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期::孔學一隅-孔門七十二賢淺說
孔門七十二賢淺說(十九)─有若
言行似孔子
曾受尊為師
雖非八大派
論語稱有子
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論語》中稱為有子,魯國人。《史記》︿弟子列傳﹀認為有若小孔子四十三歲;《論語正義》引《孔子家語》則認為三十三歲,各說不一。
孟子說:宰我、子貢、有若的智慧足以知道聖人的內涵。子夏、子張在孔子過世後,曾經以有子的言行氣象似聖人,而想以侍奉孔子的禮節侍奉有子,後為曾子所反對。由此皆可見有子的學養及其在孔門中的地位。有說論語除了孔子弟子編輯而成,另有曾子及有若學生參與編輯,對中華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有莫大之影響。
《論語》中記載了數則有關有子的重要言論。例如在學而篇的第二章,有子說道:一個人能夠善事父母以盡孝,善事兄長以盡弟,這樣的人處於社會,很少會有喜好犯上的,不喜好犯上,則必不好作亂,社會由此而安寧。他並引用了孔子的言論: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為,君子修道務求根本,根本就是修身,正所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能以孝弟修身則所學能有立,進而可得其仁,得其大道,因此行仁以孝悌為本,以孝弟為大。
有子不僅立德、立言,他也立有事功。《左傳》上記載,吳國於魯哀公八年時起兵伐魯,進軍駐紮於魯之泗上,魯國的大夫微虎籌組突擊隊,準備夜襲吳王官舍,經過甄選,選出了三百人,有子亦在其中,而後季孫氏認為難以成功,只是多傷國士,不如停止,然而吳王已經聞風喪膽,一夜三遷,最終與魯言和。這是有子以忠勇愛國之心,震攝強敵的事蹟。
畫中的有子眼神堅毅、形態穩重似孔子,儼然是一位學有所本,道有所成的仁人君子,講信用、能守禮、能用和,並且有知人之明,懂得親近有仁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