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期::蓮池海會

莫玲瑋居士往生見聞記

人生際遇不思議

學佛機緣雖不生
臨終助念娶媳後
關聯能引西方路
 
莫玲瑋居士,民國五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於台北五股陸光一村的外省家庭。其父莫建斌於國共內戰後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曾參與古寧頭、八二三等戰役,一生保家衛國,貢獻良多。為人廉潔正直,雖官拜上校,因職務之故,時常經手公家之財,常人若居此位難免心動,收受賄賂更是時有所聞,但他老人家對於不義之財是一介不取,辦事篤行踏實,苦幹實幹,生活起居、飲食用具也十分簡單,少欲知足。居士父親留下的道德典範對其人格影響甚深,故其性格光明磊落,是非黑白分明,對物質需求不高、生活勤儉,不喜浪費,再加上自幼在眷村長大,也養成其豪爽又富正義感,勇於打抱不平的個性,頗具俠士風範。
居士自高職畢業後即入職場,後因為人正直又具辦事能力,頗受老闆器重,擔任會計職務期間,公司帳冊、存簿、印章等皆拖其代管,婚後為了家庭而辭職,其老闆更是極力挽留,甚至提出致贈機車通勤的特別待遇。但一心為了家庭的她仍舊婉拒,毅然決然地走入家庭,相夫教子,終其一生,盡心盡力,是具有優良傳統美德的家庭主婦。
莫居士夫婿林子樑,是工作時聯誼認識,初次出遊時見其獨自一人留下檢整場地、撿拾帶來的垃圾,對其細膩的公德心及責任感深有體會,進一步認識後更認定值得託付終身,兩人結褵二十餘年,鶼鰈情深,互相扶持,而居士持家有道,雖無開源,卻善於節流,勤勞節儉,把家中打理得井然有序。又因為妥善管理財富,才能令生活不虞匱乏,亦不至鋪張浪費,因此年紀輕輕就幫家庭備妥車房等生活用具,又能不留債務。
婚後二人育有一男一女,兒子士棋現任職於本會,是人才培訓班的班長,育有一子。居士對於媳婦視如己出,坐月子時親力親為的照顧,半夜寶寶一哭鬧,為了讓兒媳好好休息,也會第一時間來關心,讓兒媳能無後顧之憂的上班、聽聞佛法。居士常言抱孫乃人生一大樂事,內心已了然無憾,愛孫之心切常為人津津樂道。女兒紓平,今任出版社編輯,求學時期是縣市首長獎項常勝軍,品學兼優,也是居士一大安慰。
概括一生,莫居士能力出眾卻願為家庭犧牲奉獻,凡事把家人擺第一位,可謂現代主婦之楷模,上奉公婆,下育兒孫,對媳婦疼愛有加,又是夫婿最得力之左右手,家中大小要事、瑣事,全部一手包辦。為人耿直不屈,一身正氣,自言道平生未做虧心事,俯仰無愧於天地。
可惜人生無常,居士初嘗三代同堂的天倫之樂沒多久,就於前年診斷出罹患乳癌,飽受病魔摧殘,但其真性情倒在這一年多來的病痛中嶄露無疑,雖身處化療之苦,但在生病時都能正向樂觀,積極面對,也不會遷怒於人,面對他人始終都能微笑以對。臥病期間,也有賴其夫婿無微不至的呵護,辭去工作全心照料生活,齊心齊力度過難關,分擔了許多病痛憂苦,這也頗能印證其選夫之初的慧遠獨具,沒看錯人。
然而人的生命是十分脆弱的,初次化療後看似穩定的病情很快又有了變化,癌症末期轉移至肝、肺、腦等部位,已是命懸一線。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我們找不到任何一個理由可以確立明天不會死,但這樣的感受在一般人身上不易生起,而此刻在癌末的居士身上體悟是特別的深,常告誡家人要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來過,對於死亡,居士心裡一直坦然接受,他也常說:我不怕死,我只是怕痛而已。今年四月初,病況急轉直下,住院多日後血壓驟降,醫院通知家屬須有心理準備。而蓮友第一時間到院幫忙,因有多年護持蓮友往生的經驗,當機立斷與家屬溝通,說起話來格外具有真情、份量,才能順利把居士接回家,開啟了後續助念與往生的因緣。也因為士棋、海辰兩位學長在母親生病期間,對於善知識所指派的助念、做七、宣講法語、擔任啟蒙班師資等事項心懷感激的承擔,也出資護持大德資料整理,一路走來為公發心的種種點滴事項,都是莫居士最後得以往生的順緣。
居士一生雖不曾學佛,本身也無信仰,但或許是因為他一生是個清白坦蕩的好人,又加上過去有護持兒子推展文化教育的善心,得到師長的引導以及蓮友的輪班助念,因為在學會的發心,許多蓮友不請自來,幫助居士能夠提起正念,在斷氣助念八個鐘頭後,含笑往生,其慈祥的面容未曾有過,肢體柔軟,莊嚴吉祥。
綜觀居士往生因緣,善知識在重要關頭對家屬的指導,依著過去豐富的經驗閱歷,每個指示都起了決定的作用。相信居士已在阿彌陀佛的引領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法門的不可思議就藉著居士的身上來顯現,人的命運竟然能在臨終一刻轉瞬直上,離苦得樂,願此因緣能令大眾了解臨終助念之重要,自今而後誠心念佛,導歸淨土,並依此自助助人,廣益群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