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期::活動報導-第四屆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學乃成功的秘訣

龍川學校文化講座心得迴響(中)

 眾學員
王    敏
 
這次有幸參加國學文化人才師資培訓班的培訓,幾天以來我們聽了論語選講、吟誦常則、孔子聖跡圖、唐詩賞析、書法賞析等,聽唐老師講論語選講後,雖然從講課中可以聽出所講的內容,還不到唐老師本身認識的百分之一,但是對於我來說這個百分之一,已經比我所學的不知寬廣深厚多少都不知道了。唐老師旁徵博引把論語簡單地開解了一下,以前也努力試著自己去解讀論語,但是這次聽了唐老師的講課後,才知道不但要有老師,而且還要有傳承,這樣才能更好的解讀論語,而以前自己所理解的論語,不但膚淺,而且錯到哪裡去都不知道。
 
一般情況下我們理解的是論語表面的意思,但是我們從唐老師的講解中可以知道,不要說論語中一句話的解讀沒那麼簡單,一個詞、一個字的解釋都是非常的複雜、意義深長,在論語中的每一句經句,都要首先知道這個言語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樣的心情下說出這句話的,才能大略的了解這一句話的意思,不是說粗略地了解這一句話就行了,孔夫子的每一個字都具有大意義,只有精確地理解論語中每一句的每一個字,才能真正的理解論語,但這又談何容易?參考了前人大德對論語的注釋,註解就有很多種,每種都有獨到的見解,而且這些大德見解很多還不一樣,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看起來還可能與理解的意思完全相反,並且個個大德的解釋也有一定的背景,要了解當時的背景才能精確地理解注釋,而唐老師就是能在複雜的情況下,給我們指出簡單的一條路,所以有了師承,就有了一盞明燈,就不用一個人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摸索,只要我們按照那一盞明燈所指的方向前進,就能真正的理解論語。
 
這次上課,讓我由外到內的接受了國學的薰陶,大略地了解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一角,了解了孔老夫子博學與偉大。學無止境是這次最大的收穫,並明白學應該怎麼學,思應該怎樣思,學與思的關係。       
 
教師   呂遠虹
 
「逝者如斯乎」--轉眼五天的學習已接近了尾聲,此次培訓氛圍嚴肅而不壓抑,也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感波動,老師們用潤物細無聲的語言,以唐詩賞析、書法面面觀、論語開解、孔子傳評講等各種方式滋潤我們每一個學員的心田。
 
此次學習正如王校長所說:「可以讓人終生受益」,但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再加之時間倉促,我只能選取一些經句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聽了唐老師開解「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知道朋友要結交得長遠,必須志同道合,志向高遠。以前的朋友,在博大精深的論語面前顯得那麼蒼白,從「君子謀道不謀食」中,我明白了人生的目標不僅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我應該有更遠大的志向,聽了「後生可畏」我羞愧難當,已到了四十、五十的年齡還不思精進,如果再「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話,真的要「難矣哉」了。
 
最讓我心靈觸動的是論語第十七章第八節中的「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聽了唐老師的開解,我又去網上查了資料,有人評價說:「如果說忠恕是論語的皇冠,那麼六言六蔽就是皇冠上的寶石」,從中我讀出了中庸之道,儘管仁、智、信、直、勇、剛是優點,但拿捏不住,過之或不及的話,就會出亂子,或被人愚弄、或狂妄高傲,如何才能揚善去蔽呢?那就是要好學,只有參加學習聽老師的教化,才能讓自己不偏差。
 
論語簡單,精道的話把為人處世的道理講得如此透切,做人要堅持原則,通情達理確實很難,但論語能教我們做到,全世界的頂尖人物都視其為珍寶,而我一個中國人都沒有去讀通它,更不用說去學習它了,感謝唐老師的團隊、感謝徐校長、王校長的組織,感謝董事長的慷慨,讓我們在舒適的環境,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修學,喚起我那「無所用心」的心。
 
這個學期我和孩子們一起讀論語,我也曾抱著論語朗讀學習,然後依樣畫葫蘆給孩子們講,今天聽了老師的正解,才知道自己是如此不負責任,我會在假期結束後向孩子們道歉,並把自己所學和孩子們分享,「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我是一位老師,一位後知後覺的拙師,可是卻肩負著傳播國學的重任,如何為人處事,如何解讀經典,不但影響我自己,更會誤人子弟,所以無論「為己」、「為人」都應該勇猛精進的學習了,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從此刻起,我會珍惜時間打開自己的格局,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目標有志向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有大格局的人。
 
           教師   徐偉笑
 
第一眼當我見到唐老師這個團隊的時候,我備感親切,那時的我正在打掃樓梯,我懷疑著:他們是來給我們培訓的老師嗎?他們是徐老師介紹過的那些老師嗎?他們的笑容是那麼的和藹,那麼的可親,就是一位位的智者。
 
活動開始了,我注視著主席台的每一位老師,他們是那麼的有禮、謙虛,聽課開始,一聽,我發現我自己有很多聽不懂,以前上學的時候,最不喜歡上的課就是文言文課,感覺自己根本就接近不了那些古人的意境,所以只能靠著自己的死記硬背來記一些字詞,非常的費力,而此次培訓所選的課本又恰好是論語,既來之則安之,只能一節節課地聽下來,發現古文很妙,不會像現代文一樣繁瑣,詞多但意不明,而是一針見血,靠的是自己的學,學而知之,明白了一點點了,人只有真正的充實了自己,才可以有話說,很敬佩唐老師他們的內涵。
 
很震撼的課,還有林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唐詩賞析和吟誦常則,那種用歌曲來抒發詩人寫詩意境,讓我大開了眼界,拓展了我的視野,雖然我唱不來,但回想起來真是意猶未盡,太美了,我認認真真的聽完了林老師給我們講的「渡荊門送別」,讓我更進一步明白了「學而知之」的重要性,他們能把一首詩從每個字眼來闡述詩人的意境,真是通過了他們自己的「學而知之」的,讓我想到平時自己的生活、工作、相處也要「學而知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經商   虞玉如 
 
作為一名中國人很是驕傲,而當聽到「經」是中國人的身份證時,心中猛地一震,喜悅和力量倍增,身為中國人,有多少人知道自己還擁有另一張身分證,本人是何等的幸福和幸運,感謝領我進入這個國學課堂裡的貴人。
 
聽到林老師講到兒童經典啟蒙教學,知道經典啟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堅定了對孩子培養的方向,今年九月初送孩子去學堂讀經,雖然短短二十幾天,孩子的變化超出了我的想像,人變得文質彬彬更有禮,人安靜許多,還捨不得殺生,開了他的慈悲心,懂得惜物、懂得感恩每一位人和物,在規矩裡尤為明顯,在孩子幼兒時期建立了理智,開啟了他的智慧,那麼在品格身體等也隨之健康,感謝孔聖先賢留給我們這麼多的寶藏和智慧。
 
在吟誦和唐詩賞析中,對詩詞有了新的認識,詩可以這麼美,那種意境和那種韻味,無法用言語表達,心靈再次洗滌,而人生又多了一份樂趣,那就是詩和吟誦的享受。
 
對於唐老師開講論語,那就更不用說,原先對於論語膚淺的認識,想來幼稚可笑。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有三種說法:難免有禍殃、難以成德,有人想利益他都沒辦法。人為學習可以忘食、忘寢,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做事需敏捷,但事先要考慮周詳,說話須謹慎,做一個有道德而學有專長的人,有疑請教有德、有專學之人,這是我要提升的地方,明白心直但口不要快,不要傷了我們身邊的人,區分了無心犯的是過,有心犯的是罪,該講則講、該退則退不要過了,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有涵養、有氣質,能幫助我成就大格局,作內聖外王之人,擇友的重要性是也。
 
有很多的感悟卻說不明白,還須慢慢回去好好修、好好做。謝謝各位老師朝夕相處。
 
  龍川學校  時鳳結
 
我是龍川學校的一名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已經快三十年了,聽了唐老師的課,我的內心感到很恐懼,作為教師,我們肩負的是培養人的重擔,而我們的言行舉止很多時候是沒規沒矩的,我們的言行舉止又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學生,想到這裡我忽然有一種犯罪感,也正是這種痛悔與不安,讓我下定決心一切從學開始,唯有學才是自己走出困境,找到幸福人生的根源。
 
老師告訴我們:「中道就是理中有事、事中有理,事是理的外相,理是事的內涵,老師先要為己之師再去教學生」,老師的這些話是在提醒我們教育孩子,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如果我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沒有正確的方向,又怎樣去教好我們的學生呢?可見把人教好是多麼的重要啊!學要有信心,我們要安定自己的心與身,只有不斷地學習,自己才能有體悟力、記憶力,從中我體會到我們的老祖宗是多麼的仁慈與厚愛,他們好像知道我們這些後人,會有很多的煩惱習氣,事先就為我們準備好了良方,而我們還不好好地學習經典,不好好去用來規範我們的舉止,唉!想想我們這些不爭氣的後人,真的是太貧窮了,貧窮到了什麼都不知曉的地步,卻還不知奮發學習,好像自己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等吃、等睡、等死。
 
作為教師,我曾很高興、驕傲地對家長們說,當老師是時下最美的職業,當老師是我的驕傲,今天再想想我的心理就沒有了底氣,我是一名教師,但我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嗎?不,我很不合格,因為我們只會教孩子們一點死知識,當孩子對我所講的文化知識還沒掌握時,或者是作業沒完成,或是沒把學做好,我們給學生只是指責、批評、冷眼…久之,孩子接收到的、效仿的,又是什麼呢?想到這裡我的內心真的好難受,因為我們不是在教育人,而是在殺人,這與老師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不太相配,如果我們之前是這樣走過來的,難道不該懸崖勒馬嗎?難道不該從學開始好好學習嗎?
 
我感到我們人具有的不好的習性太多了,如果不學習,這些惡習是改不了的,所以我們的人生不會圓滿。誰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美滿,唯有學而充實之,「萬物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後再思,知其然,後再學,弄清所以然,這才叫真正的學習。只有這樣的學習,自己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
 
                     教師   陳文婕
 
身為一個道地的八0後,我是在現代教育下成長的,很少接觸經典,我的母親是個才情頗高的女子,是以我從小就受她薰陶而讀過許多文學作品,其中也有古典文學,大學時開始學論語,但老師對論語的解讀有很多讓我不那麼信服,尤以「子見南子」片段為最,老師把孔子解成了一個輕易受感之人,讓我大失所望,不再讀經。
 
這次有機會來龍川學校,聽了四天半唐老師帶領的臺灣儒佛學會教師團隊的論語選講,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孔夫子的聖德、好學、及大智慧的丰采,還有雪廬居士在治學研讀論語等典籍的嚴謹、勤勉態度。以前一直覺得儒學迂腐,甚至有些愚不可及,但現在才茅塞頓開、幡然醒悟,其實孔夫子雖寥寥數語,其中包含的義理卻博大精深,讓我深感學無止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讓我警醒一個人能為人,就在一個字-學,只有學習做人之道,並且時常學習思考,人才能品性端正有大格局,才能得到真正的大快樂,回想工作前的自己,勤勉好學多方涉獵,工作後卻忙於工作,因而不學習,還找了個藉口-工作這麼忙哪有時間去學習啊?夫子這麼心懷天下蒼生,為求治國安邦的先聖都說「予一以貫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爾,讓我羞愧,我只能飽食終日無心向學,不知「學而不倦、敏而好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像一池沒有源頭的死水,發臭乾凅,愚人尚能通過學習得到學問,我更該好好求學把學到的東西反覆思考反省,圓融貫通,改變自己、提高自己,以期把我的學生也導入正道,把人教成人才,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老師其身不正、不求上進、失德敗行,學生必也上行下效。人才用有守信、正直等六言的人,不好學的話都有弊端和危害,何況我們這些人呢?唐老師說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就算讓他學習再多知識,也只是危害社會。我深以為然,現在的社會浮躁,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都是因為我們國家沒有好的精神導向,百姓空虛浮躁、萎靡不振,大家不再學習經典,視其為糟糠,成了一個空有外表的國家,是以經典的正確學習尤為必要,身為老師,引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才是正途,才能安邦治國、振興國人,把社會民族導向正途。
 
一人之力雖微,然聚沙成塔,我也將以一己之微力求學經典,勤思反省、修習人品,從根本上求德,把寶貴的聖人之道研習,並影響周邊的人。
 
     浙江義烏晨陽教育英語教師  顧紅梅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讓我感受到很多以前從未感受的東西,每一位老師都有他們自己的風格,獨特。從不同老師的身上,能發現他們的與眾不同,比如說唐老師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的有份量,而且很有道理,他解釋的每一句話,都能讓大家聽得明白易懂,其他老師也有他們的不同之處。
 
對於詩歌的講解,是由林老師主持的,以前這些詩歌,老師只是表面的解釋,並非深入讓我們了解,這次林老師詩歌的講解,讓我再一次在腦海裡迴盪,通過她的講解讓我有了更深的了解,原來它們涵義是這麼的深刻,更吸引我的地方是這些詩歌還通過歌聲來表達,歌聲能把作者的心情表達得更清楚,同時讓讀者深有體會。歌聲美妙能帶動我心靈的每一處,第一次讓我感受到這樣的情景,感謝林老師給我帶來這麼多的快樂。
 
同樣我明白了,很多論語中的每一句都應該值得我深入學習,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可以教會我如何去做。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學習灑掃應對,這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原則。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四天半的論語學習就要接近尾聲了,雖然時間已過,但他們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印入我的腦海裡,在以後生活中我還要更多的學習傳統文化,及身邊的所有人都應該去做到。
 
                   晨陽教育英語    孫二紅
  
通過唐老師和各位老師這幾天對我們的辛勤教誨,我對孔夫子和論語又有了一定的了解,並加深印象,所以感謝龍川學校、感謝晨陽教育培訓機構,更要感謝唐老師給了我這樣一個培訓的機會,讓我了解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孔子無論在當時或後世,都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個很有影響的人物,他的教導在現實生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一、學思結合、溫故而知新,孔子在教育方面是位傑出的教育家,主張人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為一個人要增長,就必須要努力學習,時刻進步,要想獲得新的知識就要溫故而知新,這兩句話已經在社會的各個地方,每天都遵守的定律。
 
二、善於啟發,孔子在論語中強調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學習,跟上社會的進步,然後去啟發學生,讓學生積極勇敢的思考問題,研討問題、舉一反三。
 
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句話給我印象很深,就是說交朋友,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對朋友許下的承諾,無論事情有多麼的艱難,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兌現,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社會的尊重。
 
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是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個人一定為老師。這句話包含著一個道理,有能力的人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接觸很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從平凡的人身上吸取優點,補己之短。
 
最後再次感謝龍川學校、晨陽教育培訓機構,給我這樣一個培訓的機會,感謝唐老師和各位老師對我的教導,讓我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龍川學校  王林元
 
始之學者,心不在焉,真乃「有若無、實若虛」,昏昏欲睡無所用心,恍惚間驀然抬眼,師道之尊嚴、教學之嚴謹,以己之惰及師之勤,以己之微及師之博,汗顏而無地自容,實乃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之前渾噩不覺,而今夢中驚醒,頓感師之良苦用心,恭敬之心油然而生,於是心有所屬,充耳有聞,漸感儒學之美,進而內有所思。
 
儒,從人從需,人之所需也,凡是人皆須儒,無儒無以為人,無儒無以為合諧,無儒無以為大同。
 
觀之今世,物欲橫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儒是也,亦乃今之教育之闕殆也。
 
學貴立志,古人志在公道,今之世人立志,究其本多為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世人嘆曰三等公民是也,少年苦求,歷經艱難,終有所成,而平生所學終歸大海,人生幾何?
 
古人云: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吾等雖非君子,亦不敢以三等公民為人生志向,極力活在當下,求實務本,不求無過,只求無大過,為師者少賊夫人之子,是以為志也。    
 
       教師   楊衛衛
 
經徐麗長老師介紹,我懷著一顆期待的心來到永康市龍川學校,第二次踏入這片淨土,卻有著與第一次不一樣的感覺,0八年龍川學校引入中國傳統文化,全校一致推行愛的教育,經過近兩年來的薰陶,如今的龍川學校散發著更為濃厚的文化氣息,伴著八月的桂花香,龍川在明媚的陽光沐浴中,顯得更加奪目燦爛,身在其中可以享受到別樣的安寧與祥和。
 
本次活動中,我也擔當了義工的角色,一樣的義工卻有不一樣的分工,我掛著義工的牌子,卻只是負責老師們排隊吃飯而已,看看其他的義工老師們,早上四點鐘起來為營員們做飯,每次都是別人吃好離開後,自己再來吃營員們剩下來的菜,然後洗碗筷,為營員們添水、添菜、添飯…不管多辛苦,臉上始終掛著無怨無悔的微笑,他們秉持著「為別人服務就是為自己積福」的理念,很歡喜地為別人服務,不求回報的付出,想想自己日常生活中,總是為自己考慮多一些,凡事生怕自己吃虧,這種自私自利的想法與義工老師們的精神相比,真是慚愧至極,要多向他們學習,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
 
除了義工們,講課的老師也是尤為辛苦的,在這些老師身上,我找不到傲慢、找不到霸氣,雖然他們每位都是學富五車,但表現極為平易近人,看他們的行為,我才懂得什麼叫有文化、有涵養,這些老師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演繹的淋漓盡致,他們讓我對中國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覺中國的古聖先賢並不是那麼的可望不可及,而是實實在在的,就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榜樣。
 
老師們課程分享精采極致,從他們的分享中,我再一次體會到中華文化的淵博,中國祖宗的高深莫測的智慧,這幾天老師將中國古代教育的結果與現代教育的結果作對比,讓我重新生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在當今物欲橫流、作奸犯科日趨嚴重的混亂社會上,恢復傳統文化、解除人民痛苦是一件非常重要與迫切的事情,唯有從思想上改變人類,才能從根源上扭轉人類走向世界末日的悲慘局面。
 
但這幾天好多的營員、老師會因這樣、那樣的原因離開,或者上課時置老師講課於不顧,忙著自己的事情,可見冥頑無知的現代人,還意識不到自己所追求的方向的錯誤性,像論語講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這才是現代人的追求。大家現在還不能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可貴,並不能領略中國古聖先賢的高深智慧。所以復興中國傳統文化任重道遠。
 
我深信「堅持就是勝利」,雖然現在傳統文化的傳播力量還不是很強大,但相信有這些老師的諄諄教誨,有這些老師將傳統文化做出很好的表演,傳播傳統文化的團隊肯定會壯大起來,做為後生的我們,既然有幸接觸中國祖先的智慧,亦應做好榜樣,以影響身邊的人,利益到身邊的人,期待傳統文化在全世界遍地開花,以利益造福於全世界的人類。
 
       順昌   許振良
 
要想學問淵博通達,需「一以貫之」這是根本,一以貫之需以學問為基礎,思考悟出內在的東西,無論是學而識之必須以仁為基礎,教的必須是仁術,識之要悟,要內化於心,以仁來貫、以經來貫,做內聖外王的學習。
 
學孔子不恥下問、學無常師之心態,因此做學問必須以謙卑的心態,固無常師以作記問之學,學大道之意境,以悟道為己任,學道要了解其根本,不以枝末小節為重,要明白道亦有道。
 
生活中一切需好學,好學則能改一切缺點,一切不足可以彌補,孔子曰:凡人成聖人無他,好學而已。為人主忠信,以仁出發,以饒益有情為主,學善知識,把好學精神貫穿下去,以學抵制外界污染,做到學中帶有忠信,以學穩固忠信,以學充忠信,所有德行和才能靠學而來,非生而知之。
 
在學的過程中,無論面對是哪一種生活,需身心正定而安適,從容而自然,即使困難也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氣定神閒,找到面對困難的方法,平淡的生活也要過出生活的情趣和閒適來,培養對生活的恬淡而神閒的自然氣質,免除五欲之過患,做到妄心不起、法身不動,而寂滅自在也,非煩惱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要被外境所轉,要境隨心轉,在生活中破煩惱障。
 
       教師   孫德艷
 
經過了幾天的培訓,我已經是感慨萬千,在來之前我曾經驕傲地告訴我的家人,我去永康學習了,學的是國學矣。慚愧啊!當唐老師用鏗鏘有力的話語,講述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講述著如何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來建立一個有道德、有內涵的自己,講述著我們要如何建立自己的人格,然後來永保我們的求學之心,然後再來作為民族文化的承傳人,如何用孝來做好自己的本分,然後再去潛移默化於孩子…,對照一下我自己,我內疚、我慚愧,因為我沒有一樣對上號的…。
 
在這樣一個不收學費、免住宿費、免生活費,還時時有人為你提供開水、點心的環境中學習,也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試問朋友們、老師們,現在的社會有這樣的學校嗎?真的是沒有的。
 
當老師說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呵呵,我以前的理解特別膚淺,就把簡單的三個人當中,有一個必定是值得我學習,可以做我的老師,作為我的解釋,經過老師的一番講解以後,我才知其所以然。
 
所以老師這次講解培訓,不僅僅是教育我們應該怎麼去做人做事,怎麼去理解認識我們的經典,然後從學當中去力行,更重要的是教育我們應該怎樣去懂得文化的內涵,復興我們的傳統文化。
 
 
         晨陽教育教師   夏麗萍
 
這一次的活動共持續四天半,在這四天半當中,課程都排的滿滿的,充分的利用起這四天半的時間,那麼做為這次活動義工的我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我們二號就出發來到龍川,從分派書、整理行李、打掃會議室、拖地等一系列瑣事,讓我有點反感,而在第一、二天聽課時,我可以說聽進去的幾乎沒有,感覺都聽不懂,也很不明白來這的意義究竟是為了什麼?更不明白修身養性和吃素(全面實行)有多大關係?更不明白當自己肚子很餓時,卻還需忍著,聽飯前觀修的行為?更不明白,尊敬別人是在內心,為什麼要這樣做外在工作?有些虛假的感覺。
 
那麼對於以上的感受,在幾次課(慢慢聽下來後)的講述後,我發現自己慢慢的有了改變,從對義工的開會中,我明白義工二字的代表是做嚴謹、有意義的事,是一個整體,是一份從細節、換位思考等,一切成事之源的責任,唐老師還特別指出做義工的九大益處,讓我受益頗深,三、四天連續的聽課後,慢慢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讓我更深一層的明白了,作為一名義工的背後意義,是付出的滿足、是學習、是認真,我印象最為深刻之ㄧ的是在論語中的一段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都理解這句話的本意是三個人的言行舉止,一定會有可以讓我尊敬為師的優良品德,選他人的善而跟隨,選他人之惡而從自己身上改他人的惡,乃至影響他人善,改變他人的惡。世間無完善之人,每個人都有好有壞,每個人都有值得自己學習和警惕的地方,這樣深刻的思想也只有在聽完這樣深入講解的課,才能理解的。
 
今天是第四天,論語講課已慢慢聽懂,也深入去理解,在飯前觀修時,也能不被食物所吸引,而是靜心,做到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在這樣的薰陶下,禮儀是我們中華古代之根本,我明白了這樣的道理,現在也自然而然地行之。
 
 
順昌   羅文君
 
感恩老師們來到浙江永康傳授學習心法,感恩龍川中學的全體義工老師的辛勤付出。
 
「學」之一字多麼質樸卻是成就的要訣,學習的道路並非是平坦的,需要有明師、需要有益友、需要團體互相扶持、需要有一顆堅韌的心,雖有坎坷、雖有泥濘,縱使跌倒也要永不止息地向著前進的方向,若不攻克心中大敵,怎能撥雲見日?怎見雨後彩虹?
 
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拿掉了孝悌,所學必然空洞而無所獲,慚愧,在孝悌上用功才是學的關鍵。
 
老師講解的「渡荊門外送別」,正是因為世道人心的純樸,沒有污染的心,才會有如此至深至真的友情,猶如母子同體是沒有雜染的。
 
晨起早練八段錦舒展身心、拉伸筋骨,對老師的柔軟與剛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健身中有道,書法的習練同樣也離不開道,在習字中筆筆送到家,一心不亂正是在修行,而弟子對此深感慚愧,沒有用心把字寫好。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最能形容弟子這些天的心境吧,感念師恩。
 
 
              武劍梅
 
這四天的學習,讓我對孔子、對論語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大成至聖先師名丘字仲尼,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形象無疑是偉大的,但離我又很遙遠,是掛在會議室、教室供我們膜拜的,而通過唐老師的講解,讓我了解了孔子的生平,走進了孔子他勤學好問、學識淵博、處事圓融、審時度勢…隨著唐老師的教解,孔子也從畫中緩緩走出變得鮮活。
 
而對論語,只知道這是一部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紀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對他的認識還只停留在初中所學的知識,只覺得論語裡所講的,是聖人賢人需要做到的,與我無關。今天我才知道它是道的根本,傳統文化的根基精髓,它涵蓋了人生哲理、人格修養、社會倫理,跟弟子規一樣,都是需要我們依照著去做的,是讓人通往成聖成賢的康莊大道。
 
聽唐老師的課,我知道論語義理解析原來是可以講得這麼豐富有趣,引經據典、通俗易懂的語言,一個字或詞有這麼多層的意思,在不同語境中又有不同的理解,論語是鮮活的,反觀自己感覺很羞愧,自己在教孩子們時,拿著講義照本宣科,枯燥無味還一味的要求孩子認真聽,而我呢?自己所學更是不夠,害人又害己。
 
越學越覺得自己的不足,這又會帶來多少可怕的結果,我迫切感到知識的匱乏,希望通過學習能為自己找到一條出路。
 
     詹盈盈
 
在中國我們這一代,從六歲開始上學,從幼兒園到大學,幾乎十七八年的生活是在上學,然而我們回過頭想想,這麼多年的時間學習為了什麼呢?課本知識恐怕在期末考完,就想著丟越遠越好了,在這個缺德的教育模式下,我們又學到多少德呢?恐怕不要長養了貪瞋癡慢疑的心,就是大幸了,就像仁、信、知、勇、剛、直雖有弊,但也比不仁、不信、不知、不勇、不剛、不直之人要好很多了,起碼可以被教,可以裝的進好的東西,而不是溢出來,所以特別首先要感恩羅平老師,在今年年初時,為期七天的三字經學習,讓我真正接觸到了傳統文化,才讓我有點省悟,感覺到過往二十年來猶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即使用心也只是在枝末上,更是難矣哉,知恥近乎勇,有勇有弊,應該可被對症下藥了。
 
久居鮑魚之肆則不聞其臭,在如今社會大染缸中,我們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一心不亂,要有堅定志向,有守死善道之能力,有看到君子絕對是有出路的動力,非常感恩唐老師及其團隊成員帶著我們學,帶著我們思,給我們動力,一步一步培養我們的能力,讓我們找到志向並有信心堅持之、維護之,縱使知其難為而為之。
 
此次的主題是「成功的秘訣」,老師對論語章句精確的選擇,精采的講解,自身精進的學習態度,讓我們從孔子的對話中,從老師們的以身作則中,感受到那書上陌生的文字,那高高供在孔廟中的人,突然離我們如此近,感受到一位可親的、睿智的、勇敢的人,一位從少年到青年,一直在學習、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人,一位最好的榜樣,同時夫子也給我們提供了成功人生的捷徑,那就是學,為了可以少罪過,為了不劣於博奕者,為了不在敬老院中感嘆老之將至,為了不讓文武之道墮於地,我們都應該好好學習,而且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學如不及,相信一心在求學上,自然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不求身外之物,求學、求充實自我,樂在其中者。
 
其次求學要親仁,親忠信的老師,要有益友,相互學、共進步,請教良師益友而改正身上的不足處,一日無過而改,則一日不進步,以前覺得良師益友是剛剛才開始學傳統文化的我,最難得到的,但在學習中碰到了老師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學們,在學習中學到「吾欲仁,斯仁至矣」,知道了只要我們一心求學,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助學的因緣會水到渠成的,而我們更要抓住時機充實自己,不要覺得後生可畏、來日方長而生懈怠,要知來日的時間要花在學習上,才算真正還有好長時間,才不會四十、五十而無聞焉。
 
再次感謝老師們帶給我們的學習之旅,諄諄教誨,洋洋乎盈耳哉,請期許我們會好學力行,踏實地走在這條朝聖之路,修心之道。
 
順昌   葉    波
 
老師說打倒孔家店是中國最大的損失,文化斷了,不是砸下幾個億就可以恢復的,看看現在人們的言行和社會風氣,我們會發現不幸被老師言中了,我們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體會,但光是失望和沮喪是不行的,因為位卑不敢妄言憂國啊。所以我們每一位龍的傳人都應有使命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學習、學習再學習,唯有跟老師好好學習聖賢之道,才能傳承已經斷了的文化,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大家齊心辦好每一期的啟蒙國學研討班,同時辦好讀書會,讀書會怎麼辦呢?老師早已給我們原則了,如果認真聽、認真做筆記,會發現老師在這方面有許多的教導,老師說聽不懂是自己的事,下課問到懂,全班互相教,沒有不會的,只看你想不想學。還說要善於營造學習的快樂、學習的氣氛,最重要的是「久」,能持久十年以上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至於具體的作法,老師還說先聽講再練習複講,培養複講,人材保住就保持不敗,我想接下來的讀書會,就應以這幾點教導為原則來開展活動。
 
學習除了傳承文化也在於把自己培養成人才,透過學習從中提高了文化素養,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內涵,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乃至於宏揚聖賢文化的能力,最終達到讓每一位龍的傳人都有民族的精神文化。
 
通過四期國學啟蒙研討班的學習,論語學了一百多條,大家的進步有目共睹,順昌的同學對老師的認同尊重,對傳統文化的強烈求知慾和好樂之心都在不斷增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假以時日,相信順昌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賴祝輝
 
本人有幸參加金華海峽兩岸國學文化人才師資培訓班而感到高興,通過唐老師以及他的團隊授課,更加了解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對聖人孔子更進一步的了解,更加敬佩這位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人。
 
孔子的一生是艱辛的、清貧的,但他桃李滿天下,為天下蒼生始終如一,培養了許多仁人志士,對中國文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俗話說,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可見他的知識博大精深,讓他的弟子深深的敬仰,他嚴以律己,弟子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收,為天下培養人才,胸懷天下,修身養性至極處。
 
唐老師的授課,帶有七分智三分俠氣,讓我佩服,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奔走於兩岸,犧牲自己的公休時間,不為名利只為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這幾天的學習,看到了許多的愛心人士,為促進中華文化盡心盡力,看到斷層近百年的傳統文化,又在中華大地星星之火燃燒起來而感到欣慰,傳統文化有這麼多的愛心人士奔走努力,一定可以發揚光大,為華夏興旺繁榮奠定基礎。
 
通過這次學習我更加喜愛傳統文化,論語就像大海它是知識的海洋,讓我的心胸也變得寬闊,從自己做起讓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學習傳統文化,豐富我們的知識,為社會盡自己一份力量。
 
        丁子卿 
 
有幸聆聽古聖先賢談學論道,接觸為學、為政、為道、為人之禮,備感身心愉悅,讓自己的人生、生命、格局有所提升,用心充實自己利益他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更加重視在學習中的次第,力求本末合一而學,在學習中建立歡喜心與恆心,求學中,外求善知識、內求感化、改過、莊重、明白學古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開始學習,培養美好的生活習慣,讀誦↓知識的分解↓吸收經義,做到心、眼、口、耳、手皆到,做到專注、平靜、愉悅的心態讀誦,用禮去表現文的內涵,思在學之後,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學會了五倫的次第,交友需以文會友,利益他人,志同道合,共同進步,交友的目的是以友輔仁。
 
一切看自己,內觀靜心是關鍵,定後能生慧,安住內心的快樂法喜充滿,學習聖人的知見,透過學,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用之,得到的快樂是無法比擬的,讀書是學經驗、閱歷、內涵,知路在其中而非聽話照做,學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文化在人,學,沒有人是學不到知識和學問的,領悟到內心不受約束的人只能適用不可重用,朋友有信必須有義做本質的,心直口快但不能傷人心,要正直替人著想,否則會得自私自利的罪名。交友往內需有義,向外需有德,人一生須有朋友輔助,不可閉門造車,淡薄寡欲之人也欠妥,要有團隊共同成就事業,而學習的關鍵是要有時間,不同角度去定義,學文做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最終將能發揮所學,宏揚中國文化。
 
由衷感謝唐老師及其團隊,在傳承和宏揚中華國學精髓中全力以赴、誨人不倦的精神,同時感恩龍川學校和晨陽教育的文化連接,受益一生。
  
詹盈蕾
 
今日是二0一0年十月六日,來永康龍川學校已第三日,從剛開始父母勸說而來的不甘、疑惑、煩躁,到現在的不捨、渴求,這之間的變化不僅因為義工老師們的真誠照顧,更因遠道而來的老師們的授道解惑。
 
這幾日的學習不敢說對論語有所心得,因為我們還尚未入門,所得可能是皮毛的皮毛,且現下為學還未曾思之,未得其精華之萬分之一,又怎言有所悟?但學習當中的感受還是或多或少有些,曾經極不解為何半部論語能夠治天下?一部論語有二十篇,那若半部不是只有十篇嗎?僅十篇即可輔君治天下,我以為其誇張也,但現在我則不得不服,論語之博大精深其功且不只在為政也,為人的道理都在裡面,從老師的講解中才知道,能得論語之正解不易,論語中字字珠璣-精而難,不多一字亦不少一字,且古時文章無句讀,一字有多解所以常有誤解,讀論語需知其背景,通曉歷史人物等方能有所正解。
 
可能是因為現在還是學生的原故,對老師所講的論語中的「學而篇」甚是有所感觸,每當我怠惰之時,我希望自己能從中感知聖人教誨,我們的苦心從而以督學,短短的三天實在讓我有學而不及之感,其中仍有甚多疑惑,希望有機會還能聽老師上課。
 
陳龍明    
 
來到龍川學習論語,使我彷彿置身於孔老夫子之弟子之流,所見所歷,都備感古中國文化之魅力無比,受命於領導千里之行,我原想此行目的,無非是藉古人之禮教之力平靜己心、安於現狀,尊重領導、循規蹈矩也,且發自內心的說,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知之甚少,認為古人生活節奏太慢、繁文褥節太多,是否活的太累?
 
然非也,來到講習班,濃烈之古文化氣氛所體現的人與人之間的禮貌、尊重,讓人頓覺眼前一亮,上課前、後迎送老師的禮儀,老師們吃飯前的叮嚀,讓我深深的震撼,我從中感悟到在這些歐風東進、金錢至上、心浮氣躁的生存環境下,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是何等的緊迫。
從聽課的內容看,我首先感受到的是老師們淵博的學識、不辭勞苦,不計報酬,一心只為弘揚中華文化,光大儒學而誠懇的真誠之心。
 
通過幾天的學習,我忽然重新審視人生,看到了自己過去所虛度的光陰,實在是恥也,孔子曰:「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子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本人五十有三,學無所成且在此經濟騰飛、國泰民安的大好時代,彼人實可謂貧且賤也,實感慚愧。
 
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面對一個活生生地勤奮好學的孔老夫子,我一名凡夫俗子有何理由放棄後半生的努力。
孔老夫子在總結自己人生時,曾語重心長地告知弟子:「予一以貫之」,從中我如同古人一樣感悟,我們面對自己的人生務必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無法將我們全部之所學都一一融會貫通,但只要我們能領悟其中之一,我們都應該身體力行、奮而踐行之,正所謂誠誠懇懇盡其在我。
 
作為一名教師,我願盡力當好一名國學文化的傳承人才,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學好,應用國學經典,用傳統文化去改變我的學生們,做一名名符其實的國學文化的傳人。
                             
林亦楠
 
在這幾天的學習中聽唐老師講課,看李炳南先生對論語的講述,讓我發現論語是這樣來讀的,看問題、做事的學問都蘊含在其中,唐老師也告訴我們「學」是我們最應該去做的事,是任何事成功的秘訣。
 
就「學」這個字,四天中聽唐老師重複了無數次,每一次所講的內容似乎都不同,但每一次的講解都讓「學」變得厚重和立體起來,也讓我一點點看到自己的學差的好遠,離開校門後就很少有學的自覺,更多的時候學習被我們當作敲門磚,得之後就丟棄了,或是用得到的地方再來學,根本沒有一以貫之,今天的學習讓我真正認識到了學的重要和急迫性,但學不能亂學,得有次第,重內外等,而學好後得思,是為了讓我們自己能守禮不犯過。
 
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孔子傳中,孔子給弟子講解「宥」這個容器,空之則斜、滿之則傾,只有中等適中才能保持中正,這就是所謂的中庸,我一定沒有什麼好印象,覺得中庸不好太軟弱,讓人欺負到頭上了,做人做事一定不能這樣,在聽到唐老師所說的,做事要做到事在理中、理中有事才是中庸,這多難做到,其中又有多大學問,而這一切都在學中習得。 
 
王燕茜
 
從十月三日到今天已經三天了,聽唐老師和其他幾位老師對論語、書法的講述,我感到中華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原以為書法與儒學沒有關係,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沒想到書法的一筆一劃,有著自己的規則。
 
我一直以為詩是用來念的,現在才知道古詩也可以用來唱,有那麼多的規律和格局。
 
論語以前讀不懂也就覺得沒意思,不再想讀了,現在有了最權威最正統的解答,也就瞭解了論語真正的意思,就產生了興趣,要去鑽研學習論語了,以前不懂的理解錯誤的,在聽了唐老師的課後都有一定的改觀。
 
書法和論語看似不相關的二種文化,通過老師的解釋,我們發現其實書法和論語都有一種精神都有道,還有一些共通的地方,筆劃的交會有爭有讓、有規有矩、有自己的精神,從字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及心裡的道,字的結構是否勻稱,一筆和一筆的交會是否和諧,都可以了解到作者做人的道、作者的風度是否是一個君子。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好好去學習、去鑽研、去研究,孔子和各大家的文化不容小覬。還有曾經學過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還沒聽講前,我一直以為是擇他人不對的地方改正,沒想到孔子或是賢者改的是己過,讓我認識到這些聖人賢者是那麼的謙遜和好學,而自己卻不知學!
 
四天的聽課讓我真正認識了論語,知道正確學習的重要,也是我們該做的事!
 
俞潁穎
 
接受了四天的經典文化洗禮,深感自己知識的淺薄,深感中華經典文化的淵遠流長,深感老師們的孜孜教誨。感謝學校、感謝老師們,讓我們有這樣一生都難求的機會來感受經典的魅力。
 
以前總是覺得經典文化特別的深奧,故看不懂,古詩看不懂,書法看不懂,真是什麼都不懂,不懂就不敢去看,不去看就更不懂了,現在像我們這樣淺薄的人們真是比有些外國人都不如,自己國家自己身邊有的文化不去學習,還真的是不如有些在學習中華文化的外國人。
 
這麼有魅力的中華經典文化,居然到如今才去學習,很感謝老師們讓我在有生之年,有機會明白古今許多人用很久時間去悟、去學才明白的論語、書法和詩詞。
 
記得開學的「師德」培訓中,王校長給我們講了論語裡的灑掃、應對、進退,那時我以為只是簡單的開學前準備工作,經王校長的講解分析,我開始明白不僅是環境上的準備,更要心理上的觀念的準備,今天在這裡聽老師們講了同樣的灑掃、應對、進退又有了不同的感想和理解,明白了不僅要以環境觀念上做準備,還要一直都準備著隨時謹記這樣做的重要性,由此我也明白了學習是要實習的,這樣才會有進步,才對得起教你的人和你教的人。
 
謝謝老師們,讓我有感受經典魅力的機會,因為這次接觸,我不會像以前那樣不敢看、不敢學,我會邁出學習的步子,追隨經典的腳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