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期::社論

無見頂

本刊

一生成長是喜悅
無盡努力乃價值
正面取向無情緒
善用其心為出路

 

聖者內心的證量是令人難以想像、更遑論企及,所以有顏子讚歎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那一種心靈世界,唯有聖者才能彼此相知,外人簡直莫名其妙。雖然不知,亦可藉由觀察聖者外相的顯現,作為體悟聖者內心的入門。顯現在外相上有氣質、動作、型態、相貌,然最尊貴的顯現是無人能看見的、頭頂的無見頂相,表徵聖者所證的內涵是無人能達到,此即佛三十二相中最極殊勝的無見頂相。


然此殊勝之表法,不論外相或內心,雖凡夫難以達到,但並不代表永遠不能達到,只是未知其因、未學其因,當然就難以獲得如此的果證。若能夠透過無止盡的努力,在充實自己利益別人當中,追求的是無過失的三業,特別是圓滿的心意,必獲如此殊勝的果證。此必來自於旺盛的企圖心,及透過不斷地學習方能達到。


過程中,有表徵成功的順境以及表徵失敗的逆境,然成功往往使人志得意滿,停留在原地,並隨著驕奢而逐漸敗亡,失敗使人頹廢喪志,甚至一蹶不振,所以世間凡愚多而成就的少。種種的成就中,特別是成就聖人,那更是優曇花一現,酷夏下霜雪,嚴冬出炎日。


須知對於成功與失敗,須有正確的名言界定,方使自己具有向上的動力,不達目的絕不終止的決心。成功不過是向上的踏板,失敗不過是累積經驗的名言,因為是往上的踏板,所以勝不驕,因為是經驗的累積,所以敗不餒,勝不驕所以能維持謙謙君子的行相,甚至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的廣招人才,因為是敗不餒所以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前者是周公的典範,後者是曾國藩反敗為勝的秘訣。
落實在我們的處境,有生活、學業、家業、事業、道業的挑戰,得意處讓人意氣風發,心浮氣躁,外緣熾盛而無暇充實內涵,失意處令人不堪,心志怯弱退縮不前,亦無力修學令己增上。


一生無什成就,大半在煩惱堆過日子,後進入門不過些許的努力就超越我人多年的修學。在即將踏入新的一年之際,須猛然驚醒,效法雲谷大師對了凡先生所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猶如今日生。


站在虛心受教的立場,廣納別人對己的批評指導,善學他人所長,舉凡立志求學,恆心、耐力、毅力,乃至對教法之勝解。日常生活充滿正面的思想,確立人生以學習、服務為目的,維護團體的清純,凝聚大眾的向心,在境隨心轉的軌則中找到自己的用心處,如淨行品中文殊告智首菩薩言:所謂善用其心,方有菩薩的出路。必累積無數次努力的經驗,成就聖賢的福慧,莊嚴自己的無見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