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期::專題報導-孔德成先生百年紀念活動

真正的卓越:淺論企業家精神的窄定義

立論鏗鏘有力 點出企業本質

子貢儒商典範 孔學走入時代

 
前言
二零一九年海峽兩岸企業家論壇乃孔德成先生百年紀念的相關活動之一,孔垂長會長代表主辦方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臺灣)以及至聖孔子基金會(大陸),親臨新店會場致詞,期許大家「在儒論商」。並由陳執行長擔任論壇主持人,與會者有兩岸學者、企業家、數個民間組織及對此議題感興趣的人士。
論壇主題為「傳統文化與企業家精神」,上午共有四場各三十分鐘的演講,主講者皆是所屬領域的翹楚。下午是開放論壇,有六位與會者受邀各發言十分鐘以拋磚引玉。本學會共出席十三位(含三位雲南貴賓)參與此活動,並受邀發表十分鐘講話。
一般對企業家的認知是有別於牟利的商人,企業家有利他精神。本論壇的演講內容在企業家的定義上沒有離開一般的認知,演講者們在一般的認知上做精彩演繹與心得分享。本文的目的不在記錄這些報告內容,而是將代表學會的十分鐘講話做延伸說明,試圖提出企業家在一般認知的寬定義上,還有更精緻的窄定義,並淺論在窄定義下,卓越的企業家形象。
 
看見英雄
金庸作品〈射鵰英雄傳〉被改編成電視劇多次,小說中有一段幾乎都被電視劇保留,場景是成吉思汗面對美麗的草原、還沒有攻下的西夏國以及自己將到的死期,與郭靖的一段對話。郭靖問成吉思汗:「人死後需要多大的地方埋葬?」又問:「什麼是英雄?」郭靖認為成吉思汗征服廣大土地,無數人因而失去性命,遭遇家庭破碎、骨肉分離之苦,這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為民造福,不是陷百姓於痛苦之中。由此可見,蒙古人視成吉思汗為大英雄,而郭靖(或說金庸)的定義有所不同,在金庸的定義下,成吉思汗不是英雄。定義是賦予該名言意義並使該名言有別於其他名言,能被指認與使用,所以觀待能定義者的認知與格局,所定義的內涵就有寬廣狹窄及深淺之別。
關於企業家精神,一個企業家可能具備的能力有:帶領團隊、開發市場、擴張事業版圖、決策魄力、善調和人事及風險管理,還有帶領企業朝向目標前進、達成目標甚至超越目標,並且有使命感、肩負社會責任、將傳統文化道德價值導入企業管理,甚至熱愛國家、能回饋社會、以資源及獲利出錢出力等等。然論版圖擴張、開疆闢土,有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論愛國,有岳飛的滿江紅和文天祥的正氣歌;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有誰比得過諸葛亮?論調和鼎鼐,前有漢相蕭何、唐相狄仁傑;論趨吉避凶,可觀明朝袁了凡先生的改變命運;若論利益社會幫助弱勢,又如何比得過宗教家的慈善事業?
那麼企業家有什麼特殊?對上述人物是甘拜下風或是不遑多讓?在對企業家的一般定義之下,自是比不過這些人物,但若是能別具一隻眼,從對企業家的窄定義來看,則企業家對人類的貢獻足以與上述人物同列。
 
看見典範
孔子有弟子三千,優秀者位列七十二賢,特別傑出且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領域出類拔萃者有孔門十哲,其中從商的端木賜是言語科代表人物。端木賜字子貢,小孔子三十一歲,在世俗上是跨國事業的總裁,在聖道的學習上,他是一名學生,從十七歲親近大善知識孔夫子,歷二十五年,至夫子過世後為夫子守墓六年。
子貢在經營事業的同時,撥出時間且長時間的向孔子學習,其次,子貢不僅生財有道,更懂如何花錢,他越過救濟貧窮、得到善名的一般格局,將經營企業的利潤拿來護持道統的傳承與發揚,包括老師出訪他國及辦教育的經費,還有資助學法的師兄弟。並非救濟貧窮不重要,而是護住道統與傳承的這一份需有眼力才能看見,如同從商的人一般不會以子貢為典範,甚至可以說沒看到子貢這一號人物。
子貢學道不是懂了一、二分就停止學習,表面上他是富商,骨子裡是向道之心,以道心莊嚴世俗的外表,成為有氣象、能代表國家談判的企業家;以世俗莊嚴道場,將企業獲利轉為護持正法的資糧,並以己身投入學習成為道統的人才,也就是讓自己成為「學習道統」的人,並讓自己護持「學習道統」的人!
孔子曾讚子貢是瑚璉之器,這是稱許子貢是廟堂之才,可以從政;又說子貢臆度事理常常說中,可見如果子貢放下事業,全心全意地學習,以他的悟性,可以得到夫子性與天道的傳承,但因他忙於事業所以只得一半傳承,不像顏回與曾子全得。但也幸好有子貢,今日的我們才有機會了解什麼是與眾不同的企業家。
 
看見卓越
企業想要永續經營,關鍵在人才,而人才的培育在正確的見地與開闊的格局,特別是政治人才與教育人才的培養事關國運。安定的政治環境有利於辦教育,教育辦得好可為各行各業提供人才,相輔相成。真正的企業家洞察如上,可謂真知灼見,因而生起學習道統與護持道統的使命感,並以己身投入,善用自己能支配時間的優勢作為修學正法的增上緣。
道統的存續不是取道統為我所用,而是我為道統所用。所謂取道統為我所用,好比企業家為了永續經營講究倫理,將五倫中的君君臣臣概念放進企業文化,雖也推廣了五倫的觀念,但為了被企業運用必須修整或擷取,讓五倫合適地融入企業經營。如果只見到道統有這一分好處,殊為可惜,道統是國之重器的內涵無法顯現。
西方人也懂此道理,儘管莎翁作品可用舞台劇也可用電影形式呈現,但英國文學系還是會培養真正會讀能說善教莎翁作品的人,並不會認為已在電影或戲劇中保留了莎翁。而且當其他領域要應用時,仍然需要回到文本,對文本的不同詮釋與演繹必須建立在有能力了解文本之上,才有應用可談,才有莎翁的精神與靈魂。
對道統有使命感,成為學習者與傳承者是對企業家精神的窄定義,賦予窄的定義並不妨礙寬的定義,而是藉由認知到像子貢這樣的企業家典範,方有眼力看出經營企業卻能排除萬難投入聖道學習的企業家,與在企業王國內推行選擇性的擷取自經典的概念,兩者真正的差異在於見地。誰看見了道統?誰看見了傳承?誰看見了道統與傳承的重要?觀待所看見的是殊勝的聖道,能看見的人是真正的卓越超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