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蓮池海會

王文湧老居士往生見聞記

金門戰役國乃存

子女孝順非己出
養家活口歷艱辛
助念功成色莊嚴
 
王文湧老居士(又名王化勇)生於民國十八年農曆八月三十日,安徽省合肥市人。民國三十六年時值國共內戰,隨其兄長入伍裝甲兵學校。民國三十八年山河易色,即隨軍到台灣,時風雨飄搖之際,於當年十月毅然志願赴金門前線衛戌寶島,十二月共軍進犯金門,即史稱「古寧頭戰役」,或許天佑台灣,此役國軍竟獲大捷,老居士當時任職於裝甲部隊擔任掃蕩任務,成功阻絕共軍解放金門意圖。其後回台繼而在陸軍部隊服役。
其後大陸來台軍人「婚禁」解除,於民國五十年結識已育有一稚子的寡母(即前已故妻)王李英女士。當時她因年輕喪夫,須幫人洗衣為生及養育兩歲稚子。或因緣使然,老居士見此孤兒寡母,心生悲憫,於是與之結褵並收養該子。
以軍人待遇甚微,家中生活艱苦,復以妻罹慢性腎疾,老居士自通一廠請調陸軍八○一總院(即今三總前身)以就近方便醫治。當時老居士須養六口之家,其間還為籌措家計,數度「抽血」抒困。
後以租賃違建非長久計,遂起須籌款自備買屋,毅然於民國六十四年申請軍退轉任國營省公賣局,每年暑熱期間不辭辛勞長途出差率車隊裝載菸葉,終在七十二年達成購屋心願。其後子女相繼成家,生活漸漸改善。
後因妻王李英女士於七十八年病故,其頓失陪伴,且已屆花甲之年,遂辦理退休,適值兩岸開放,回家鄉修祖墳祭祖。恰一因緣,遇見現任妻子盛澤芬女士,當時她一人自育一子一女,生活困苦,老居士生起悲憫心,即與之結縭,同樣的將這一子一女視如己出,並教養成人至成家婚嫁。這是他第二件善心積陰德。
當時,養長子已育有一子一女,並在軍中服務,自民國八十二年開始素食,其後又聆聽老和尚的光碟,內心發願要將「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教育」的理念弘揚,與有緣人分享。當時的發心改變了人生,民國八十九年退伍後,即開始擔任義工,且與法師至各地帶領讀書會學習正法。
老居士後年事已高,復以抽煙引發肺疾,在民國一百年曾數次住加護病房,卻能轉危為安,並回臺作了長期就醫,且穩定數載,仍每年大陸及臺灣往返各半載,享天倫之樂。在今年大年初四晨感不適,遂至榮總就醫,期間狀況危急,當時適逢「小止觀」講座,養長子向學會報告情況,在課後時 老師親為回向,於講座結束後,竟由加護病房轉普通病房,萬法因緣生,加上大夫團隊的會診,奇跡地的穩定下來。期間老師親自到院探訪老居士,並給家屬指導,經營生命的寬比長度更重要,有寬度的生命,增加長度才有意義,健保沒有自體性,能救人也能傷人,最好能回家照顧最佳。養長子聽聞後,即積極朝向出院的方向處理。
由於善知識的護念及指導,終能滿居家照護之願,也觀待父親的善根福德殊勝,能得榮總醫療團隊們的協助,住院二月安然返家。
然人生無常,未料本月三日夜就寢時有異狀,凌晨時即如睡眠安詳往生,享壽九十。
當下家人不動大體先行助念,並同時連絡學會,在最快時間安排諸多蓮友輪班助念八小時。四日當天中午請上品蓮接大體至該處並續助念至晚間八點。隨即淨身後禮請法師舉行小殮儀軌。後續仍以作七佛事回向老居士。
老居士一生雖不曾學佛,本身也無信仰,但或許是因為他宿世已滅的善根因緣,加上他這生照顧單親孤寡,並喜濟弱扶貧,又加上養長子有推展文化教育的善心,能得師長的引導以及蓮友的輪班助念,許多蓮友不請自來,幫助老居士能夠提起正念,在斷氣助念八個鐘頭後,面容莊嚴吉祥。
老居士的往生啟發我們:
一、善知識的引導及開示。比如在住院期間中,老師及師長的親自探問,此時讓家屬能認識善知識,感受到團隊的關懷慰問之意,並從善知識的開示當中,懂得不做多餘的急救醫療動作,減少臨終的逆緣,並且明白家屬是往生者的關鍵,臨終助念要有順緣,家屬在意見上能一致,願意以助念來護持長輩保持正念。
二、要好好經營佛化家庭。然而要真讓父母能因子女學佛而得利,子女必須發心修習正法,並弘傳正知見。方能圓滿父母親往生的心願,是佛加被的所在。往後的做七與告別式,雖是做法事回向往生者,更是對家屬作正見的引導,接引家屬認識佛法,進而學習佛法,組成佛化家庭。
三、經營敦親睦鄰的關係。由於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居住在都市中的蓮友往生,能有助念殊勝因緣,也得要平時敦親睦鄰,否則會有諸多障礙。而最理想莫過於「共住」,這也有賴與肯發公心者的眾志成城。
四、反思自己的未來。人生非常短暫,老居士的往生,亦可引發我們反思未來自己往生,是否能有如此的順緣。如何這場人生「畢業式」能演得好,除平常的用功,還要讓周邊的親人,平時就要有佛法的溝通,對極樂淨土能生信心乃至好樂心,臨終時,知道如何護持,才容易提起求生之心。
末後以此文迴向 
王文湧老居士
往生極樂,品位增上,
乘願再來,普利有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