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期::專題報導-時哉時哉文化園區實栽農園現場報導
大同世界的發端—實栽農園報導
生存是本能
生活是歷練
生命是挑戰
生機是創造
緣 起
學會經營農園的緣起,主要是因為這幾年臺灣經歷多起食安事件:包括以工業原料處理食品保鮮保色、低價劣油混充高價橄欖油、過期產品改標示繼續販售及農產品施肥及用藥過量等種種問題,不時登上媒體標題。更不用說化學香精色素被普遍使用於各類飲料、蛋糕、麵包及餅乾等食品,消費者長期食用種種化學藥品,造成現代人身心健康危機浮現種種病症,因此如何取得安全的食物成為嚴肅的課題。
其次隨著年歲增長,人人都面臨老年問題,離開職場後生活失去重心,但其時恰是人生經驗閱歷豐富,辦事能力最佳,體力尚未全衰,任其自然凋零,除了浪費暇滿人生,錯過以善法與大眾結緣的大好時機,身心體能都不易維持,面臨老年長期照護困境時,內心更難突破困境。因此如何經營退休後事業,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
再者臺灣農村普遍面臨人口老化及青年離農之現象,廢耕田地日多,則成為未來糧食危機之隱憂。而現代農業經營者歷經多年演進,多數人已無法脫離化學肥料過量施肥及農藥使用,不以化學肥料施肥,農作物長得慢,加上菜賤傷農,入不敷出;不用農藥則須耗大量人工除雜草或除蟲,種種經營困境無法突破。消費者則早已不知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的滋味,因負擔不起有機耕作或自然農法的高菜價,市面上也幾乎無從選擇。
老師多年講學,理想就是要實現孔夫子的大同世界,具體而微的落實就是要在文化的理念、道統的攝持下,經營文化的共住及事業,使「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終」。而實栽農園的成立就在這時節因緣下,逐日茁壯成形。
發 端
二○一六年初老師指示以經營農園為共住緣起,於是多位老師多方尋覓,曾遠赴屏東參訪某生技公司之專利農法,以及參訪臺灣各地其他生態園區,最後於十一月初,由蓮友建議選定東勢一八分八地,簽下十年之約,農場位於臺中市東勢區東坑路善意路旁,優點是鄰近石角溪旁,具有取水灌溉便利,且周遭無工廠設立、耕地亦不多,故無受汙染疑慮,加上交通方便,東勢蓮友可就近照應。
簽約後以劉老師為首,開始申請整地許可,並於十一月十一日祈請老師舉行灑淨儀式,祈求觀音菩薩加被以召告農地大小動物昆蟲等有情移居,避免誤傷反結惡緣。隔日推土機進場整地,十三日起由老師帶領東勢蓮友開始第一期試作,由於該地已廢耕多年,地力貧瘠,加以多年前七二水災淹水瀰漫,農地中大小鵝卵石甚多,種種事務都須人力而百廢待興。故初期農務以建立灌溉水電等基礎設施為主,先後完成灌溉水塔、初期灌溉管線、休憩帳篷及園區大門以區隔內外。後續為讓如遠地蓮友有處所可休息沐浴,陸續整修徐居士舊居,期間各地讀書會蓮友,也多次動員家人支援,年輕學長們亦曾於假日一日隨喜至農園搬運太空包,體會農務之辛苦,至二○一七年一月底已初具規模,農作可開始供應學會及蓮友團購需求。至二月初,連豐學長辭去原有繁重的郵務工作,全力投入農園經營;三月份購入貨車一部,以因應運務需求。
同時隨耕作面積逐漸增加為改善地力,十二月商得新社菇農同意,將其種完香菇後廢棄的太空包,運至農園拌入土中做為肥料,太空包成分百分之七十五為木屑,再添加稻殼等輔料,並加入真菌發酵三個月後,直接遷移至香菇培植場,開包後進行最後階段快速成長栽種。此舉一舉數得,其一在節省農園肥料成本,太空包在收成一次香菇後肥力尚在,只因相對成本較低,及為管控香菇品質風味一致性,菇農皆另僱工棄置;其二太空包成分皆自然植物除極少數碳酸鈣用以調整酸鹼值外,並無人工化學物質,符合農園不採化學肥料之自然農法概念;其三廢棄物資源回收再利用,符合節能減碳回收再利用概念,將農園產品碳足跡降至最低;其四幫菇農處理廢棄太空包,亦自菇農處收取費用,挹注農園經營;其五太空包拌入土中時已發酵數個月,等同有機肥料直接利用,也節省自行發酵製作有機肥之時間及成本,成本效益高於自行發酵有機肥。
因應學會團購需求,農園所栽種之農作物以少量多樣為原則,園地交互休耕,目前一週二次的採收運送,種類約三至四種,斤數少則三十斤,多則四十五斤。農園前段的種植陸續採收後,準備休耕養護。後段的一面開墾,一面種植,現在已種植的菜類有地瓜葉(三品種)、紅菜、茄子、長豆(有綠、白色)、茴香、小黃瓜、香菜、絲瓜、胡瓜、苦瓜、南瓜,莕菜(有白、紅色)還有小番茄等。將種植花生、地瓜。休息區預定移至中間段。並籌設生態池、車道。預計最後段為堆肥場所。
觀摩聯誼
農事粗具規模之後,陸續安排蓮友觀摩學習,二○一七年元旦,舉辦蓮友一日遊,採菜、登山、火空窯及營火晚會,盡興而歸,達感情交流目的。二月份小止觀講座之後,亦分別招待之瀋陽、福建及馬來西亞等各地學友參訪,體驗務農生活及交流務農經驗,何幼珠學長並提出農務經驗建議,作為未來增上參考。三月底臺北弘明幼兒園畢業生畢業旅行即安排農園二日一夜遊,接觸大自然,認識每天所吃的青菜食物,是農夫辛勤的成果。
除不定期有各地蓮友參訪交流之外,為進一步增上農園農務,由如磬學長遠赴日本觀摩木之花家族經營共住及農務,該家族自一九九四年由二十名成員發起,以自然生態為本,務農自給自足,經濟共享,生活互助,至今已有時三八戶八十四人成員,食物的供應,除了油及鹽需向外購買之外,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農作物種類繁多遍及稻、麥、穀類十餘種,蔬果二百多種,耕作面積達十七公頃,並具備微生物發酵技術。顯然就農事及共住而言,木之花已得到顯著成果,尚有非常多運作經驗及技術值得學習,進一步的參訪學習正在規劃中。
而日本尚有另一個聚落農務運作的成功經驗,是四國德島的上勝町,上勝町位於山腰地帶,其間除了有日本重要的文化景觀「樫原棚田」(梯田),還有森林、溪谷、溫泉,是日本最美的村落之一。然而,每年從日本及世界各地來訪的旅客絡繹不絕,主要不是受綺麗風光吸引,而是想一探這個居民不到一千七百人,人口超過一半是老人的小山村,如何脫貧致富,還走在環保最前端。上勝町有名的就是它「樹葉變黃金」的故事,還被拍成電影。樹葉改變了這個農村,原本靠年金過活的老人,因收入增加而必須繳稅;因有工作,身體也更健康。上勝町在二○○七年還撤除了老人安養院。環保方面,上勝町也沒有垃圾掩埋場及焚化廠,垃圾分類回收細達三十四類,回收率百分之八十,家家有廚餘堆肥機。預計二○二○年達到垃圾回收率百分之百的目標。還設有二手物品交換中心,每個人將家中多餘不用物品拿到中心,免費給予需要的人,也免費取用所需物品。
效 益
農園經營至今,耕作主力仍以中壢、東勢蓮友為主,委請中壢蓮友支援設施建置。經營效益其實還不在收入上,賣菜收入遠低於工作人員薪水,所以目前農園最主要效益是在概念的建立。第一是公心,農地經營至今所有參與師友都知道這一塊地是公田,事關公家的利益,所有耕作、修繕、澆水、檢石頭、除雜草、整地,永無止盡的太空包、蓮友招待、收成、運菜、清洗、分裝等,也衍伸出水餃等周邊產物,藉由這些事項的辦理,引發的是參與者的公心,和辦事團隊的規劃與默契,公心恰是大同世界的發緒,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殷勤期盼辦事中看到自己的公心,對治煩惱的生起,並且吸引更多人投入農園經營,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種菜買菜共襄盛舉,互相隨喜,相信未來定能共享美好果實。
第二個效益是改變食用者的味蕾,農園自然農法的經營,不使用化學肥料過度施肥,也不用農藥除蟲,長出來的農作物比市售農產品小,成長期也較長,單位面積種植量也較小。以高麗菜為例,農園的高麗菜體積較小,約僅市售高麗菜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大,但重量竟然不輸,雖然長得慢,但是長得紮實、長則好。而且較不易腐敗,存放期較長,最重要是入口香甜,身體爽利無負擔。學會蓮友經由接觸農園產品,入口已能覺察自然農法與一般過量施肥、農藥施放產品差異。
第三個效益是在作務中練磨煩惱與習氣,煩惱與習氣不會自己生,沒有對境的時候,煩惱養得好好的不會出現,但是在作務勞動中,隨著身體的疲累,或者內心不平衡,或者勞累而生煩惱等,這些境界都是自我覺察的好時機。所以懂得在作務中如法觀察並對治煩惱的人,就是整件事當中最大的受益者。
第四個效益是提供學長們合作辦事的機會,透過每週一、三兩次送菜至學會,蓮友們發心幫忙洗菜、揀菜,並且有學長發心包餃子,每顆都包得一樣大小,包得外觀好看,又能提供口牙狀況不佳的年長者最營養的食物,觀待東勢、中壢蓮友的發心辦事,讓遠地學長也有隨喜參與的機會,除了活絡團體,也想到了老師上課曾說過,有時一個善法做下去,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善法因緣,誠哉斯言。
展 望
農園運作至今方才約五個月,依著蓮友支持,維持小規模耕作,八分八的土地,離全部利用尚有距離,農地中鵝卵石仍多,全仗人力處理,人力如何因應為嚴肅課題,如何珍惜蓮友體力,並且有效率的規劃實行,還是一條長遠的路,對比日本木之花家族也是經營了二十三年,才有今日的規模,雖然其家族成員生活於團體中食衣住行皆不虞缺乏,但據參訪者轉述二○一四年木之花家族成年人年收入約五十萬日幣,成員其實需要清心寡慾,減少物欲,但很多木之花務農者仍認為,每天接觸大自然的生活才是腳踏實地,都市中五光十色的生活,只會令人日漸空虛,心靈枯竭。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論所樂者為何,他們找到了可樂之處,並延續之。
時序即將進入夏天,農園即將進入第一個夏天,穩定而持續的人力須賴嚴密的規畫,在新的生力軍未投入前,猶如黎明前的黑暗,雖然漫長卻須等待。但如果能夠像孔子、顏回一樣,人不堪其憂,而我卻不改其樂,在務農中找到仁者之樂,每天雖然身體疲累,收入不豐,卻每天像日正當中一樣光明快樂,無有黑暗,晝吉祥,夜吉祥,時時吉祥,事事吉祥,務農於我何有哉?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