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期::藝術賞析-華夏精魂千秋
華夏精魂千秋(十一) —明倫史畫負荊請罪─廉頗
國之棟樑將相 合力能令邦興
一場將相同心 留下歷史佳話
【史話】
廉頗(約西元前二百五十年),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軍,以善戰名聞諸侯。秦國欲向東擴展勢力,多番攻打趙國,皆被廉頗所敗,改採合縱政策。趙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襄王詭稱以十五座城池交換,藺相如持璧出使秦國議事,終不負重任完璧歸趙。
秦國將攻楚國都城鄢郢,欲與趙國修好會盟於澠池。趙王與藺相如一同前往,廉頗對趙王說:「大王這次行期不過三十日,若三十日未歸,請預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脅的冀望。」廉頗的周密思量,壯大了趙王的行色。 盟會中,秦王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則持刃逼秦王擊缻。經多番較量,趙王終不受辱而返,乃拜藺相如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有所不服,乃宣言:「以後遇見相如,必定羞辱一番。」藺相如聽聞後,時處迴避與之碰面,甚至於託病不上朝。隨從以為恥欲離去,藺相如對說:「我不畏懼秦王,又豈害怕廉頗。秦國所以不敢來攻打我國,乃是忌憚我二人。若將相之間不和,國家便要危險,避之以安國興邦。」廉頗聞知後感到羞愧,即袒胸露臂負荊前去請罪,將相和解共效國命。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西元前二六二),秦攻佔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聯繫,韓桓惠王畏懼欲獻上黨於秦,而郡守馮亭不從命,反結盟趙國以抗秦。趙惠文王死,子趙丹繼位為孝成王,派廉頗駐守長平以抗秦,面對秦軍之強攻,廉頗採築壘固守之勢,重挫了秦兵的銳氣。
秦軍見速戰不得,便施以反間計,謠傳說:「秦國最擔心的是趙括取代廉頗。」趙王以為廉頗怯戰,欲使趙括統率大軍,雖藺相如力諫趙括紙上談兵,終不能改變。趙括改守為攻,反遭秦將白起包圍,糧斷援絕困於長平,經五次突圍不成,趙括戰死,四十餘萬軍民投降盡被坑殺。
隨後秦軍攻趙都邯鄲,賴楚、魏等國援救,趙國才獲解圍。趙國經長平之戰元氣大傷,燕王喜乘機舉兵攻趙。趙王重新啟用廉頗為將,兵分兩路固守代地與進擊鄗地。廉頗於鄗地斬殺燕將栗腹,並直驅燕國都城薊,燕王大驚割五城以求和。鄗代之戰後,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晚年因不得志,先後投奔魏、楚兩國,去世後葬於壽春(今安徽省)。
【圖解】
一位功在國家的大將軍,所以能不顧顏面地公開向後輩請罪,除須發自內心深沉的省思外,還要有一往直前雪恥改過的擔當。國之興亡在人,而能人不出文武二端,文官愛財則貪腐,武官畏死當逃敗,將相失和社稷垂危,文武和合國泰民安。二人皆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又置個人榮辱於度外;所以,藺相如為國忍辱負重,因此稱病迴避;廉頗負荊請罪亦是為國,所以知恥悔過。 本圖所繪,乃廉頗負荊請罪之況,二人跪地墮淚相扶持,藺相如似在說著:「我與你秉著忠心扶保朝堂,讓將軍皆是考量以國為上,怕的是我們文武不和、手足相傷。」而廉頗回道:「承相,實在是你大義心腸將我來讓。」藺相如又說:「我敬重你英勇無雙。」廉頗亦回道:「從今爾後你如同我的師尊一樣。」藺相如也說:「你是我的前輩老先生。」廉頗直道:「愧不敢當。」藺相如後說:「保國家,我憑文。」廉頗接道:「我憑武。」二人攜手同訴:「忠心秉上。」如此一場將相和,感動朝班文武大臣。(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