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期::社論
莫忘初衷—教育的本懷與樣貌
開啟大腦學而思
終身不違生活用
面對挑戰多能力
態度品德是本質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人類知識更新的周期,從十八世紀初是每八十到九十年更新、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是每三十年為一個更新周期。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平均每五年為知識更新周期。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知識更新周期快速進展到每二到三年。這意味著:
一、多數的知識我們還來不及了解,就已經過期了。
二、現在掌握的知識,三年後也許變成無用的知識。
三、未來世界的樣貌,愈來愈難想像。
所以,未來人才的樣貌,我們的想像又何從能更上世界的變化呢?
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積極推動以『素養』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說明,「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簡單地說,就是要培育能將知識用出來的終身學習者。以新加坡為例,該國新一波的教改主軸就是「終身學習」,因為他們理解到世界變動得愈來愈快、知識更新週期也愈來愈短,學校所教的已不足以應付未來,終身學習的能力及態度才是學生最需要的裝備。
中國大陸在二O一六年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做為課程改革的指導方向。而台灣,則在今年九月起,素養教育以一O八課綱的形式正式上路,也就是,今年入學的小一、國一和高一生都應該被培養成知道所學的知識和世界有關的終身學習者,而且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提升競爭力,教育本身即為目的。當一個學生具備核心素養,那他自然擁有競爭力,競爭力是教育的結果,而非目的。而唯有終身學習,才是面對快速變動的世界最好的方法。
但,我們該如何培養出終身學習者?以及,哪些能力可以作為一個終身學習者的輔助?在這個暑假,學會舉辦並參與了兩個夏令活動,一次是與華梵大學合作舉辦徜徉於山林,在遊戲中學習的《夏日經典森活營》,以《千字文》為主軸,小學五年級到高中的學員為對象,帶領孩子從遊戲中學習,並發展出各式的活動與課程,包括思維方式、肢體開發、電影欣賞等,以此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另一次是與義烏中脈集團旗下的青鳥家族合作,舉辦素質教育親子營,學生班年齡橫跨小學至大學,以「邏輯思維」、「思考式閱讀」、「發散性思維」、「認知偏誤」、「心理認知模式」、「言語溝通與表達」六大課程為主軸,並結合《論語》篇章,古今對應,家長班除了六大領域外,更加入了「心靈探索」與「美學素養」課程。希望藉由短短幾天時間,讓學員重新看待自己、家人、生活,以及淺說跟隨時代的脈動必須具備的能力。這兩場活動,前者開創出經典學習的另一種模式,以引導學員主動積極學習為主。後者則是在素質教育的框架下構築核心素養教育中應具備的能力。
教育不斷的變革,古時候的教育是為了國家培養人才,現在,教育除了人才培育之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幫助每個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具體達到「有教無類」的教育目標,使下一代在面對人工智能、核能威脅、全球暖化等國際局勢,有自信主動、迎接問題、解決困難的能耐。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仍要不斷地檢視:
我們所曾經面對過的每一個學生,除了知識與技能,我們給了他什麼面對人生的態度?教育的本懷是什麼?究竟是利己還是利他?如果教育是利益眾生的事業,我們是否不違初心?
愈是在時代快速的脈動中,教育愈是要謹慎而為,一念可以為善,一念也可以為惡,善惡分際難辨,我們是否有引發學生的善根?是否有引起他們對於經典學習的意樂?是否有給予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宇宙觀?是否有培養他們具備正知見的抉擇力?以及,我們是否時時刻刻清楚明白地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辦教育?
教育可以改變世界,但必須一步一腳印地在正道之路上向前行。而且,莫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