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期::活動報導-2016年寒假佛遺教經講座

佛遺教經講座心得分享─遺產繼承人

四九說法三百會

遺言總攝止觀義
暇滿人身聞思修
繼承家業福難思
 
佛遺教經心得─遺產繼承人                            
陳怡瑩
某人為一家之主,除了擁有一宅可自住外,新近又添一宅,收起租金。人知皆道恭喜,某人聽則皺眉,自稱有三個孩子,還得再拚一間,將來百年後才能公平,一個孩兒得一間屋。世間父母若無出世法的知見,任憑再會為子女打算,也與解脫沒有關係。
人生在世為輪迴所繫縛,能活多久不能憑己意;會怎麼死不能憑己意;臨命終有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力氣清楚表達遺言,也不能憑己意;就算兒孫有幸聽到遺囑之交代,就一定奉行不違嗎?自己的命尚且不能掌控,又豈能主導家門之未來?又,世間人所謂代代相傳的祖產,是祖父傳給父親,變成父親的;父親再傳給兒子,也就變成我的;我的將來是要傳給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再傳給我的孫子;由於對我的執著而生佔有慾而有得失心,一再地薰習我執而且將能執所執代代相傳,用盡一生來串習、造作與解脫無關的種種。
學生何其有幸能在老師座下聽聞《佛遺教經》,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的一生,以非輪迴所攝顯現為輪迴所攝,這是佛的能耐也是佛的慈悲。如何證明佛是以非輪迴所攝顯現為輪迴所攝?佛將入滅一事乃佛觀待因緣所決定,中夜遺言是佛想說多少就說多少,不會像世間人想說的還沒說完就斷氣,遺教經架構完整、有頭有尾且不疾不徐,一再為弟子斷疑,若非佛已離開業的繫縛,試問如何可能?
此經經文感人處處,無不觸動學者的內心。佛問弟子有無疑問,弟子們明知發問可留住佛,卻安靜不問,為何不問?乃是弟子知佛已決意入滅,為讓佛安心涅槃,故顯示無疑,這是弟子們與佛心意相通。但佛與這些弟子有著革命情感,知弟子心中對佛這麼快要滅度生起悲感,故對弟子開示聚會無常,有聚有散,且佛久住無益,因如來法身之所以能常在,其因不在佛,而在有無傳承者。
佛來到娑婆世界度化眾生是佛的慈悲,佛要滅度也是佛的慈悲。眾生若對法對大善知識不能生起難得珍重之心,怎會願意好好學?曾聽老師說過,雪公太老師上課時不准錄音,遑論錄影。除了太老師講課因當機眾而變化,事後斷章取義恐有誤解之外,學生想聽課就要珍惜眼前的機會,過了就沒有,無法事後補課,如果因有別的事而缺課,那就表示這門課不是心中的第一順位,還有別的事更為重要,不讓學生錄音何嘗不是一種慈悲?正好讓我們反思法在我們心中有多尊貴、求法之心有多強,有了堅強的求法意志,想讓自己成為法的傳承者的那一分,在善知識眼中方是受教的形象。
佛留下龐大遺產,得之者能究竟地離苦得樂,也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得此遺產既自利又利他,為了成為佛的繼承人,眼前先在無盡燈穩紮穩打地學,就像學習遺教經,若非老師講授,學生如何能知佛之深意?經文如何能躍動紙上使人心中發顫?我們如何能明瞭最寶貴的遺產乃是般若智慧?身在人道,但應心志高遠,方不枉善知識的厚愛,讓我們得以共霑法雨,同受法益。
 
許瑋娟
隨著超級寒流的來臨,《佛遺教經》講座也起講了,窗外飄著雪,雪落下來不及觀賞它的雪白,即已轉化為水,無常的觀修也生起了。
這是第二是參加講座,雖有去年《佛說四十二章經》的學習,但是課堂上仍有很多是聽不懂的,但也體悟到老師常說的頓悟是從漸修來,若是經過起疑、思維、研討、串習的法義,課堂中即有熟稔之感,課後的切磋琢磨真不能少;而當拿到科判隨著老師的帶讀時,內心即對《佛遺教經》的意趣有了整體的概念,突然驚覺科判的學習法是很重要的一環,過去所受的教育大概就是背誦文章,並沒有這樣架構性的訓練,所以對於文科的理解就是背多分,而選擇了理工科就讀,因為只要理解、推理就可以得分,就不需要背書了,但是自從每週跟著時哉時哉網路教育學院學習,才了知每一科目的學習都需要推理思維,聞思修缺一不可,而聞需要老師、思需要老師、修也需要老師,難怪顏回再怎麼也不願意離開夫子,可見老師真的太重要了。
五天的課程在老師及學長們的用心準備下,心飽是毋庸置疑的,身也被學長們的發心,每天享用著再豐盛不過的午餐,心想這樣幸福規律的日子,若能長些有多好!這一切都要非常的感恩兩位老師及學會,原來團隊才能造就這樣的殊勝的善法,尤其是有教法學習下的團隊,體悟到辦事需要教法,團隊的和合也需要教法。
學習的時光總是過的特別快,陽光灑進屋內,準備要迎接結業式了,更讓我生起學習因緣的難得想,要好好珍惜,也隨喜自己能夠放下工作,好好的來學習教法,感到非常的幸福。
 
楊志卿
首先要感恩唐老師,及講師團隊半年來的準備,藉由科判教材,生動的對話應答,讓我們在寒冷的天氣中,深深感受到共學串習的熱忱!此外工作團隊,無論香積、音控、行政…等,都提供最佳的服務,讓每一個人得到充實快樂的學習,非常感恩!
講座的教材以科判架構,一以貫之的教學法,讓我們學習時,依著條列綱目,層次分明,更容易了解,對末學來說,了解整體架構,掌握脈絡,每一堂上課都非常充實,受益良多!
佛陀涅槃前的教導,主軸在修學止觀,從持戒、制心節食、睡眠、忍辱、勿憍慢、質直端心,進入到少欲知足,要遠離憒鬧獨處,如小水穿石的精進,不忘念,要記住正法,修習禪定,求大智慧,捨離亂心戲論,修習中觀空性的正見。
在離戲論這一段,因為末學的程度魯鈍,對老師的深入開解不能完全了解,這有待自己更加精進學習,就像唐老師的經驗,要慢慢磨。
在五天課程中,感恩唐老師在中壢道場安排怡瑩學長等四位帶領我們研討,課程中得以提問交流學習,上課之後,讀書會的學員繼續安排複習,這也是聞、思、修的力行,希望時時把握串習的機會,有很多內容需要吸收內化,在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最後的教誨仍叮嚀要精進勤修,透過唐老師的講解,更深刻體會到佛陀的慈悲心切,我們必須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繼續傳承不斷,也就是法身常在,佛陀的入滅,才是學習和傳承的開始。《佛遺教經》是佛陀為弟子所講的最後一部經,對弟子反覆叮嚀,就像父母親將欲離世,為了兒女仍然諄諄教誨、無微不至,內容充滿了心血,我們身為佛弟子,必須更加努力修持,勤加精進!
 
張忠敏
成行心路:去年十一月中旬就得知寒假一月要辦《佛遺教經》講座,滿心歡喜等待報名,但十二月又得知此次講座因場地有限只針對內部學員及大陸學員,只能開放幾位名額,當時心情非常沮喪,但是對自己說,不到最後決不放棄,祈求三寶加被,希望能像暑假一樣在中壢開課,同時也詢問師姑中壢可以開課嗎?師姑也希望中壢能開課,所以立刻拜託師姑向老師祈請中壢開課,就在這樣不確定又不安的心情中過了十幾天,終於有一天,學長向我們要中壢研學的學長名單,直到此時才稍微心安,也立刻將我們整團名單報上,其實有上班的學長們也早就安排好假在等著了,大家都歡欣鼓舞地期待這次的講座,我們大家都很感恩老師和師姑的慈悲,開放中壢場地給我們上課,所以學長們都有共識,要讓老師們不要為我們在中壢上課擔心,我們大家要自己發心把此次講座護持起來,以報答老師和師姑的慈悲疼愛之心,真是太興奮又太感動了。
學佛心路:民國七十四年皈依西蓮淨苑,當時師父智諭法師正好在講《佛說阿彌陀經》,我當時只聽了部分經文,就覺得西方極樂世界是我的最後歸依處,也以為只要好好專心念阿彌陀佛,並發願此生往生西方極樂就可以了,因此就回家萬緣放下專心打坐念佛,也好長一段時間身心真的得到輕安法喜充滿,但是經不起一場大病就全垮了,當時還懷疑為什麼念阿彌陀佛沒用呢?我的病都不會好起來,為了病又相信了神壇作法,就這樣糊塗過了二、三十年,直到接觸學會後,我才知道這些年走的都是冤枉路,原因就是知見錯誤。
學習心境:自從一0二年六月由王老師接引來到無盡燈文化學會學習《論語》,當時很震撼老師能將《論語》如此解釋得精準有理,跟我以前所聽的不太一樣,但很喜歡聽老師的解釋分析,學《論語》讓我更了解孔子的中心思想,〈中庸〉也聽到後段對儒學產生興趣,也被老師引發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一份使命感。
佛學課上過「心不相應行法」,當時真的一頭霧水、文字名相又多又陌生真是糊了,只有一種感覺我的煩惱有這麼多這麼複雜,但我之前怎麼都沒感覺呢?只是常覺煩惱痛苦,卻不知道這些都是自己不明事理而造作出來的,煩惱的細微處是很可怕的,讓我在生死海中輪迴不止,要去西方極樂世界它就是最大的障礙,所以一定要對治才行,那要如何對治呢?就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對治。
接著學了《佛學概要十四講表》對佛法才真正明瞭,學佛目的是要解脫成佛,當然解脫成佛當中還要有正確的知見和正確的行持,接著又學了《佛說四十二章經》及《佛遺教經》都是教我們解脫成佛之道,佛初轉法輪說法到最後涅槃說法都是要我們熄滅貪瞋癡修行戒定慧,以般若空性智慧解脫成佛,老師講《佛說四十二章經》是以中觀空性修學法去開解,《佛遺教經》是以止觀修學法去開解,都是教導我們解脫成佛之道,這是我的體會不知對否請老師指導。
這一路學來慢慢對佛法體認越深,極樂世界是唯一歸依處,但去的道路沒找對那也是沒用,去的方法用錯也沒用,這些問題都在於要有正確的知見,才能用正確的方法找到正確的路,也才能圓滿到達目的地,所以正知見就很重要了,而正知見觀待善知識給予我們正確的指導,帶領我們往最後目的地前進,當然也要不斷反省改進,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想法,完全跟隨善知識的帶領教導,以祈這一期生命結束能達究竟歸依處。
結語:經過這麼多年的荒廢歲月,有如在黑暗的大海中沒方向的亂航行,如今終於碰到正法正知見的善知識及團體,有如在黑暗的大海中找到一盞明亮的燈塔,能在他們攝受愛護下學習真的太有幸了,真不枉費這世間走一趟。
期許:一直跟著老師學習,且要不斷串習,直到真正了解體悟老師所說法,希望有一天能夠花開見佛悟無生。
 
   黃嘉美
首先感恩兩位老師慈悲,師伯師姑慈悲,辦一次講座必須要花費很多的心力,人力,財力,物力,過程繁雜,講究細微,團體的配合,看到了老師學長們的用心努力,義工的努力付出,才能有此次的講座,為了讓大家能夠專心上課所以提供大家舒適的環境來學習。
在本次的講座主題是:《佛遺教經》,佛陀的遺言裡面有這麼多的交代話,聽了老師解說以後,深感榮幸,能聽到這離老病死苦的上等法藥「戒,定,慧」。佛陀的遺言不單是對當時的佛弟子講,更是對著現今的我們言,希望喚醒我們趕快離開這濁世,能夠自己得利,然後再來利益他人。
佛陀當時心意的圓滿已超越時間空間,所以在遺教經裡佛也告訴我們,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以戒為師,要像黑暗遇到明燈,千年暗室如遇光明。要像貧窮的人得到寶藏一樣,因為是住在空性的戒律上任何人都偷不走的功德法財。
這才是我們人生要追求的見地。以前沒有學習經教不懂得什麼是離苦得樂,總以為多吃多玩多快樂就是離苦得樂,怎麼可能有這種逼自己離開慾望而會有的快樂,那是不可能的啦!
所以經過這一年多跟著老師們學習才知道正見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標,而自己的福報都是來自於大眾,也因為老師善友們的發心,才能有幸聽聞到佛陀的教法,在五天遺教經的講課結束後,回家有些感想,用打油詩方式寫下這次前行,正行,結行的感想。
前行
一、緣起:
此次緣起不容易 多謝師姑來請益
剛好學長善求學 才能聽聞佛遺教
正行
二、討論很久搞不懂:
凡夫四倒是邪見 二乘四倒偏涅槃
如能八風吹不動 大乘無住而生心
三、很想繼續聽課不想下課:
緣聚緣散是觀待 散了又聚是緣份
中觀正見要串習 心中法喜皆充滿
四、老師精彩比喻時的感想:
對焦不容易 能感菩薩現
前世是何因 能聽此善法
五、無著菩薩的故事:
每次想放棄 小流水穿石
耐力十二年 舔蛆佛現身
六、超脫三界無安:
不動是體空 動中皆法變
無住生起心 不漏超世間
結行
七、結論:
遺教重點在串習 教法流傳得離苦
步驟科判真明瞭 行走西方決定勝
 
徐婉臻
首先,感謝唐老師以網路直播的方式,讓我們可以在中壢參與這次《佛遺教經》的講座。
以前只知戒很重要,但不知其理由,原來,修止觀的資糧是戒律儀、根律儀、飲食知量、睡眠瑜伽、正知而行。經由老師所寫的科判,讓我更能清楚這些的分別。但是清楚知道這些的分別之後,自己該如何從修學止觀去修正自己、反省自己呢?
其實自己感到非常慚愧,常常放縱五根,攀緣外境,起貪瞋癡竟毫無自覺,心就像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想要擁有更多,追求更好,緊握手中的東西捨不得放掉,終日在煩惱堆裡打轉,把苦當成是樂。美其名說是學佛,殊不知自己內心的隱微處從來沒有想要離苦得樂。常常脾氣一來,一發不可收拾,火燒功德林,所學的法在自己身上起不了作用,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到現在我的先生雖已進入團體,但一腳已跨入,另一腳卻還在外面,我要在這裡好好的懺悔,自己身口意的造作阻礙了別人學法的機會。
在《佛遺教經》裡,佛告訴我們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不能利益別人,約束自己,通達人情世故,還有什麼善功德可說,所以,必須要在空性上做修習,要能安住在戒律上。要常作業的思惟,修習善法,經由聞思修常常去串息,讓正法記得住,去對治煩惱賊。
很慶幸自己是在一個有正法傳承的團體,有這麼多的善知識當我的老師,讓我可以見賢思齊,有正確的知見,期許自己日後能在學習教法上精進。
 
楊宗梵
在這一次的講座,末學感到法喜充滿,也對於佛法的修學,有更進一步的體會增上與信心的生起,這五天上課透過蕅益大師的科判以及懺公表解,還有尊敬的唐老師帶領無盡燈優秀師資團隊所重新註解整理的科判,進而透過唐老師精準講述,老師學長們的精采消文,以此系統式的學習佛遺教經的內涵,實在受益良多,也對於邏輯上的思維推理有很大的幫助。
講座中遍是聞、思、修以及戒、定、慧還有四聖諦的內涵,結合日常生活做觀修,銜接上一次的佛說四十二章經講座,更有一種跳躍升級的感覺,也讓末學更確立佛法是唯一的解脫道,離苦得樂的妙法。在佛說四十二章經跟佛遺教經裡,都講述眾比丘與比丘尼還有眾佛弟子們的修學法,但是隨著聽聞經典的時間增加,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夠攝受心並能將所學的利益身邊有緣人,察覺到我們凡夫俗子應該要更精進的學習佛法,在這條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路上,更精進用心地去串習,並且動機要保持單純。
在這幾天當中,也讓末學更加的明白傳承的重要性,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是否能成為一個如理如法的傳承者,也深切明白還有很多的教理需要我們去認真串習,透過不停地串習教法,輾除自己心中的煩惱,透過戒、定、慧三學和八正道的結合,培養自己正確的抉擇,在生活當中用少欲、知足、遠離眾樂、精進、不妄念、禪定、智慧、不戲論來警惕自己,做功與過的觀修,如經文所說:「常當一心,捨諸放逸,如離怨賊。」而佛最後的教誨實在是無比的殊勝,利益眾生的大悲心更加不可思議,令末學感佩、讚嘆和動容,末學認為佛遺教經真的是在末法時代,極為重要的經典,而我們要如經文所云:「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做如是修行,將平日所學在生活當中成為所用。
這次講座中賴總以及楊老師的專題,用入世以及儒學與《佛遺教經》結合,社團交流當中,更加體會和合團隊增上團隊的重要性,這一切端賴正知見的建立,還有不斷地串習,這也讓末學做了深刻的反省,反省自己學習學問的態度,反省自己的日常生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審視自己的內心隱微處,是否真正有想成為團隊人才的決心,雖然這還需要慢慢地去觀察去改變,觀修苦因苦果的滅,透過對經學的見地,讓內心和所作所為進步,自己以身作則,帶動身邊良好的風氣,提升自己的質地,並且認真用心的充實自己的學問,做一位通達人情世故,又能深入佛法和儒學的傳承者,懂得利益眾生,為公發心,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末學在這次講座中,深深體會佛最後的心意,就是要佛弟子們期許自己成為一位能入世又能出世的傳承者!
也期待自己能在團隊的老師帶領指導下,以及老師學長們的指點下,能更進步,成為能出世、能入世傳承佛法的傳承者!
 
孫珮茹
透過這五天的學習,末學深刻體會《佛遺教經》字字血淚、句句椎心,如母將亡而愛子心切,必希望留下最重要的教誨作為人生未來的明燈。而佛選擇在最安靜的夜晚對著四眾弟子,聲聲囑誡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最精華的總綱要,令吾等「勿令忘失,常當自勉,精進修之」,如此方能脫離業的繫縛證悟空性,所以此經可謂是世上最慈悲的遺囑了!
但若無此次殊勝因緣得聞唐老師的精闢開解,末學根本無法體會經義的內涵與空性的見地,又怎能了解佛的大慈大悲!可見觀待過去的皈依三寶與累積被度化的因緣實在太重要,而今生如何把福報轉成資助智慧的道糧,乃至生起渴望見佛的心是最關鍵的因緣。
經文開端,佛令弟子以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做為修學止觀的資糧,使其規範身口意,不被邪魔外道干擾,樂於讓善知識攝受。聽了課才知持戒的體性除了做「業的思惟」,還要以菩提心持之,這個戒才是成佛的資糧;原來持戒之目的是為了苦因苦果的滅。記得唐老師曾說,「回向」是「指定用途」之意,所以功德回向往生西方就是造善的功德法財都是指定往生極樂世界之用,作為修學的道糧和往生的順緣。因此末學要非常小心持戒和造善的動機與內心隱微處的想法,透過觀修「無常、無我」幫助持戒清淨來對治煩惱,若起絲毫「包藏瑕疵,顯異惑眾」之心行,則違背佛的本懷與成佛之道,那又如何脫離輪迴之苦呢?
再反觀自己在飲食中能否不忘四無量心的修學法,使能願的我和所願的眾生都能藉吃飯遠離飢渴,「得佛上味」入空性證涅槃。在睡眠前能否念佛念到入睡,夢中能否用平常的正知對治煩惱毒蛇,醒來能否第一個念頭就是念佛;尤其令末學最恐懼的就是臨終一念,要讓平時的念佛成為臨終的念佛。還要反省自己在團隊與活動中能否忍辱、謙虛、質直,一方面思惟功過,一方面生起空性見,觀待能所使善法功德增長廣大,並求佛加自他皆能成就佛果…,以上都是末學要好好努力觀修的生死大功課。
而今寒假講座已圓滿結束,如同當年佛滅度時,而當時有一萬八千比丘同般涅槃,卻有四百九十九人留世。反問自己若是四百九十九人其中之一,該如何讓「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佛說唯有「我諸弟子展轉行之」。末學聽到唐老師開解這句話時,末學真的非常非常慚愧難過,過去無量劫的「應捨之身,罪惡之物」都未能轉為「法器之身,功德之物」,所以才一直游不出十二重海而續受老病死苦。
看看茫茫人海,末學何等幸運有此殊勝福報與因緣聽聞空性正見的教法,真的太難太難了!內心由衷感恩家人的護持,感恩同修每天的「愛心接駁車」,感恩三寶加被、祖宗與父母的庇祐、法師的引導、兩位老師的栽培、諸位善友的熱烈研討、香積師姑們精心準備的營養佳餚、以及許多默默付出的人,使末學得以在順緣與歡喜中完成五天的學習,更期望家人能夠一起來聽聞正法,成為佛化家庭,進而利益有緣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