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期::活動報導-實栽農耕隊日本參訪

暢遊東瀛訪農業

 

東勢實栽是緣起
一年已過待增上
他山之石可攻玉
歸來莊嚴自佛國

 

徐婉臻
感謝老師在東勢成立實栽文化農業園區,因是農耕組的眷屬,故有機會到日本參訪,也要感謝修陽媽媽事先籌劃與行程的安排,讓我們在日本的旅程能夠圓滿順利。
此行最大的目的地是位於靜岡富士宮市的木之花,那天我們搭乘巴士第一站來到鐮倉大佛,銅造的阿彌陀佛坐像,大約高十三點三五米,重約九十三噸。被指定為國寶的原因除了是體積大,更因為是代表鎌倉時代的佛教雕刻,老師帶領我們在佛前做早課,並且繞佛三匝,祈願在不久的將來能在東勢打造一片淨土。
第二站來到位於富士山南邊山腳下、靜岡縣富士宮市的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是一座境內佔地廣達五萬五千平方公尺以上的大神社。德川家康於十七世紀時建造的社殿,擁有十分獨特的風格,院落中有種寂靜的莊嚴氣息,我們也剛好遇見遊客在此祈福,那場景很像日本電影裡面祈福的場景,老師說:那是屬於婆羅門教的一種信仰。後來,大家在美麗的湧玉池休息,池裡的水,聽說是富士山的雪融化而來的,有些人還會將它裝回去飲用,這裡的景色很優美,池裡的水清澈見底,農耕組也趁機討論農地的造景。
第三站白系瀑布,我們沿著階梯而下,遠遠就看見瀑布,走到橋上更能清楚的看見白系瀑布全景,潺潺的溪水聲和轟隆的瀑布聲,彷彿大自然的交響樂一樣,不斷在耳邊響起,相當悅耳,令人心曠神怡!在回程的路上有許多的商店,大家盡情購物,也為今日的旅程劃下句點。
抵達木之花時,已是傍晚時分,木之花家族在門口迎接我們,親切地與每個人打招呼,讓人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接下來的幾天,我們上了有關農業,胺基酸與酵素製作的課程,實作的部分分成兩組,一組為農耕組,另一組則是學習醬油製作,醬油組中,教導我們的是一位年約五十多歲的大姐,因為我們停留的時間較短暫(醬油製作到可以食用需費時三年)所以,她已事先將黃豆蒸好,我們只需依序拌入小麥和菌,剛開始我們的心都很急,但大姐卻不疾不徐的用心做好每個步驟,在等待的過程中,大姐分享了她學習醬油的故事,她遇見了兩位老師,願意將製作醬油的方法傳授予她,並在臨終前將所有製作醬油的工具都送給她,從大姐分享的故事中,末學的心得是:得遇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學問都需要有傳承,有次第和方法,這樣如理如法的去做,才是成就一樁美事的正確態度。
在木之花,每個人都有負責的工作,大家互相支援,當然,也會有相互衝突的時候,但是,藉由社長傳達給他們的理念以及音樂和舞蹈,很快就能弭平這些情況,但是,末學心想,真是如此嗎?聽聞老師的教法,要做到斷煩惱是不容易的,若沒有勝解力和思惟力,根本是沒有辦法的,有了比較,才知團體的可貴,才會愈發珍惜。
第六天,我們前往位於池袋要町山田先生家共餐,山田先生的妻子因病過世,也因此讓他難過沉寂了一段時間,後來,為了實現對妻子的承諾,終於又將麵包店重新開張,二0一三年成立兒童食堂,屋子裡布置得非常溫馨,我們帶了便當,買了些水果和青菜,煮了味噌蔬菜湯與山田先生一起共進晚餐,因著山田先生對於社區所做的貢獻,不知不覺,鄰居街坊都自動自發來幫忙,山田先生家也成為社區聯絡感情的場所,孤獨的山田先生從此不再孤獨,原來利他才是真正利己之道。末學想:這也是山田先生做利他想所得到的果。
結束日本八天的行程,我們又將回到臺灣,老師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想法、觀念改變,命運就改變,現在的臺灣面臨食安,獨居老人等等的問題,東勢農地是一個大家可以發揮的地方,藉由這次的參訪,讓大家凝聚共識,吸取別人的優點再融入自己的元素,相信在東勢乃至於臺灣各地,一定可以創造一片天。

鄧春文
感謝老師給末學這個機會到日本學習他們農業種植的新方法及觀念,到木之花之後,發現他們採用分工負責的方式管理以及相互支援的方式,例如:農耕、製作醬油、廚房等等都有一位負責指導,其他支援的人員就聽從這位指導員的指示而開始工作,有時他們發生意見不合,但負責該單位的人員都會做出對事件最好的方式來完成工作。雖然他們每個人都有兩份以上的工作,但他們清楚知道何時是支援,何時該作指導員的身分,在這方面我們就不及木之花,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相信在種植技術、設備方面以及蓮友的發心上,我們將會比木之花做得更完善。
另外,回到木之花家裡看見他們的成員每個人表面上看是很快樂,但看不出的是,快樂當中總覺得很像缺少什麼。內心覺得很慶幸,有老師的教法薰陶,在老師遠大理想目標下,相信我們一定會是在心靈上及身體上得到最快樂的一群人。

潘秀鳳
六和敬是僧團的生活原則,其中的「見和同解」是每一個團體賴以永續生存的最重要處。此行參訪的木之花家族,他們每晚快樂唱歌跳舞歌詠,不斷的串習提醒自己勿忘初心,身同住、利同均,在每個人減低(壓抑)慾望中維持著讓人舒服的和諧,這一切一切都讓人看到這個團體二十多年來努力的成效。
但是齊頭式的平等和抹平親疏的關係,是否就是孔子所說的大同世界?小孩子以為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姊妹或爸爸媽媽,出了社會是否會有無法界定的人際關係?不僅是在社會上遇到挫折的人,每個人內心最真實的渴望都是離苦得樂,但是甚麼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之道?不可否認的,甫成立二十多年的團體,能創作出如西方聖歌般洗滌人心的歌曲,能各司其職有序的經營團隊,對內對外和諧一片,足見主事者堅強的意志,內涵的深厚,他們自己形容這就是他們內心最嚮往的淨土。
天地人三才,唯有人能讓天地發揮大用,社論已說得很明白,這次的參訪讓人大開眼界,這樣的團體有太多我們可以學習的內涵,這樣和諧的共住氣氛我們學會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達成?但我們的內心很篤定,因為上一期的會刊,社論講的是學會的基因(核心價值),那是珍貴的中華文化和佛法的正知見,就算內心不斷的生起煩惱,揮也揮不去,但唯有面對才是王道,極樂世界不是一個讓人躲藏逃離煩惱的淨土,是真正可以去除煩惱根源的殊勝環境,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的淨土,因為這樣殊勝的教主和環境,能讓每位有情真正究竟的離苦得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