由我自己修而證悟,但是修之前要透過聞思,否則是盲修瞎練。
《華嚴經》〈梵行品〉中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發菩提心了達諸法本具真實之性(空性),所有的成就都由聞來,經過思維,自己修證,悟入真理,必須自己親自來實修,這樣的聖者就能夠承擔佛的家業。
《華嚴經》上也說,初發心菩薩,得如來一身的智慧。此處是指報身的智慧法身,初地菩薩有十二類的功德,他能見百佛,得百佛的加被,能住世百劫,智慧能了知過去現在未來百劫之事,能入百三昧定,能入百佛世界,能造百佛世界,能動百種法門,能示現百身,能教化百類有情眾生,能往返百佛國土,能證得百種法門,能示現百身,每一身菩薩都有眷屬圍繞。
何以經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此初發菩提心,可分為世俗的菩提心與勝義的菩提心,若已具勝義菩提心為聖者菩薩,雖然證量高但尚未即身成佛(便成正覺),若是世俗菩提心,那離成佛還很遠,如何是便成正覺?然即使仍未成佛,眼前已種佛因,觀待果方為因,名言中的因果可為同時,佛亦能以現量的方式顯現他未來成佛,故云初發心便成正覺。
 
論文:涅槃經云: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前心難。
前心「難」的是氣象難,那種氣象一生起,後面的「究竟」就沒有問題了,前心生起,後面的證得是不難的。要將菩提心真實發起,這是非常難的。入佛門的方式,其一是先發菩提心,其次修學六度,在現證空性時,並以菩提心及空性慧攝持布施心意圓滿時,名言安立為初地;其二是菩提心先大略的引發,然後主力在修學般若,得到成就,再回頭努力的引發菩提心,及攝持六度的修學,在現證空性及布施心意圓滿後證得初地。後者的修學法是利根,前者是鈍根。發起菩提心之後經過種種障礙及考驗,最終成佛。然這種難不如前心難,一般眾生很難引發菩提心,泰半都在生活中為自己而活,為別人的心量即使生起,也生起不了仁心與大悲心的那種為別人的心量,乃至於為了別人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何其難也。
 
論文:大品經云: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即坐道場,轉正法輪,當知則是菩薩為如佛也。法華經中:龍女所獻珠為證。
成為菩薩摩訶薩的是登地菩薩,初發心是指剛登地的那一念心,即坐道場就是利益有情去示現成佛。當知菩薩為如佛也,如有二種說法,第一是隨順於佛;第二則稱此人就是佛。此處指的是隨順於佛,此人可以宣揚佛的旨意,如欽差大臣代表皇帝一樣。登地菩薩可以清楚無誤的宣傳佛的旨意,但是他所擁有各種度眾的能耐,遠遠不如佛再來。
須菩提,人稱解空第一,須菩提在法華會上被釋迦牟尼佛授記成佛,《大品般若經》當中所說的般若,指的是佛的勝義分,佛在世俗上的展現是很難通達的,眾生也難以相信。
法華龍女成佛的說法有很多種,一是他本來就是佛的示現,所以示現因緣成熟就示現成佛的那一分,機緣到他就示現成佛。另一種說法是他根本就有成佛的氣象,佛直接以神力,去攝持未來的事情顯現在眼前;如同魔術師一般,將未來顯現在當下;如同晚上睡覺作夢去美國玩,不必坐飛機飛行,就直接出現美國,就在美國生起生命現象。所以佛把未來的事情顯現在當下時,就像變魔術一樣,如同龍女成佛的徵兆已經顯現,把未來的事情呈現在眼前。
第三種說法是龍女真的成佛,當他修行心力非常強盛時,修行的功夫是用超越的。如同要上一百層的高樓,當你還在一階一階爬樓梯時,坐電梯的人已經快速超越你而到達一百層樓,這就是修行的超越,一樣有修行的軌跡,可是他的速度之快,簡直像沒有經過這些程序一樣。
 
論文:如是等經,皆明初心俱足一切佛法,即是大品經中阿字門,即是法華經中為令眾生開佛知見,即是涅槃經中見佛性故住大涅槃。已略說初心菩薩因修止觀證果之相。
「阿」字是一個咒語,就像觀世音菩薩《般若心經》的秘密咒,心經經文本身是顯說般若,後面的「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那是秘說般若,以咒語的方式去攝持經義,以顯說般若做為基礎,後面的秘說般若是利根的修學法。此處「阿」字彰顯初心俱足一切佛法,表徵各類之義,如《大品經》所說。
「阿」字是一個代表各種殊勝義理的字母,依彼所詮釋義的修學能助眾生成佛,此「阿」字名言須觀待修學者認知內涵,才能發揮大用。
能轉聖法輪,能令眾生開佛知見,就是《涅槃經》說的見佛性故住大涅槃,得到斷、證二德。
大涅槃是究竟的空性,證得大涅槃,成就的是斷德與證德,斷德是指斷煩惱障和所知障,斷障的同時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菩提),這也是佛的證德,佛以現證究竟的空性,破二障的那一分來成立為大涅槃。
此處以經略說初心菩薩因修止觀證果之相,止觀最殊勝處就是成佛,以止觀現證的斷德及證德成就佛的法報二身,觀待有情眾生的需要顯現應化身的佛(八相成道),這就是修學止觀的目標。
因修止觀才有初心菩薩的成就相(發菩提心與現證空性),而初心菩薩直至成佛也都是依著修學止觀,才能成佛,止觀是成就初心菩薩與成就佛果的殊勝方便。(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