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期::共修研學-菩薩清淨的行持
菩薩清淨的行持—華嚴經淨行品(二十一)
四威儀中坐為勝
身心安定修止觀
緣起唯具觀待性
空空如也正等覺
丙二、指事顯因答其徵因
丁一、總徵
丁二、別顯
戊三、就坐禪觀時願
己一、修前方便四 敷床座
經文:若敷床座,當願眾生,開敷善法,見真實相。
願所依就在敷床座這件事情上,床座乃禪坐修行的座位,能願的是菩薩,所願的是眾生,願成就的是開敷善法,見真實相。菩薩是為了修學成就而敷床座,依臥具坐上修觀,修學善法能令善法開敷(廣大行),並修學真實相(空相),而能現證(見)真實相。發願菩薩不但能開敷善見真實相,並能離過成德。
吳支謙所譯之《佛說菩薩本業經》,則是「敷床當願,一切眾生,入大乘道,濟安天下。」開敷善法見真實相,是能證佛果之相。床是臥具,座是坐具,敷是將打坐的範圍設定。一般打坐的時候後面要墊高、前面要低。敷就是敷展,鋪設平正,以此當願眾生開敷一切善法,而見真實相。見真實相,淺處來說是對空性得到勝解,究竟處則必須要得到空性的現證空性。
敷床座所代表的含意,就是在打坐前鋪設軟墊令使坐得舒服,則身心容易靜下來,講究方法方能坐得有功效,否則會深受其害。
坐上修是將善法在心量上開敷,體會善法要結合大悲心與菩提心,以及團體的共識,能在境界中耐得住繁瑣,且禁得起考驗,才能成就功德,謂之開敷善法。藉著善法去培養人才,局面要大、心量要開、作法要周延,將善法的功能發揮最大。且造作善法要講究前行、正行、結行,以教法對治過程中所起的煩惱。
開敷善法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見真實相,得到解脫或成佛的證量。然見真實相要靠般若的修學法,此須見到能宣說般若的善知識,及詮釋空性的法本。
開敷善法成就自己的慧根,不是善法作得愈多,經愈聽不下,以為讀書都沒用!因為道理不懂,能做出什麼好事?為了證悟空性,所以我布施,因為布施讓我有修學道法的資糧,能開發空性的正見;為了得到人身修學般若,所以持戒;為了令善知識歡喜攝受我,所以修學忍辱;為了勇悍修學空性所以修學精進;為了依止修學空性所以修禪定;為了見真實相所以修學般若。真正通達三輪體空的人,開敷善法時,所有善法的體性成為無漏,而且能真正的利益有情,引導有情進入空性,成為真正利益有情的善法。
己一、修前方便四 正端坐
經文:正身端坐,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
牀座鋪完之後,上座時,第一先講究正身,此包括調身、調息、調心,修行人在調整身心時,發願眾生跟他一樣坐菩提座,得到心無所著的佛果。
修學之處要講究的是,衣食的取得,沒有惡友干擾,沒有猛獸、毒蛇的侵害,沒有瘟疫疾病的流行,修學者本身又是少欲知足,外務不多,且對戒律執持。
其次正身端坐時,姿勢講究,眼光順著鼻尖往下垂,不全閉乃免昏沉,為了避免胡思亂想,所以也不是張開眼。姿勢上講究身體正坐、肩平,頭與脊椎成一直線,舌向上頂避免口水流出,脣齒自然微合,呼吸調慢與均勻,能將心靜下來。並把心放在法上,觀想佛就是坐菩提座開悟的人。
修學止觀會各有障礙,如止有昏沉及沉沒、掉舉的障礙,觀亦有如是障礙,須以正知對治。
坐菩提座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成佛時坐的金剛座。經上說佛所居的是慈悲室,所穿的是忍辱衣,所坐的是法空座,成就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法座是法空座?乃因以心無所著(法空的證量)而說法。故我願眾生能坐法空座成等正覺,我幫助眾生如此,懇請三寶加被,讓我有能力如此做。
己一、修前方便四 跏趺坐
經文:結跏趺坐,當願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此處指坐禪觀時,是坐上修,另有歷緣對境修。坐上修完結時,下座還要講究歷緣對境修,如後述披挂時願、澡漱盥洗時願等都是。歷緣對境修若如法時,會成為他坐上修的資糧,上座的修學反而幫助他下座時能善用心,兩者互相幫助。
跏趺有全跏趺(兩足加於兩髀者)、半跏趺(左右一足加於一方髀上者),也就是所謂的雙盤及單盤,而跏趺坐有五種殊勝功德,第一、身端坐時修學可以快速引起輕安;第二、這樣的坐姿可以坐得很久不覺得疲累;第三、這樣的威儀與外道不同;第四、這樣的坐姿可以使人見之產生恭敬心及信心;第五、這樣的威儀是佛與佛的弟子共同承許,且為共同依止的坐姿,以上是結跏趺坐的五種理由。
在結跏趺坐時,第一個就是願所依,分成依人及依境,依人就是菩薩或是我們,依境就是在跏趺坐時所該觀想的;第二個是能願所願,能願的是我們,所願的是眾生;三、四句就是願所要達到的效果,願眾生在結跏趺坐時,善根堅固得不動地,也願自己可以善根堅固得不動地,並且得到前面的十個功德(修道之器,成就眾慧,具道因緣,於法善巧,修涅槃因,滿菩薩行,得十力智,十王敬護,能為饒益,超勝尊貴)。
於結跏趺坐時應如何觀修?第一、當在結跏趺坐時,觀想願眾生可以善根堅固,得不動地那該有多好;第二、發願我要有能力,可以讓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第三、我要幫助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第四、祈請三寶加被,我有獨立幫助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的能力。
何謂善根堅固?是對教法有體悟力,以坐的方式能得到最好的修學勢力,所以善根堅固,而最殊勝的善根就是證悟空性的善根,使得他能夠得到不動地,八地就是不動(不被境界所動),因為俱生的我執、法執已斷,不會生起執著,就不會生起煩惱,故無任何煩惱的擾動,八地以上菩薩入定以現量的方式證空性,出定以比量的方式證空性,不生起俱生我執、俱生法執,所以不生煩惱,內心就不被擾動,此謂不動地。
不動是內心的不動,所以得到不動地是八地,真正的不動地究竟來說是成佛,成佛叫做妙湛總持不動尊,佛在任何時期都是在空性中安住,此為不動地,這是真正成佛的證量。這樣的善根是山崩海嘯狼突豕奔,皆可以無動於衷,僧肇法師《物不遷論》上說:旋嵐偃嶽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
為什麼得到空性智慧能夠不退轉,但證得慈悲會退轉?由於聖者在入定中現證勝義,所執的人、所執的法,在定中都沒看到,所以在出定時即使萬法顯現有自相,但內心不承許有自相,所以證量不會退轉,但大悲心並非如此,大悲心是將眾生修成悅意的面相,但遇強大且持久的逆緣仍可能退失證量。(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