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期::活動報導

戊戌年秋福州順昌行報導

相應法義的旅程

法喜充滿的解疲
團隊默契的五天
化成學會的向心
【緣起】
六百多年前鄭家祖先在福建板東鎮開發並建立祠堂,一九00年有黃乃裳君帶領一批人前往馬國詩巫〈東馬沙勞越〉開墾,鄭其皇先生祖父亦於一九二八年前往馬國詩巫開墾,至今已有五代傳承。鄭家大哥(其向)率家族於十二年前返鄉重建祠堂,遷徙馬國的族人固定每年均會返回坂東鎮祠堂祭祖。
鄭先生是一位發心的佛教徒,到本會學習,對學會開辦的儒學、佛學等講座課程,有學習的好樂與體會。因有鑑於家族返鄉祭祖儀式流於形式,因而祈請學會為其家族祭祖建立祭祖儀軌。
祭祀祖先若是以報本還恩,慎終追遠的心情,反而是最好的教孝,能令家族團結,令風氣淳厚,祖先受供,子孫亦蒙福。祭祀父母祖先從三代開始,一直到明嘉靖年間,民間開始修建宗祠祭祀,宗祠祭祀列祖列宗已完全普及民間,其他如黍、稷、酒、肉是祭祀必備之物,儀式的隆重進行,體現了對祖先的感念,生起了無祖宗何有父母,無父母何有己身?祭祖中產生對學道的勝解。
學會隨喜鄭先生家族祭祖之善行,維護傳統,延續孝道文化,相信此之善行能令家族福德綿延。
 
【規劃成行】
本次活動以協助鄭氏家族祭祖為始,再赴順昌與當地蓮友聚餐聯誼,並一同辦理放生法行,參訪順昌雪廬孔子文化學會與新華幼兒園,後赴福州參觀鼓山湧泉寺,並遊覽鼓嶺地區,以參觀福州馬尾船政博物館為圓滿。
活動如期在九月九日成行,當天通關後在候機室旁,機場為有宗教信仰者設立祈禱室,其中一間內置觀世音菩薩聖像,老師率眾念佛,並迴向此行圓滿。
 
【接機】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飛行抵達福州長樂機場,迎面而來的是鄭家的接機隊伍,遊覽車上雙方簡短互相介紹以後,老師也簡短開示此行的目的,祭祖是凝聚家族向心力與教育下一代的最好活動,意義非凡;其次學會從西元二00二年起即持續經營順昌的文化教育事業,藉此機緣引導鄭家參訪順昌教育文化事業推展的現況,希望作為東馬發展文化事業的緣起;最後二天是白沙灣讀書會的規劃,是知性之旅,能令鄭家耳目一新。
 
【祭祖場地勘查】
下午抵達位於赴福州市閩清縣坂東鎮的鄭氏祠堂,依據祠堂外碑記,此祠堂為閩清縣內鄭氏總祠堂,祠堂占地兩畝,其中堂前廣場與祠堂建物估約各占一半。閩清縣內鄭氏祠堂最早建於明朝年間,此處是二00二年正月舊祠堂遭回祿之災焚燬後,重建時改遷於此處,完成於二00四年。
重建經費主要由鄭家大哥出資二百多萬人民幣為主,加上其他人的捐款,除了掛名重建委員會顧問外,當地仁溪老人會另外寫了一首詩,刻在祠堂外鄭氏源流考碑旁邊的較小石碑上,敬錄內文如下:落款:僑親鄭發旺父子慷慨捐資,鼎力興建宗祠,為賦七律以誌紀念。父子同心愛故園,建祠捐獻舉魁元,三公靈爽倫昭穆,百代規模福子孫,氣象莊嚴深念祖,親情愉悅貴知根,村間父老均懷德,長使勛名永世存。落款:仁溪老人聯合會敬立。
祠堂前廣場寬長各約二十米,牆高超過五米,氣派不小,入口門只一門,表示是子孫現在是平民百姓,進入祠堂後,見中庭寬廣,中置一層蓋的立爐,以臺灣習俗是稱之為天公爐。
過中庭進入正堂,正堂高大寬廣,高約十米寬約十二米,上懸橫匾「三公紀念堂」,正面牆繪著三公圖像,想必是西周宣王時鄭國開國君主鄭桓公、鄭武公及鄭莊公,雕梁畫棟,氣派莊嚴,雖是宗祠,但供奉的主尊是鄭氏始祖,亦有小國諸侯廟堂的氣象。
鄭堂兩側廊柱上由內而外,一對一對的對聯,依著時間的順序,歌頌鄭氏歷代祖先,從三公像兩側的「受封立國拓土東遷支撐周室擎天柱」「抗節成仁揮師西禦切諫烽台捧丹心」,講鄭氏立國初年三公事蹟。也有我們熟知的春秋第一宰相子產「夢蘭吉兆斑衣戲綵聯翩華冑盛東周」,東漢經學大家鄭玄的「帶草溯先芬箋注猶存風雅名家冠後漢」,從西漢、東漢、晉、唐、乃至宋朝、明清,如果不是當朝為宰官,就是教化一方的大儒。雖然我們不是鄭氏子孫,看到這些對聯,遙望先賢也肅然起敬。
 
【祭品】
勘畢場地,建議第二天祭品應將供桌擺滿以示誠意,食物擺法則照著飯菜、點心、水果、飲水的順序擺置,雖然無法完全依照古禮,但依著義涵亦有辦理的方式。
 
【祭祖】
第二天早上抵達鄭氏宗祠,約四十分鐘的祭品準備與擺設,這一天福州白沙灣農場的讀書會成員趕來支援,也帶來所需的麥克風、音響設備,祭祖在古琴「文王操」的悠揚琴聲中開始,儀式則配合世俗不採用佛法儀軌,也不用梵唄。依著儒家古禮作法,由老師擔任司禮者,學會師長、蓮友擔任禮生及贊禮者對面兩行站立,正式開始祭祖:
一、禮生就位
二、主祭者就位
三、陪祭者就位,鄭家親人,依著長幼順序,男先女後,左右在後方兩側排兩列。
四、啟扉:請當地鄭氏族長開啟宗祠大門,準備迎神。
五、迎神;禮生每人點一支香,隨司禮者引導,請主祭者領隊,陪祭在後,一同出祠堂外迎請鄭氏歷代祖先。
六、迎神祝詞:由司禮者祝詞,依著鄭家的誠意請鄭氏祖先,自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鄭子產、鄭成功乃至鄭發旺等都來到宗祠接受祭拜。
七、上香:請到鄭氏歷代祖先,主祭者帶領回到祠堂內中庭,禮敬後將香插於中庭香爐後回到大堂。
八、獻爵;向祖先敬酒之前,先洗手。主祭者鄭其向先生為表恭敬,行三跪九叩之禮。
九、獻饌;請祖先吃飯。
十、獻果;請祖先用水果。
十一、上香:用完餐,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加被後代福報。
十二、歌舞酬神:樂舞以禮運大同篇與三寶歌代替,由讚禮者(蓮友)唱。(古代天子可以跳八佾舞,諸侯六佾舞,卿大夫四佾舞,士二佾舞。)
十三、撤饌;在請祖先用餐,歌舞以後,祖先很愉悅。接著徹饌,原應依古禮唱詩經,現今以吟誦唐詩代替。
十四、送神;原應依古禮唱詩經,今以吟誦唐詩代替。
十五、恭送祖先:請主祭者率族人出班恭送祖先,至宗祠外,司禮者祝詞:願今日的祭拜,祈求鄭氏祖先永垂加被,使子孫不論居於何處皆能蒙受祖先的加被,都能具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具足四維八德,人生旅途上福慧雙修,得到內涵與智慧,讓他們能夠為家庭、社會與國家做出一番貢獻,並且能培育子孫成賢孝人才。祝詞畢請主祭者以酒灑地恭送祖先。
十六、請主祭者象徵性發供品,在場每人都分一點以示公平。司禮者祝詞:祭禮最重要三件事:第一長幼有序,第二慎重恭敬,次序井然,第三公平。祭禮中將人生最重要成就的秘密都包括其中。
十七、請主祭者轉身向現場眾一鞠躬,大眾回禮,典禮結束。
十八、最後請鄭氏子孫自由拈香,每人一支香上香。
十九、禮生退。
祭祖儀式在莊嚴肅穆的文王操琴聲中順利結束。走出祠堂,在等待集合時,看見鄭家親族,在宗祠外廣場兩側巨型水泥金爐中,堆起如小山般的金紙,金紙型式與臺灣習慣用的不相同,也不分散直接就點燃,結果就是燜燒,冒起兩團巨大白煙,隨著風向,或者四散,或竄向天際。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隨記之。
儀式結束後,老師提及今日儀式如果能夠在加一篇疏文,就更為圓滿,或者亦可以用迴向取代,可惜因為怕過於繁文縟節而無法施行。
 
【回鄭家祖居祭告】
祭完祖,鄭家尚需赴兩處祖居祭拜稟告,分別是鄭居泰先生故居與鄭世興先生故居。這兩處都位處群山環繞之中,車程約一小時,車至祖居附近已無柏油路,皆泥土路,下車後環顧四週附近皆山叢林,杳無人煙。故居現已無人居住,屋前有人闢為養鵝場,想像鄭氏先人在此生活應艱困不易,否則何必遠渡重洋,赴他鄉蠻陌之地。
此處鄭家人就各自上香稟告,然後在祖居屋內,以五十加侖的汽油桶為金爐,塞滿金紙後點火,屋內頓時白煙濔漫,眾人一時俱出,鄭家子孫再將祖居旁祖墳打掃整理。完成稟告後各自原車返回鄭氏宗祠。
 
【中午宗祠聚餐】
中午時分回到鄭氏宗祠,鄭家席開十桌,除了馬來西亞的鄭家親人、學會蓮友外,也宴請附近鄭氏宗親,餐後眾人集合上車,往下一個行程順昌縣出發。
 
【途中總結祭祖活動意義】
祭祀分為墓祭、家祭及祠堂祭祀。墓祭就是到墳墓上祭拜,一次拜一墳;家祭在家中祭拜;而祠堂祭祀則可大到一個宗族的祭祀,不容易辦得好,其中含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在宗廟祭祀要論輩份,有次序、有誠意,而且是一種感恩,人生很多成功的秘密都在裡面。態度上要「視死者如視生」,眼前雖然是祖先已經過世,可是要把他當成仍活著接受祭拜。其實古時候祭拜,大多是把孫輩的孩童換上祖先的衣服,坐到供桌上接受父親或祖父的祭拜,讓孩子們感受到祭祀的重要性,而且孩子們坐在供桌上會很謹慎小心,也培養日後謹慎小心的精神。
《禮記•禮器篇》孔子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蓋得其道矣。可見孔子深通作戰與祭祀的道理,而且這兩種道理是相通的。祭祀需要慎重,出兵作戰也是。祭祀講究陣容整齊,作戰亦同。祭祀講究進退適時,作戰亦是。祭祀要祈求加被,作戰也要祈求加被。孔子正通達這些道理。
祭祖呈現出這一輩感恩上一輩的心態,同時也教導下一輩人,把上代的教訓放在心裡,不胡作非為。這一輩人表現孝道,何嘗不是在教下一輩人表現孝道。這種孝道能夠延續,就代表這是一個能得天地鬼神加被、有福報的家族。
供品的部分,《論語》中記載大禹是菲飲食,卑宮室,盡力乎溝恤,致孝乎鬼神。就是大禹對自己的飲食、住處並不講究,但是對百姓的民生問題是看重的,所以他會挖灌溉溝渠,講究工程設施。致孝乎鬼神就是他會在能力範圍內,準備最好的供品。孔子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意思是要稱家之有無,家裡如果過得不好,那怕是水草都可以祭祀;經濟如果許可,供品就擺得好一點,這也是對祖先的恭敬與尊崇。
祭祀尚有散齋七天,致齋三天。散齋七天是說這七天內慢慢收斂自己的心,到致齋三天的時候,就是專想祭祀這件事情,當天上場的時候就不會錯亂,佛教更講究齋戒、沐浴等很多作法,以上都是前行。前行能夠講究,祭祀當天必能感應道交。以前周文王去祭拜他的祖先(季歷跟古公亶父),一直祭到始祖稷(舜的農官),在宗廟裡面聽到感嘆的聲音,此即周文王感動神明之相,尤其生出好的兒子,像周武王跟周公旦等,一家幾乎都是人才,是得到最殊勝的加被。
祭祀的過程中,每一程序的樂舞若能講究,就會很有味道,我們則以唱禮運大同篇、三寶歌、吟唐詩來取代。
結束後分供品,每一個人都能分到,表徵的是公平。所以人生處世慎重又恭敬,不但能表徵孝道,又能按輩份次第井然,做事又能公正公平,所有治國平天下的秘密都在此。國君如果看得懂,好好運用的話,治國是很簡單的。孔子也說,治國就如同眼睛看手掌這麼簡單。
天下事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雪廬老人在臺中蓮社,雖然有很多聯體機構,但老人無為而治,這些機構按部就班發揮功能,須知過程先講究,才能無為而治。
再者古代封侯拜相,要在宗廟前舉行,在天地祖宗的證明下封爵論賞,表達國君自己不敢專斷,治國若能慎重小心,乃萬民之福。
因為懂得這些祭祀的道理,後代子孫都能在閩清通往順昌行間,討論法義,在歌聲的助興下,抵達山青水秀的順昌縣,順昌的蓮友們已在飯店門口笑臉相迎,好像見到久別重逢的至親好友般,並協助我們入住旅館。
 
【晚餐聯誼】
晚上在下榻的三松大酒店與順昌蓮友餐敘,加上原本學會蓮友與鄭氏家族,總計席開五桌。首先由順昌學廬孔子學會副會長致歡迎詞,接著老師致詞:學會從二0一0年在順昌辦活動至今,除了五、六十位老菩薩們每天的共修外,葉園長與老師們接辦新華幼兒園,至今成為順昌最大的私立幼兒園,再看到順昌這些年的進步,每次來訪都有耳目一新之歎。第一次來順昌的人可能會有錯覺,順昌一直以來都這麼漂亮。要知道諸法都是造作性,本來都不是這樣,團體、盛況、環境及人才等都是造作出來的,將來了生死之殊勝也是造作出來的,沒有一樣不是造作出來的。
 
【順昌放生】
第三天早上八時整抵達放生場地時,場地已經佈置就緒,現場掛起西方三聖聖像,壇場上堆滿各式鮮花、水果、糖果及餅乾擺設,猶如四大部洲與須彌山般供養,加上壇場右方巨大喇叭所放出的四字佛號,地上排列整齊的主法者拜墊,壇場右側載滿魚族眾生的小貨車,壇場前方約莫六十位順昌蓮友,整齊的分成東西兩班,跟著念佛。說明了最少兩個小時前就陸續採買魚族眾生,佈置壇場與音響設備,展現出順昌蓮友的執行力。
老師在儀式開始前開示,放生除了上述前行準備要周全外,放生要圓滿第一個儀式要做得好,莊嚴肅穆;其次生物要放得好,次序不亂,魚都能優游自在回到大自然。第三個大家要心情好,發菩提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眼前來行放生儀軌。特別是依長白山懺雲老法師所訂儀軌,來作放生的法行。開始之前,並請福州順昌蓮友與來自臺灣蓮友及馬來西亞鄭氏家族互相問訊安好。老師並向大眾說明此次放生法行緣由,由於自九月九日鄭氏宗親回大陸福州祭祖,因華僑回國際祭祖這種活動是很有意義,所以學會來護持這種祭祖的活動。
印光祖師說放生一定要在流動的水域放生,不可以到封閉湖泊放生。第二個是心態要對,就是眾人均有心要以放生作為成佛的法行。第三個環境要如法,是說生物是要能夠在這個環境生存的生物,不能放出去無法適應環境。所以放生有諸多的講究,講究的好就是美好的放生法行。
接下來是儀軌本簡單講解,首先是念印光祖師的放生十大利益,接著唱「楊枝淨水讚」,請觀世音菩薩灑淨,第三個持觀音菩薩的大悲咒,代表觀音菩薩的慈悲;「般若心經」代表觀音菩薩的智慧;悲心跟智慧相應,是名菩提心。菩提心是把成佛當成目標,眼前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成佛。發起菩提心後,真正開始來行放生法行。
正式的放生法行先要迎請三寶來作證明,所以是「香花迎,香花請」;接著「稱名」,稱頌佛的十種名號,代表佛的全部德能,佛德中最重要的就是說法,只有說法方能令有情破迷啟悟,佛菩薩最重要的功德就是說法。
說法先明十二因緣的流轉門,來認識輪迴怎麼來的;其次用還滅門明如何解脫輪迴。了知輪迴的由來與解脫後,此時會想好好發心學習正法,證得涅槃,解脫輪迴。但是學法要身心清淨來學法,所以要先懺悔身心的罪跟過。身心清淨,入佛門學習正法,要先皈依成為佛弟子。接著發願成為佛門大乘的弟子,才是佛的本懷。接著要問自己,今天辦此放生法行,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其次大眾唱頌儀軌要依維那,不可各唱各調,全無規矩。放生活動開始前的點燈,也觀想著代法界有情而點,照亮法界,點亮有情的心燈。
放生對馬來西亞鄭氏家族的某些人是第一次經驗,想必印象深刻,或是入佛門的殊勝緣起。
 
【參訪順昌新華藝術幼兒園】
放生後抵達新華幼兒園參觀,不知不覺中幼兒園成立已過七年,劉老師的兩岸往返授課,葉園長率領老師們的努力,得到順昌縣內上從領導當局,下至家長們的認同。從剛接手的六十名學生,到兩年增加至一百八十名學生面臨場地不足,在縣內領導的協助下,找到現在的場地,原是荒廢多年的紡織廠房,二十天內整修簽約完成遷移,再經過五年的經營,招收學生人數增加到今年十二個班三百零二人,老師有三十五位。
隨著園長引導,首先進入二樓,容納今年招收約一百位新生,分成四個班上課,剛進去覺得頗為安靜,走進教室門口才發現裡面是有學生在上課的,一問之下才知是剛開學第五天。建築物雖老舊,但是維持很乾淨,進門就被要求穿上塑膠鞋套,避免把外面灰塵帶入園內。經過廚房的時候,整個廚房約五、六坪大,雖然正在準備午餐,三位廚房阿姨正忙著,周遭地面也很整潔,園長說是縣內唯一通過衛生評定合格的幼兒園廚房。經過三樓走廊時,恰遇一班學員當面走來,非常有精神的大聲問好,可見老師教學的成效。新華幼兒園重視經典教學,並落實日常生活的言行品德,訓練兒童良好生活習慣,建立正確價值觀,學生也懂得關心照顧同學。
研學會的共修設在樓上,一併解決共修會場地問題,而且不只教育孩子,也一併教育家長,每週三家長與老師、蓮友一同跟著時哉時哉網路學院學習,有教法的活水源頭,加上每個月的師資培訓課程,都是新華團隊及順昌共修會欣欣向榮的動力,也敬祝未來幼兒園及共修會都能持續發揚光大。
時至正午,結束在新華藝術幼兒園的參訪,回到三松大酒店用餐,餐後往福州鼓嶺出發。三個多小時的車程中,老師請眾人發表法行及參訪的心得,並交流個人修學心得,能在無意之間參與一場具體而微的宗廟祭祀,真是此行最大的收穫,另外也十分隨喜順昌蓮友與幼兒園的發展成績,並高興能參加一場如法的放生。
 
【抵達福州鼓嶺地區】
下午五時抵達鼓嶺的筑嵐山莊,其時細雨濛濛,眾人拉著行李進旅社,略顯窘態。為了能達當地深度旅遊,特別請福州白沙灣農場讀書會幫忙。兩天行程,一天半在鼓嶺地區活動,另個半天參訪湧泉寺,在山莊餐廳用餐,該讀書會蓮友,必到廚房幫忙加菜,有些菜料是從山下帶上來,甚至是難得的食材。
 
【鼓山湧泉寺】
第四天早上先參觀鼓山湧泉寺,鼓山位於鼓嶺南方三公里處,占地一萬五千平方公尺,依據清朝初年元賢的《鼓山志》、明末清初為霖道霈禪師的《還山錄卷四》與民國虛雲大師《再增訂佛祖道影二》、《增訂鼓山列祖聯芳集》所記,鼓山湧泉寺最早有記載是唐德宗時靈嶠禪師(印可於馬祖道一禪師),隱居在鼓山前巖,當時的鼓山寺址是一個深潭,潭中有毒龍,危害百姓。當時有一個郡從事,叫做斐冑的人,請禪師為民除害,禪師臨潭誦華嚴經,龍出聽經,遂徙去。當地百姓感念禪師除害,可能也怕毒龍再回來,就將深潭填平,建立寺院,迎請禪師駐錫,在唐德宗建中四年(西元七八三年)開法,還得到皇帝賜匾「華嚴」,大法弘化一時,但是後來遇到唐武宗的會昌法難(西元八四五年),僧眾四散,便荒廢了六十餘年,到了五代梁開平二年(西元九0八年),這時閩王王審知,禮請雪峰義存大師的高足神晏禪師來山駐錫,重建湧泉寺,也稱「國師館」,僧眾千五百多人,一時稱盛。於幹化五年(西元九一五年),改鼓山白雲峰湧泉院。到了宋朝的咸平二年(西元九九九)年,朝廷特御賜「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扁額。
這些典故傳到後來變成靈嶠禪師以法力降龍,跟毒龍約定借地一日,第二天敲五更鐘後就還地,毒龍安心睡了等五更,寺中就約定不敲五更鐘,傳到後來某一天某人忘記約定,敲了五更鐘,此時的住持神晏禪師以神力再度降伏,所以寺中就約定不敲五更鐘就傳到現在。像我們聽過阿難碰到老比丘將「生滅法」傳成「水老鶴」的典故的人,也就不會奇怪當天導覽員,會有這種神話般的解釋了,更何況湧泉寺在西元一九六六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僧眾的遭遇之慘,應該不下於會昌法難,如果不試著尋覓真相,就只能以訛傳訛了。幸好我們是跟老師出遊,所以導覽中某些偏離事實的地方,也都請教老師修正。
接下來的紀錄到明朝時,鼓山湧泉寺變成南方佛教的重要據點了,一方面有著禪宗的傳承,另一方面是刻印流通經典的事業,在明清兩代盛行印經,宗教並重高僧輩出,諸如古月禪師與妙蓮老法師等,至於我們熟知的虛雲老和尚、圓瑛老法師不但在鼓山寺出家,而且擔任過方丈。被公認證果聖人廣欽老和尚更是在鼓山寺佛七中證得念佛三昧。這點導覽員說鼓山湧泉寺是臺灣佛教祖庭,這是對的。因為民國初年來臺大德法師們,現在被稱為傳統教派如月眉系、法雲系等,幾乎都在鼓山湧泉寺或出家或受戒,或繼承禪宗法脈,都跟鼓山湧泉寺有因緣。乃至於近年臺灣的四大佛教教團中法鼓山聖嚴法師與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亦嗣法脈於靈源法師(湧泉寺出家受戒,禪宗法脈)。而號稱當今鼓山湧泉寺的鎮寺三寶之一的明清時代的木雕佛經版數量有一萬塊之多,應該也還存在,可惜藏經閣猜想或許是因為二00五年的水災的緣故,還在修葺中,不開放參觀。
不只廬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鼓山也是如此。遊歷森森古剎,遙想歷代祖師昔日風采,提振自己道心,也很高興能到此一遊了。
鼓山寺虛雲老和尚重建的閣樓,現被用來當成招待客人用餐的餐廳。
 
【暢遊鼓嶺古道】
鼓嶺是位於福州晉安區的避暑勝地,一八八六年由西方傳教士開闢,距福州市中心約十三公里,夏日最高氣溫不超過攝氏三十度,吸引了許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鼓嶺景區是福州鼓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位於福州市東郊的雙鼓橫斷山脈,面積約二十四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七百五十公尺至八百公尺,最高海拔九百九十八公尺,為福州的第一道屏障。由於其相對海拔較高,從近代至今都是福州著名的夏天避暑場所。外國人為避暑,曾在鼓嶺築起由小方型石塊為建築材料的小洋房—「避暑山莊」,每逢炎夏他們便乘坐由一前一後兩人抬的竹轎椅,沿著古石道登上三千多公尺路程來鼓嶺避暑。如今這些小洋房成為鼓嶺景區一道獨特的風景。
第四天的下午,隨著導覽員帶領我們走一趟當年的鼓嶺古街。導覽員說現今鼓嶺變成福州居民的避暑去處,夏天的假日遊客很多,一房難求,我們是在非假日上去,所以路上遊客不多,可以悠閒漫遊。在百年前可是人來人往,各種商店都有,據說都當時一天要宰三到五頭牛,供應當地的洋人食用,估計當時西方人士概有上千人之數。
山路蜿蜒,石板鋪路,寬約一部小轎車,包括路面與兩旁建築,絕大多數都已經翻新為現代建築,兩層或三層平頂樓房,與少數留下來的百年建築間或獨立。但因為所用的材料依舊是灰白色的花崗岩,加上部分翻新的建築仍採仿古斜頂屋瓦,感覺上景觀並不違和。一路上經過柳杉王公園造訪三十公尺高的千年柳杉,經過大夢書屋體驗文青氣息,看見當年的柯達相館建築物招牌依舊人事已非,洋人游泳池整體完好,池底部一小漥積水有四五條小魚,當時居民活動中心名稱萬國公益社,正有一團年輕人在裡面辦活動,而鼓嶺郵局營運至今依舊不輟。
行至宜夏別墅,是昔時的醫院,今時的咖啡屋。眾人邊品嘗咖啡邊聽老師開示法義:
老師首先提出兩個有關密教的問題。第一、為什麼密教都要把視為階位最高本尊畫成鬼神的憤怒相﹖種種答案開始被提出,首先說是為了降魔,但是示現佛菩薩的慈悲相也可以降魔,所以降魔的理由不成立;也有說是像孔子對宰我晝寢示現憤怒相,是為對治宰我殺雞儆猴,但是這個答案無法解釋孔子對顏回為何不示現憤怒相,所以也不成立。最後老師說出答案,佛菩薩固然以慈悲攝持各種利益眾生的法行,觀待慈悲相才能攝受眾生。但是最高位階示現憤怒相,理由是解脫跟成佛是以對治煩惱的形象來成立,憤怒相所表徵的是,我們在面對煩惱時要觀修出以面對不共戴天之仇的心態面對,必欲去之而後快,而不是貪戀不捨執不放手。這與一般漢傳佛教只有護法神示現憤怒相不同,護法神是為了抵禦外侮,而此處是為了對治內心的煩惱。抵禦外侮容易,對治自身煩惱難。可能一條高速公路都蓋好了,內心依舊未對治煩惱。
第二、密教為什麼把男女雙身的形象表徵慈悲跟智慧的修學法?有人提出女身的慈母的形象可表彰慈悲,但應以母子的形象呈現;也有說男性有智慧、魄力,但莽張飛一樣有魄力,也不能成立。再有提出慈悲跟智慧要結合才能發揮各自的形象與大用,若只有慈悲而無智慧,會成為愛見慈悲;光有智慧而無慈悲,也成為自了漢,這個智慧也不是真智慧。這一說兩者結合固然合義,但依舊無法解釋為何要以男女結合的形象表彰。有引經上講智慧為母,慈悲為父,象徵佛種性是智慧跟慈悲結合所生出來的,用雙身去表達,是第一個答案。
雙身相代表一切生命的開始,生命的源頭如果是智慧跟慈悲結合的開始,所相應的生命才是能夠自利利他的生命。
所有的慾望,最後要克制的是男女之間的慾望,觀察這個形象現起時內心是否生慾望,如果可以不起淫心,代表真正修行解脫清淨的形象。
雙身極難解釋清楚,必須用教法去成立,內心取義相觀修,不是真的去違犯根本眾戒,誑稱雙身修法。
觀察地獄苦也有兩種方式,其一是依照佛經所說觀修生起比量,另外一種是去看恐怖片,你可以不受那個境界的擾亂,同時也可以對裡面受苦的有情眾生生起悲憫心。另外從手機遊戲體會,唯有超越形體之外,入進去才不會在輸贏當中產生情緒。
入定之人有兩種定法,第一種定法是心水澄清如如不動;第二種定法是把境界生起去作觀察。舉例來說修無常觀,敢不敢面對自己即將死亡,如何面對,這才是無常觀。而不是在定中背經文:「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等,死亡境顯現在前,然後看看會不會生起對未來的恐怖,會不會很多事情還來不及交代......,這叫修無常觀。所以像看恐怖片、世界末日、戰爭爆發與妻離子散的狀況,你敢不敢去面對這些情境?修學空性並不是在背空性的義理,而是顯現快樂的境界、顯現恐怖的境界,然後看自己如何在這些境界中修學空性。眼前鼓嶺的快樂,定中內心也能顯現絕對比實際境界還快樂,此時心態是否能破除對境界的貪愛?破除貪愛有兩種,一種是深知它的過患,一種是修學它的體空。
這也像部隊模擬作戰,模擬到最後實際狀況出現的時候可以解決。我們很多的修行人是從不模擬狀況的,沒有沙盤推演。如消防隊沒有演習,則一旦失火時應付毫無章法。在定中模擬叫作比量,一旦發生的時候才有能力去面對。我們修行往往是非量,什麼叫非量,我們不肯去面對現實,所以一旦狀況發生時無法成立比量去解決。
你可以根據教法講四禪八定的境界,去想像四禪八定的快樂。舉例來說,人生創造快樂,生命中充滿很多的樂趣,包括太太、小孩、莊園、享受、美食,就像我們旅遊的時候不妨走入五星級飯店,實際像夢中去呈現,定中去呈現,風光明媚、雕樑畫棟、美食陳列、高朋滿座,然後開始修無常,你敢不敢接受那種快樂瞬間破滅的震撼,這就是修行最後要面對的。
修學無常觀分三種層次。第一種是快樂瞬間消滅,讓你措手不及。第二種是快樂轉變成痛苦,樂極生悲。第三種是在快樂中感受貪愛,並修學貪愛的過患,或者在快樂中觀察體性是空,那才是真正無常觀的修學。
相反的面相就是苦難,例如二戰的集中營,需要爾虞我詐、人性扭曲、說謊話等等才能生存,在那個環境當中,你要怎麼去堅持菩提心,菩提心要如何堅持,很多人的菩提心都是一句「為利有情願成佛」就結束了,敢不敢去觀修那些書後,還維持大悲心,對這樣的人能不能生出悲憫,對你後面捅一刀的人,你要不要生出悲憫心,或是生活都是在嚴重扭曲人性的環境裡面,要不要生出大悲心?又要怎麼生?這需要帶一點想像,想像集中營的恐怖,沒有人性的事情,沒有辦法相信人類還有這種生存環境當中,如何生出悲憫心?像這種修學法,都是最厲害的修學法。面對這種情況下,還生不生得起道心?
又例如想像自己的未來,很多獨居的人每天很快樂過日子,但是有些老人家行動不方便,要想像可能那就是你的未來。看到由看護推著輪椅出來的老人家,很難想像他年輕的時候健步如飛,當他能隨心所欲過遊山玩水日子的時候,他不會相信他的狀況會跌到這個狀況,最後下場是躺在床上不能動,生活不能自理。在定中想像這些狀況,跌到生活無法自理時,請問道心如何維持?這才是比量的觀修。
對這些重要的題目,你不去作觀修,轉變的力量都不會出來。就像民國六十八年蔣經國總統堅持要蓋高速公路,剛蓋好時開車上高速公路,一眼望去空蕩蕩,一部車都沒有,當時會說蓋這個作甚麼用,簡直是浪費公帑,圖利有錢人,但是今天來看蔣總統當時是真有遠見。所以面對人生如果沒有聯想力觀察、無常的觀察,很多重要的題目例如共住,就會覺得是多餘的,很遙遠的。
如果能有這種觀察,才會認真思維當下應該怎麼辦,但往往我們都將自己命運寄託在希求僥倖能過關,而不是如理如法思維現在要怎麼作,才是對未來是有幫助的,包括,我的無常觀怎麼修?我的公心要怎麼修?大悲心、菩提心要怎麼修?我應該生起在甚麼狀況下去修?例如假設我們一直生活在像鼓嶺如此優美的風景中,無常觀、大悲心如何生?這些全仗想像力。
空性的修學法中,除了熟知的因緣性與觀待性,空性真正觀察還有很多面相,以聚會的快樂為例,這個快樂如果是實體性的話,那每一個人都可以生起這樣的快樂。一般認為聚會的快樂,是聚會的成員每一個都快樂,合起來才有快樂。但快樂如果在每一個人身上就有,那不必聚會。結果反過來要問的是,這聚會的快樂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找不到,可是聚會起來怎麼會有?這快樂是湊出來的,但每一個人身上生不出,可是湊出來怎麼會有?個別沒有,合起來更不能有,這才說湊出來快樂沒有體性的,原來這個快樂只有這樣呈現,是沒有體性。
 
【晚課後的開示】
晚課後老師開示,鼓山湧泉寺表徵的是歷代祖師,乃至妙蓮老和尚、虛雲老和尚、廣欽老和尚及圓瑛老法師的精神與內涵,傳承的意義。但是一個佛教道場,或者佛教的中小學、大學,不能生起講法聚會,或其中的成員不能生起三寶的覺受,甚至不再學佛,可惜只能流於表相。
 
【柯坪水庫、鴛鴦谷、返回筑嵐論法義】
鴛鴦潭與柯坪水庫都距離旅館不遠,所以第五天早上老師帶我們一遊。先赴柯坪水庫,步行約十餘分鐘即抵達水庫,觀賞深潭大壩,山水連天的景緻。鴛鴦谷由兩個潭得名,一個是鴛潭,另一個是鴦潭。返回旅館戶外咖啡座,在亭台樓閣、微風吹動與諸善友聚會中,老師展開另一課問題討論:
第一個問題是寺院中住持所居名為方丈室,典故出自維摩詰經中,居士所居的丈室。但問題是維摩詰雖為古佛再來,但其所示現為居士身,與出家寺院屬性矛盾。理由是此人在丈室內用功,凝聚很多法緣,結此方乃至十方法緣。丈室的功能還有像維摩詰居士與文殊菩薩與諸大菩薩談論法義,很多法義即於其中流出,也非一人單獨用功能知。
第二個問題是維摩詰經後來香積佛國中來了九百萬大菩薩,沒有位子坐,為何維摩詰居士不去須彌燈王佛國再借九百萬張師子座,為何這次自己變現?而且百阿羅漢本來是來探病的,結果居士請坐到最舒適的座位,吃最好吃的飯菜,好像不合二乘戒律。而且頭陀行比丘探病,理應帶吃的去。為何去維摩詰居士那裡就可以反而去吃好的,坐好的。有說是為了讓阿羅漢見識發大心菩薩的殊勝境界,彈偏斥小,嘆大褒圓。但當時整個場面的引導就是要引導二乘發菩提心,因為人生只有這次機會,所以發菩提心後,維摩詰居士此時會拿出他最好的福報來作供養。而此時二乘比丘會高興的接受?還是覺得不應受福?為了教法的目的,引發出菩提心,所以經文後面一個個引發菩提心,此時受福不但不成為罪過,反而可以引發更殊勝的福報。所以借了三萬二千張高廣四萬二千由旬獅子座,二乘比丘每個都坐上去。然後香積佛國土的飯菜每個二乘比丘都吃。所以作每一件事意義是非常重要,意義呈現出來時,福報都可以消化。
接下來是唯識的問題,眼識的生起如果是因果法,因滅果生,當下這一剎那眼識所見,必為前一剎那色法,可是前一剎那已滅,這一剎那的眼識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沒看見,第二個就是非量,因為見前一剎那的色法不符合現量的定義。
在這一個多小時內,眾人都試著回答,提出種種的說法,但都不能解釋,前一剎那已滅的所緣緣,如何能生下一剎那現量的眼識。因為因滅果生,所以眼識所見必是非量,這與大多數人認知為現量不符。最後老師為眾人解惑:前一剎那眼根緣色塵雖然已滅,但境界的力量在心識前留下影像,成為眼識的相分,所以當下眼識依舊是現量,眼識緣前一剎那的境界所留下的影像,也使眼識符合因滅果生的道理。而這恰好成立萬法唯識的道理,諸法都是內心變現的影像。
 
【福州船政學堂】
午餐後,車赴福州長樂機場的空檔,參觀福州船政博物館,博物館占地四千一百平方公尺,展廳共五層樓,加上周遭的相關遺跡如馬江戰役紀念館,所講述的歷史是西元一八四二年鴉片戰爭戰敗後,大清帝國在福建臣民建立現代化海軍的歷史,這支福建水師當時亦聚一時人才,可惜在西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中,被武器較先進,戰爭準備較充分的法軍艦隊,一戰而滅。感想是戰爭縱然有視死如歸的軍人,更重要是尋覓戰勝的方法,知己知彼,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否則只能徒留後人空嘆了。
 
【賦歸】
準時搭上廈門航空班機,返回臺北松山機場,結束有意義的福州之行,感謝老師的帶領、所有的團員們及福建善友們的護持,祝大家心想事成,光壽無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