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期::專題研學-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簡說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簡說(二十三)第三講表

慧眼照真實

法眼了世俗

始樂終也樂

真正四正勤

 

(己)忽現實與重現實

 ◎忽略現實屬他
  一般人說佛法是忽略現實的,但如果認真探究現實的定義,會發現世間人才是真正忽略現實,而佛法才是真正的重現實。先探究「現實」的定義,一般人追求五欲六塵以為是現實,但是他所追求的五欲六塵其實是一個假法,所以應該說是追求現假。
  或有人問,為什麼是假的?明明是真的,也享受到了,終於透過努力該有的都有了,「財色名食睡」「財」賺到錢了;「色」身體很健康,每天打高爾夫,娶的太太很漂亮;「名」得到名聞利養,衣食豐足。
  但述記說:「實者不變,變者非實」,原來真正的「真」不會改變,會改變的就是非實,也就是所謂的「假」。一般世間人所求的五欲六塵是種苦果的因,即使得到快樂也是短暫,因為這個快樂是過去造善業的結果,而追求欲境的貪愛,這種苦因的相續,反而會得到極大的痛苦,以此貪愛欲境的心所得到的快樂是虛假的,惡因如何會得樂果?而佛法所追求的是真樂,這個樂是解脫成佛之樂,所種的因就是正法的覺受,善因的相續必得樂果,這才是真正的追求現實者。
 
●所求(刀頭舐蜜)
  世人追逐的欲塵如「刀頭舐蜜」,在刀刃上嚐蜜,雖吃到甜味,舌頭已被割破。世間人雖得五欲境,後面引來很多過患謂之「刀頭舐蜜」。引來的過患有些不是現世的,所以他以為沒有過患,引到三途去的那一分是很可怕的,可是往往不現見,所以世間人不認為會怎麼樣。有些事情是可以東窗事發,有些東窗事不發,雖說紙包不住火,可是很多紙只能暫時包得住火,終究是會燒出來的,如同「刀頭舐蜜」,貪圖眼前的世間人往往管不了那麼多。
  所謂的「假」是說後面引來大過患的那一分,如何成立快樂呢?「假」的意思並不是說受用假,也真的賺到錢、也真的享受人生了,這樣的歡樂怎麼會假?一般人不會相信,問題是引來過患的那一分他看不到。舉例來說:有一個人要被槍斃,現在先給他吃滿漢全席,如何吃得下?但不知下一刻要被槍斃的時候,會吃得很快樂,世間人就是這樣。如豬不知道後面結局會被殺,每每吃得很開心,這叫刀頭舐蜜。多數人都要到臨命終時才會驚恐,才會相信這個「假」並不是說眼前假,而是引來過患的那一分說人生「假」。果然認知到這點,方知此時一生所追求的世俗快樂哪有真的?所求的快樂是刀頭舐蜜。

●所得(昧機畏果)
   所得昧機畏果,「機」是指因上的造作,動機的部分。一般人為了所求,鮮少有人去檢視動機,往往會不擇手段,昧著良心、昧著動機追求所欲。可是造作了之後,面對後面的苦果生起時才真正懂得害怕,畏懼嘗苦果。
  他所求的東西是昧機求來的,他所求得到以後,反害怕後來會發生的事情。「畏果」包括得了名利以後害怕仇人在後面覬覦,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或是良心不安內心恐慌;或是怕死等等。
●設喻(火烘牡丹)
  所設的比喻是「火烘牡丹」,此一比喻說明世間追求以為的現實其實是一個假現實,就好像牡丹非常美,為了讓牡丹開花就用火去烘,天氣和暖花就開了,但此開花只是一個短暫的結果,卻再也不會開了。意即我們世人所追求的快樂都是眼前的、短暫的,而短暫快樂的後面是無窮的禍患。昧機畏果所得到的世間福報,其實是快速把善業消耗殆盡。反之,佛法使善業生起福報,而福報又可以做善業,如此生生不息。然而世間沒有這個概念,賺到錢就拼命享受,身體健康就拚命消磨光陰、縱情聲色,把善業全部消耗完了,如同火烘牡丹,一次讓它成熟。

◎始終真樂屬佛
  「始終真樂」是說從開始是樂,終點也是樂,而且樂是真的。這是依據佛法正知見所成立的樂,也並不違反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與涅槃寂靜這三法印。三法印的道理是樂非真樂,因為樂也是無常的緣故。而且樂的自體性空,不觀待善業的顯現,是沒有絲毫的樂可以得到。是樂的自體性沒有,並不是沒有樂的作用,如果連樂的作用都否定,恰好違反《金剛經》所說的「於諸法不說斷滅相」。認知到樂的顯現是無常的,且沒有自體性,認知到樂在做廣大的惡業時,生起的樂的勢力是小的,樂在做廣大的善業時,生起的力量是強盛的,有這樣正知見的人方懂得廣大而持續的造作善業。善業生起快樂,快樂中造作善業,將快樂轉為作善的資糧繼續往下走,越滾越大。這就是世間和佛法的看法不一樣之處,世間的樂是假的,樂受用完就開始面對苦果。佛法的樂是相續的,體性又可轉成善、善又變成樂,樂的體性又是善,這樣下去就越來越多樂果,所以是始終真樂。雖然同為無常、體性空,但世間的快樂是壞苦,不但被無常破壞而感到痛苦,又因為在樂中造作惡業導向痛苦,且是持續痛苦,所以世間的快樂是假的意義在此。佛法的快樂雖然無常,但其體性是善所成就的樂,當樂的體性轉成善時,樂就能相續生起。

●四正勤法
  想得到始終真樂的第一件事就是勤修「四正勤法」,四正勤法是以斷惡修善來經營快樂,而得到的快樂也作為斷惡修善的資糧。例如用財富供養三寶,提供師友們及修道的道糧…。「四正勤」的內涵如同述記:「未生善令速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速斷」。
  「未生善令速生」,靠發願令善法速生,八萬四千善法成為所願境,生起能夠做善法該有多好的心,來令未生的善速生。用隨喜來使「已生善令增長」,例如被通知半夜二點到四點去助念,要如何修自己的隨喜?要想到幫助一個人去到極樂世界就等於幫助一個眾生成佛,而且在寒風中送暖對方最感動,並趁此次中間歷經的辛苦把我過去的惡業快速消耗,在這個時候難行能行正好是修忍辱最好的時機,所以很高興的出門。為什麼善會越來越薄弱?就是以厭惡的心情去修善,所修善法的勢頭就越來越弱,到最後就修不下去了,所以修善一定要修歡喜心,已生的善念增長就靠隨喜。靠悔來使「未生惡令不生」,就是所謂的悔其後過,我對這些惡,生出一個後面不能再發生的決心叫做悔,也就是顏回的不貳過。靠懺來使「已生惡速斷」,就是所謂的懺其前愆,過去所造的惡全部要懺除。
  以上這些方法配合八萬四千法門,讓斷惡修善的勢力轉強,當斷惡修善的勢力轉強時,感果的功能越來越強,感得福報的功能也越來越強,過去惡業起現行的力量越來越弱,痛苦會重報輕受,福報會增長廣大。
  「四正勤法」是我們得樂的因,它不是火烘牡丹,因為所得的樂也會作為「四正勤」的資糧,所以快樂就一直相續下去,始也樂終也樂,叫做始終真樂。可是其體性還是無常、空,只是相續生,體性空、無常,可是相續生起的都是快樂,所以叫做始終真樂。
  述記云:「隨緣皆得大自在,不能言其所以然也。」特別是對治煩惱的斷惡修善,特別是以般若修學對治無明我執的那一分,沒有般若智慧的生起是不會得到大自在。

●知果畏因
  述記云:「世人『昧機畏果』」,過去的因,我是昧著良心幹的,我害怕未來結果。又云:「佛家則『知果畏因』」我們知道未來的果,所以眼前畏因,就算眼前受福,我也知道如果造惡業未來是苦的,所以是「知果畏因」,把福報當成作善、修道資糧的這一分,凡夫不會有,除非你有學佛的正見。所以,當沒有佛法的正見而生起福報之時,不會把福報拿出來做修道的資糧。當體力很好的時候,不會拿這種體力來服侍師友,護持三寶、研討教理、推廣佛事、和合善友,反而會以健康身體追逐世俗享樂,或努力於世俗的鑽研,最後耗掉青春。

●六根清淨
  把所有福報拿來作為行善修道資糧,最後就是要得到解脫,即是「六根清淨」。佛法最後的快樂是導向解脫,所以是「始終真樂」,「始」是世俗的樂,「終」是解脫的樂,此是雪廬老人《十四講表》厲害高明之處。例如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就是耳根清淨,六根清淨代表解脫、證得空性的果位,而這種解脫的樂是得到安樂的體性,真正的快樂。佛法是現前得安樂、未來得安樂、究竟得安樂,是最符合現實的。世間人才是不明現實,眼前「火烘牡丹」得到短暫的快樂,換得未來的痛苦墮落,何現實之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