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期::專題研學-六趣輪迴經簡介
(十三)修羅、天道
智芳整理
善道人天阿修羅
受用差別由前因
用福修道利有情
解脫成佛真究竟
修羅趣
經文:常行於諂誑,樂忿恚鬥諍,由昔行施故,而作修羅王。修羅趣竟。
諂誑都是討好他人,諂是將自己過失蓋住,裝模作樣;誑是誇耀、吹噓自己的功德,皆是與貪癡相應的行相。喜歡貪名圖利,不知因果報應,所以會生起諂誑的行相,諂誑的人無法與善知識相應,一生無法於正道上修學,此乃修羅道最嚴重的過患。
其次樂忿恚鬥諍,忿就是喜歡發脾氣,恚就是心裡常常悶悶不樂,鬥是身體喜歡跟他人鬥,諍是口裡喜歡與人計較。
然由於昔日曾經行布施給別人好處,而作修羅王。
阿修羅也稱為無酒,由於善力不足沒辦法釀出美酒,因而作不出許多佳餚,嚐不到美食。
阿修羅也叫做無端正,因為生前樂忿恚,喜歡跟別人計較,也喜歡跟人鬥爭,所以長得不好看。然此道的女生長得艷麗,因而嫁到天上,所以阿修羅常常向天發動戰爭,兵敗之後又再發動戰爭,此之苦連天道亦有。
由於瞋恨和嫉妒,令彼內心常常不平靜,由於喜歡發脾氣,內心不安穩,睡不好,又因為常常向天交戰,弄得喪失生命,且因忿恚緣故親近不了善友,傷害了慈悲,所以受用不好。
天 道
經文:樂修十善因,於他無損害,諸天常護持,得生四王天。
修十善生天,其中四王天壽命五百歲,四天王每一天是人間五十年,如此合計相當於人間的九百萬年。試想人只要以短暫的一生力行十善,就能感應九百萬年的快樂。昔日彭祖壽僅二十,於八仙下棋時,服務八仙吃、喝,感得八仙每人賜予百歲壽命,彭祖共活了八百二十歲,可知天福和人福的差別有多大了。
反之不於人道行善而下地獄,果報也相對悽慘,例如等活地獄的一天是四王天的一生,如此則等活地獄的一生是人生的一兆年(1.62*10¹² ),地獄中起碼的受苦時間是如此的漫長,試想人生如此的短暫,卻可以享這麼大的快樂,也可以受這麼大的痛苦,若於因果觀念勝解,生起修法的意樂,鋪未來之路,這比考上好學校、得到好前途還要現實百千倍,總之眼光要遠、知見要高、立足點要穩、看法要明確、目標要設立、共識要結合,才有真正的福報。
四王天以上的生活非常快樂,天衣、天食、住處等都可以自己化現,生活不必為了衣、食而煩惱,且生活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又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無憂無慮,所以天人的相處也很愉快,不會有各行各業的競爭。壽命不但長,休閒的活動也多,天天打曲棍球、騎天馬、逛花園,每天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受用著美貌的天女、天池流芳、天衣無縫、天廚妙供,男人不但長得英俊瀟灑,娶的太太也很漂亮。人間最殊勝的盛況,從天來看怎樣看也看不上眼的,樂修十善是生天的因。
經文:於父母三寶,恭敬隨能施,具忍辱柔和,得生忉利天。
馬鳴菩薩於本經最後將人天道結合到善業、結合到正法,所以此經與一般生天的因不一樣,生天也可以是外道生天,而此處是結合內道的修學說生天。世俗人也可以生天,並不是一定要學佛才能生天。也有人家中長輩雖然沒學佛,但也是預知時至,看到天的快樂很高興的離開人間。馬鳴菩薩此處將十善業結合到佛法的修學,凡對於父母、三寶能供養,並有忍辱調和的心,以生天作為修行佛法的增上緣,具足修學的道糧。
若不透過正法的修學,生人天會有什麼過患呢?天道將是個可怕的環境,因為天道無善法可為,大家都很富有所以沒有布施的對象可做布施的善法。由於生活安逸,所以無苦的覺受,自然不會想修學正法以離苦得樂,只有等待天福享盡,五衰相現起時,才生起恐怖的感覺,但此時已經來不及了。由於生活都很享受,所以大家都很現實,在臨終五衰相現時,平常寶愛的天女此時避之唯恐不及。
原來生天是苦的,在天福享盡後,一切都明白了,可是來不及了。由於生活太安逸快樂,所以眼前遭受一點點的痛苦都受不了,由苦引發諸多煩惱,能將過去生所造的惡業生起,由於惡業的牽引墮落到三惡道受苦。
五衰相包括:
第一、身體開始有臭味(身臭)。
第二、人容易變得躁動,不能安住在位子上(厭座)。
第三、頭上的鮮花掉落(花萎)。
第四、衣服開始變髒(衣垢)。
第五、身體出汗(腋汗)。
五衰相乃天道三苦之一,三苦是:
第一、死墮苦,死前現起了五衰相,知道將來會墮落到三惡道受苦,因為害怕未來的報應,眼前即產生巨大的痛苦。
第二、悚慄苦,大天子發威時有恐懼悚慄之苦,如忉利天王發怒時,下屬四王天及其他三十二天的小王(四王天可以稱做守邊關的將軍)都很緊張。如同古代在皇帝身旁的辦事人員都是提著腦袋辦事,一方面享受做官的福報,一方面因畏懼天威而提心吊膽。
第三、砍裂殺害苦,由於阿修羅時常來挑釁,常遭受砍裂殺害之苦。佛經上有個公案,一次四王天邊關潰敗,阿修羅直接打到天庭,四王天請求三寶加被,於是文殊菩薩騎著六牙白象迎戰,阿修羅大軍才節節敗退,最後躲到蓮花池的蓮苞裡。以上是生天的痛苦。
其次天分為色界天和無色界天,此處未詳述。此處是生於忉利天之因,是對父母、三寶恭敬且依著自己的能力來行施,並具有忍辱與柔和的態度。
忉利天是對三寶護持的天,天主昔於迦葉佛時代造塔,成為天主之因。對父母、三寶供養,對苦難的人布施,具備恭敬的心態,同時還要忍辱柔和。柔和是很高興、愉悅、恭敬,且肢體很柔軟。忍辱有時候是對方不領情,或是父母師長示現不合理的那一分,修學忍辱是要護住內心慈悲的那一分。一般大概都很難如此,對方給我難堪的臉色時,我們就不想修忍辱了。
例如以樂修十善得到人身,若想生活無憂無慮,修學正法有資糧,須以布施為因。然須依願力以及對法好樂之分,於來世方具修學正法之順緣,然修學的正法未必能成為解脫或成佛的因,例如有很多學者、專家也修學正法,寫了許多關於佛教的論文,但這些未成為彼解脫、成佛的因,唯有皈依三寶才能具足會遇到善知識的機會,透過彼之指導可成為解脫、成佛的因。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