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期::蓮池海會

林賴甘老居士往生見聞記

走過艱難歲月

先苦後甘人生
佛化家庭美滿
歸去安詳助念


我的母親林賴甘女士,生於民國二十五年的臺中市北屯區,曾外公為日據時代的保正(相當於無給職的里長),外公曾任教職後轉務農;母親從小即在熱心助人關心鄰里的大家庭氛圍長大。在那個戰亂的日據時代,好學的母親在上小學時度過快樂的童年,無奈戰爭的無情及眾多姐弟的生活壓力,母親心疼外公、外婆的辛勞,自願在小學畢業後,開始裁縫的學徒生活補貼家用,母親生性柔順乖巧且好學,因此得到老闆及師傅的賞識,亦很快學會設計打版裁縫一整套做衣服的好本領,連當時最流行的洋裝都難不倒她;因此有不錯的薪水,母親則將大多數的薪水都給外公外婆補貼家用,更護持三個舅舅繼續升學;母親二十八歲時已屆適婚年齡,老闆裁縫師傅看母親一直都努力工作,無暇遊玩更無機會認識朋友,因此介紹當時在掌管翠華堂經營的林茂生(父親),當時同年的父親孝順謙恭,且在臺中蓮社學習儒佛學,而與亦好儒佛學且同樣孝順乖巧的母親一拍即合,進而共結連理;孝順乖巧的母親自此在婆家全心全意的付出,擔當起長媳的責任,侍奉公婆也關心照顧叔叔、姑姑們;當時每餐母親都要打理十多人的飲食,因此也練就了好廚藝;在剛光復的時期父親、母親為了爺爺、奶奶、叔叔、姑姑們全家族,共同努力打拚生活,除了原有的裱褙工作亦製作火種…等家庭代工;接著生下姊姊和哥哥,父親考量家族須開枝散葉才能開創未來,因此答應當時在臺中的故宮博物院邀約應聘至臺北為國家文獻文物作修護裱褙,至此開始臺北市外雙溪生活,到臺北的第一年母親生下了我,自此民國五十七年開始了我們一家在臺北的努力奮鬥。
慈祥和藹的媽媽任勞任怨的為家庭付出,除了照顧我們外還協助爸爸,又練就了裱褙的技能;爸爸、媽媽在幾乎不熄燈的工作室努力打拼,創造了我們一家的富足;於此同時也沒忘了潛心向佛。過去在臺中參加蓮社活動,親近 雪公老師;到臺北就近參加國際佛光會士林一分會。為了精進佛學,媽媽重拾課本進入補校,彌補了小時未能繼續求學的遺憾,也建立起持續學佛的基礎;此時還要關心我們的學業,讓我們從小浸潤在佛陀的光輝,並學習儒家的四維八德。宅心仁厚的母親一直熱心鄰里,與鄰居友人互動良好,除了時時關心我及哥哥、姐姐的教育學習,而且還讓我及哥哥姊姊參加社區童子軍及國小野外露營旅遊活動,使我們有美好快樂的童年。
多才多藝的媽媽,在我們長大自立後;重回她喜愛的裁縫工作;亦更潛心向佛,也開始世界觀的體驗;在爸媽東北亞旅遊後,記得媽媽在我一退伍就安排我和哥哥出國,去找在日本留學的姐姐,讓我深刻的體會行萬里路的意義。媽媽用她的方法帶給我受用的國際觀,鼓勵著我奠定了未來的方向;儘管我們都已長大自立了,媽媽還是不忘她對我們的關懷,護持我和哥哥完成結婚大事,亦幫忙我們照顧孩子直到上幼稚園為止。媽媽亦心疼媳婦要上班,無足夠時間打理家裡,凡事都自己做,甚至還幫忙媳婦們做一些家事。
媽媽和爸爸這對菩提眷屬,在學佛的路上相知相惜,常出國旅遊,走過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香港、澳洲,乃至西歐七國、夏威夷,美國東西岸及北美加拿大。
在學佛的路上經歷數十載的媽媽,自皈依星雲法師以來,一直秉持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亦諄諄教誨我們此三好;媽媽長年吃齋與爸爸和師兄姐們在佛法上共修,亦與安國寺道祥法師結緣,曾同行至日本參加國際佛光總會年會。母親同父親亦在故宮博物院佛學社活動,參與西蓮淨苑結夏安居齋僧活動。並同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一起活動,參與放生共修等活動,至緬甸、柬埔寨參訪佛教聖蹟,並護持當地貧困兒童家庭。近年來媽媽和爸爸持續參加學會週四共修會,長年浸潤於佛光庇蔭下;但光陰飛逝,身體逐漸老去,在五年前水腦開刀後,行動及言語能力逐漸喪失,於今年五月二十七日早上八時三十分在家中子女媳婦孫女隨侍在側時辭世,承蒙寺院法師們及學會諸善友助念直至傍晚,母親面露慈祥含笑往生;隔日入殮依然面容莊嚴,還帶一絲和藹微笑。
母親長年學佛誦經,晚年並在父親的協助下,持續抄寫佛經,相信在助念後已功德圓滿,相信您在阿彌陀佛及眾菩薩的接引,已在西方極樂世界蓮花中享受佛菩薩的加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