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期::專題報導-孔德成先生百年紀念活動

孔上公法書之淺見

師承閱廣成大家

時代淬鍊難項背
提攜後進翰墨情
百年大展孔上公
 
多年以前,記得後學曾問業師霞翁(薛定之,臺灣書法、篆刻名家):「達生公之書法如何?」老師答說:「達生公慈悲,給我們這些後生晚輩以書藝為生者留一口飯吃。」可見孔上公書法造詣在文化圈中享有盛名。唯生性淡泊,惜墨如金,作品多被朋友或弟子當成傳家至寶而不顯於市,因此相關法書資料極少,世人多不識;後學不揣淺陋,希冀以十數載浸淫書道之心得,以隻言片語來表達上公法書之妙。
總的來說,觀孔上公法書:字如其人,其人不愧聖裔,承詩禮傳家之典型,光耀祖庭,治學嚴謹,好學不厭,上庠化雨五十年,誨人不倦,為國育才,弟子率多學界一時俊彥,為人厚重,往來皆鴻儒。書藝如其人,嚴謹厚重,一絲不苟之風,令人欽慕。
上公書藝啟蒙極早,加以質地才情俱高,真行草咸善,尤擅篆體;融碑帖於一爐,能入古出古,無絲毫違和之感。後學試著以三個面向分析上公法書之功從何而來。首先為恆常臨池,佳作來自名師傳其書道,取法乎上,味魯公(顏真卿)之書風,兼包北碑之雄強,樂金文小篆,均源於數紀之功,所謂無間臨池之術。其次取材宏富,料想自幼在孔廟碑林之潛移默化,復職掌北溝故宮數載,名碑及名帖親睹拓本多矣,胸蘊藏碑帖,所謂翰不虛動,下筆有由。再其次閱歷廣泛,歷經學界、文化界及政界重職,皆化為書之底蘊,書名不脛而走。上公一生傳奇,欲效上公法書者,若非冰壺玉尺、博覽五車及飽經世故之輩,是學不來的!
於元月「儒者之風-孔德成先生百年紀念展」中,法書的部分佔有極重要的篇幅,共約六十餘幀;蓋就本次法書的來源、書體、文意及創作觀茲淺析如後:此次法書展的一大特色便是作品來源以贈書居多;有別現代書法名家展覽,率多自行感發而創作,而以贈友人、門生、同事及家人為多,所謂感惠徇知(感念有緣,酬答知己)。
贈友人如贈向湖先生-獻唐曾獲魏平樂亭矦印,莊靈-行書自作詩及醉後試玉紅樓筆寫未谷詩,莊慕陵-靜慕;贈後輩莊靈夏生夫婦-李白詩等;贈門生林文月教授-秋入海天七絕,黃啟方教授-萬馬無聲秋塞月、拳石膽瓶對聯、李白詩,張臨生館長-子雲漱玉對聯、李白詩、樂禮敦詩,張光裕教授-妙筆生花,潘美月教授-言忠信行篤敬,吳宏一教授-翠柏寒雲拱畫樓,葉國良教授-阮籍陳登對聯,洪國樑教授-杜牧詩,黃沛榮教授-嚴以責己等。贈同事如李毓善教授-書有事無對聯,尤宗周-劉皂詩,江逸子-犀伯魚父鼎、澹寧齋、柳宗元詩等;贈家人如孔德懋-風雨江山對聯,于曰江-劉長卿詩,吳府-慎言永祐對聯,孫輩-忠信篤敬等。
在所贈書體中,家人多以楷書為主,同事有楷、行、篆、金文;門生有行、篆、金文;友人有行、篆。不同對象以不同書體書寫,孔上公或有其深意吧!至於所寫形式如條幅、中堂、斗方甚至是扇面皆能游刃有餘,字體或大或小,運筆濃淡合度,乾枯溫潤兼而有之,可謂各種題材皆能駕馭,儼然書法大家歟;且文意契合所贈之人,而非僅錄古今佳句。如贈梅廣張臨生對聯:「子雲亭著輶軒語,漱玉泉流翰墨香」梅廣先生為語言學家,故以楊雄比之;臨生女史才情卓絕,以李清照喻之;又如「靜慕」二字,乃一日與臺靜農、莊慕陵同聚一堂,以慕陵所研製壺筆即興而書,除契當下情境且偶然欲書,成一時之佳作也。
書體部分不論篆書或楷書,俱見兼通之美。而兼通在心不厭精,手不忘熟,就孔上公之書藝或已心手運用精熟如贈潘美月教授之作品,又聞輔大李毓善教授憶上公不加思索、文不重複的情形下連寫二三十幅書法,足見渠兼通之能也。又以篆書為例,向為識者所賞,蓋以其通曉金文、善用其形而應用在小篆的創作上;復以楷書而論,書譜有言:「草不兼眞,殆於專謹;眞不通草,殊非翰劄」其楷書之渾厚靈動,得意於其行、草之擅,孫虔禮之言不誣也!
文意部分,蓋祖訓、格言、詩詞等,以書弘道、以書載道,料想上公應亦有此一考量。如祖訓:言忠信行篤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道千乘之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如格言:張載名句等;如詩詞:自作詩、太白詩、柳柳州詩、未谷詩等;其中上公舊詩創作以其豐厚的學養,亦有唐詩風韻。
而從創作觀來說,以古為新四字最能表達上公書之精髓。以顏體為例,顏體易入難出,東坡入顏出顏是一例,而孔上公亦能踵後,不遜翁同龢,如荷盡已無擎雨蓋作品。又篆書之作,融秦篆清篆之長,饒有特殊韻味。
此次「孔德成先生百年紀念展」為眾人戮力所成,自當希望能達到盡善盡美,而無白圭之玷、大醇小疵之情。後學初聞法書集時,見將風雨一盃酒此作放於卷首,該作於一九九三年成,為上公近晚年作,便知此集非以時間為排序。後學以為若要知曉一人之書法面貌應得從年輕看至老年方知;有志於進一步了解孔上公之書風者,當見法書集時,或可將孔上公之書作,依時期排序,或可見渠書風之轉變,添綴學術價值,豈不美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