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期::活動報導-實栽農耕隊日本參訪
實栽農耕隊日本參訪木之花家族
義無反顧的堅持
基本成員的承擔
長時不懈的努力
今日規模的共住
木之花家族位於日本靜岡縣富士山腳下,由古田先生在一九九四年和一群登山好友,秉著對大自然的愛護和想吃一口健康無毒的蔬菜,在最簡單不過的理由下成立了木之花家族。當時也就是由幾個家庭組合而成,雖有理想但無農業的實務和專業知識,也是一邊摸索一邊學習,才有今日的成就和方向。至今二十三年,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又為何以「菩薩之里」為生活命名。
為了十月份的農業見學,末學在二月份先隻身去了木之花家族。因當天拜訪者只有末學一人,很慶幸能跟創立者古田先生有了一個多小時的會談。從中也知曉他選擇在富士山的緣起。他當時也是看了很多地方,因富士山周邊也受高齡化的影響,很多的田地果園都荒廢了,建築物也因無人打理而破舊不堪。由友人的介紹,當地老農也都因有一群熱血沸騰的人願來耕種,而提供自家的土地和房屋,木之花家族樂得不用付任何租金,老農們也樂得對祖先有所交代。頓時間多了一些可幫忙整理庭院處理生活雜事的年輕人,堆積在庭院角落的農具也有了用途,同時也填補老人們因子女不在的空虛感,一下子就成為地方上的熱門話題。就這樣子,這個團體真的開始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之後的日子就是到處請教試驗,再請教、再試驗的一個過程。偶爾有些想嘗試一下農村生活的人來串串門子,就跟他們住在簡陋的房子裡,幾乎沒有人定居下來。過了七、八年還是最原始的成員不退初心。也因有這群人長期的發心研討落實如何和大自然調和的農法、共居、育兒等等,約在十年前開始受各方注視和報導。隨著無毒農產品熱賣和獨門木之花酵素和氨基酸的好評,以及自製蜂蜜,成為主要經濟來源。六年前購入了此次我們入宿的木之花庵和向日葵大食堂,此舉真是大加分。讓來訪者更能融入這個大家族和體驗他們的生活方式。
目前木之花家族成員從零歲到八十歲,共有八十六位,平均年齡在三十七歲上下。成員們各自發揮所長和天賦分別從事農業、料理、育兒、按摩、家事、建築、音樂創作、產品開發、對體驗者的指導和對外的情報企劃。特別在今年四月開了名叫「蓮花」的餐廳,那更是忙得不亦樂乎!百分之八十的產品都是他們的自製品,好多人都身兼數職,營業額也在短短的四個月內衝破了二千萬日幣。
「木之花庵」曾經是出家修行者的故居。日式建築八間雅房,外部有個小庭園,入住人數最多也只能在二十四人左右。一條木板道可直通「向日葵大食堂」,兩處的二樓都是他們的寢室。這個大食堂可說是他們生活的中心點,也可讓外界一窺他們是如何落實共住的理念。除了用餐外,所有的集會、食品小加工、料理製作,小孩們也都在這裡寫作業和玩耍,老人們也常把小嬰兒的睡籃放在餐桌上以便隨時照應,只要經過的人也都會看看嬰兒,跟他們講講話。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到一個大家族,有小孩、有父母、有阿公阿嬤。父母到農地耕作,小孩去學校讀書,老人在家裡整理家事照顧襁抱中的嬰兒,還有很多姐姐、阿姨、叔叔、伯伯可幫忙教導功課,重點是他們都沒有血緣關係。
不免讓外界好奇,木之花家族的成員到底是什麼因素,想要在這個地方定居下來?現代社會不外乎是人際關係或職場上碰到瓶頸、或失婚、或身體的病痛或受無形界的干擾,但對國家造成更大考驗的是高齡化問題和醫療負擔。古田先生本就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在實行農業理念時發現宇宙萬物的奧妙和生存的意義,一股腦兒的想用自己的力量來解決現今社會問題。他說每一個人、每一株植物、一隻蟲、甚至小到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使命。但要如何讓滿頭煩惱的年輕人,失婚帶著小孩的人,和身有病痛的人或老人,能在這邊安心住下那可就是大學問了。但他又說了,事實上也不難,人只要把慾望降低任何事也就變簡單了。
話雖如此!但幾十個人的大團體每個月的開銷可不是個小數目,要如何維持他們的生計呢?他想了一個好辦法叫「共用一個錢包」。也就是把農產品、餐廳、旅館、各種教學、年金的收入全部集為一體,所有的開銷都從這邊支付,每月還有固定的零用錢。想想也是!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用,也不用擔心小孩就學問題,回家後還有那麼多保母指導功課,老人家也一下子多了那麼多兒女孫子,可儘享天倫之樂。但為何有那麼多各有專攻的單身年輕人願意留下來呢?這可不是吃得飽睡得暖就可以辦到的。原來古田先生又有了新的創舉—開發了心靈成長課程。除說明人類、生物和宇宙星球的關係外,最重要的是讓年輕人接觸大自然、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據說有四十八個音),荷鋤農耕讓自己的身體靈魂都和大自然結合,領悟自己生命的意義。
「四十八個音聲」廣泛的用在他們的生活裡面。如種植前會先靜下心來唱誦,堅信如此可和空氣中的所有元素及土壤中的微生物產生共鳴。用晚餐前也會先做感謝和祈福的動作,由小孩和大人隔日輪流唱誦。最震撼的是他們全員組成一個「木之花合唱團」,目的在歡迎來賓。自編的歌曲中廣泛應用四十八聲的音波,美妙程度讓熟知音律的老師們讚歎不已。有種像在唱誦佛號和咒語,如(唵阿吽等)餘音蕩漾久久不散的感覺。
在農業的技法上,古田先生發現了「天然循環法」。也就是隨著植物本身所具備的原始能力讓它自然的生長,推翻基因改造的理論和必要性。但如何不用農藥而達到對治各種蟲害,那可是用盡心力。除研發出可讓泥土中的微生物,有效的製造適合那塊土地的菌類,而來幫助植物的生長外,還從泰國進口了由印度苦楝樹所提煉出的治蟲藥。這個藥的奇妙處是讓壞蟲搬家,但又不影響植物本身和泥土中的益菌,實踐不殺生的原則。也把這個益菌群命名為「木之花菌酵素」。微生物的世界有非常多的變化,會因環境、氣候、水質或製作者的心態而培養出不一樣的菌類,古田先生也期許我們能早日研發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菌種,那名字就可叫做…時哉實栽菌囉。
此行我們實際製作木之花菌的活性液,及玄米氨基酸的活性液。此兩種活性液除用在農業上外,還可用在家用衛浴及廚房有禦霉、除臭作用。農耕組也體驗了苦楝治蟲液和木之花菌活性液的使用方法、及調配育苗土及植苗種等作業。另一七人小組是學習作麴。中途都有點心時間可和家族的成員聊天和意見交流。多虧有修陽的翻譯,才發現有一些蔬菜他們不知可食用,就由我們的大廚師鄧春文師兄稍露了一手,讓他們驚艷不已美味可口當不在話下。另外在九月時美春學長也做了蓮葉飯讓他們試吃,蓮花餐廳也決定在明年蓮子收成時納入菜單中,除好吃外和店名也可巧妙的結合。木之花家族雖一直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技術傳給外界,但同時也一直在悉心學習新的東西,此等精神也足以成為楷模。
在四天三夜的參訪中,在這裡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笑容、每一個互動、每一道菜都足以突破語言的障礙。深深感受到每一個人都賣力的在把事情做好,努力的呈現最好的一面給大家,堅守理念,貫徹無私奉獻的精神。「菩薩之里」的「里」字中文譯為故鄉。意謂著在這裡的每一人要發菩薩心、行菩薩道,才能把這裡變成人間淨土、菩薩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