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期::藝術賞析-華夏精魂千秋

華夏精魂千秋(十五) —明倫史畫節高志堅─蘇武

出使遭扣十九年

霜雪練就堅貞志
家變不降是大忠
千秋典範華夏魂
 
【史話】
 
蘇武,字子卿,西漢京兆尹杜縣(今陜西省西安市杜陵鄉)人;生於武帝建元元年,卒於宣帝神爵元年(西元前一四0-六0年)。父親蘇建,隨衛青出征匈奴,因功封平陵侯,後卒於代郡太守(今河北省蔚縣)任上。武以父蔭為郎,遷為栘(圓)中廄監(管馬)。
漢初與北方匈奴關係時好時壞。天漢元年(前一百年),匈奴新單于即位,尊大漢為丈人,武帝拜蘇武為中郎將,持節率百餘人出使和好。將返國時,匈奴貴族發生動亂,受牽連扣留下來,並要求歸降。
蘇武不屈服,單于派漢降臣衛律游說,許以高官厚祿,蘇武嚴拒持刀自裁。單于見威逼無用,又為他的志節所感,便將他幽禁在地窖中。在無食物與飲水下,蘇武受盡折磨,渴了吃雪、餓了吞氈。單于見招降無望,既不忍殺他,又不願放他回國,便將之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你既然不歸降,那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仔,我就讓你回去中原。」
在冰天雪地的北海,蘇武無法獲得充裕的飲食,常挖取野菜充飢,與羊群相依取暖,所持的旌節飾物早已脫落了。流放北海期間,匈奴單于已換人,而漢武帝也過世了。昭帝即位後,匈奴與大漢和親,帝派使者前去接蘇武返國,新單于狡稱蘇武已死。漢使託詞說:「昭帝在上林苑中射到一隻大雁,雁的腳上繫著帛書,書中清楚地寫著蘇武在北海之濱。」單于只得將蘇武等人釋回。
蘇武去國十九年,始元六年(前八十一年)回長安已兩鬢花白,昭帝表彰他的氣節,封典屬國(管理外族),俸祿二千石,賜兩百萬錢,田二頃,宅一區。次年,燕王劉旦與安陽侯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涉嫌謀叛異處,蘇武之子蘇元牽涉其中,因霍光力保僅罷官免難。
昭帝去世無子嗣,昌邑王劉賀繼位,因行事荒誕,不及一個月被廢,邴吉向霍光推薦劉病己,承嗣為宣帝。蘇武因擁立宣帝有功,賜爵關內侯,復職右曹典屬國(總管臣服的屬國),尊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首席),所得賞賜全施送給兄弟老友,一點都不留。神爵元年病逝,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表彰其節操,又讓其弟與兒子蘇通國(在匈奴時所生)為右曹。
 
  【圖解】
 
本圖所繪為「勸降圖」。天漢元年,蘇武出使匈奴講和不成,反遭囚困於異地。隔年,李陵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戰於浚稽山,因寡不敵眾兵敗降俘。武帝誤信傳言,以為李陵為匈奴練兵,便下令滅其三族,致使李陵與漢朝關係絕裂。
居漢時,李陵與蘇武同為侍中,交情頗厚,其深知蘇武為人,投降後不敢見面。蘇武逐放於北海後,單于派其前往再次勸降。李陵於北海邊置酒設宴,與蘇武歡飲數日,期間乘機說:「單于知道你我交厚,所以遣來說服之。聽聞你的兄弟,都因此事而自殺,母親也已過世,夫人改嫁了,至於妹妹與子女,則是下落不明。你何苦空自受罪,守信講義誰又見得呢?」
圖中,李陵杖劍繫弓,說明他在匈奴官居要職,是一方的將領。而蘇武持節,表示他未忘漢使的身分;張口顯露淒容,概是聞言家衰人亡,而驚訝悲痛不已。一旁同來勸降的隨從,聽了不免也掬淚同悲。
李陵勸說數日,蘇武始終沒有動搖。他告訴李陵:「如欲逼降,願效死於前。」李陵見其心誠意堅,歎息道:「真義士呀!我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而,泣淚沾衿告別蘇武而去。
蘇武留名於世,全在持節上,這是一種高尚堅貞的人品,如孟子所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大丈夫。而《論語》〈微子篇〉中有言:「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乃夫子對微子、伯夷、叔齊等賢人,保持清高志節的高度讚許。吾人見讀此圖文,更應效法先賢明士,恪守為人處世的準則,不為橫逆所壓迫屈從。(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