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期::專題報導

亞馬遜雨林大火與冰川融化之反思

文明演進享受多

破壞自然難復原

犧牲後代子孫福

環保執行挽劫運

 

  二○一九年的夏天,大火持續摧毀亞馬遜雨林,以平均每分鐘燒掉一‧五座足球場的速度肆虐延燒,令人怵目驚心。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雨林,面積約為臺灣的一百五十二倍。其存在有效減緩全球暖化,因而有「地球之肺」的美稱,它也左右了南美洲各地甚至更遠地區的天氣模式。亞馬遜雨林有六成面積在巴西境內,因此這場大火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巴西,然而早在這個夏天之前,早在我們關注亞馬遜雨林的大火之前,它所承受的幾乎到達不可恢復的臨界點。

巴西土地每年都會遭受大面積的火燒,除了每年七月到十月因亞馬遜地區的旱季導致火災,還有為了取得農業用地而放的火。年年都有火災,為何獨獨今年受到萬眾矚目?因聖保羅市的一場黑雨,這場燒了半個世紀之久的大火,終於得到全球的關注與重視。

  為了發展經濟,巴西政府與私人企業合作,將許多樹林砍光、燒淨,並開始養牛,種植稻米、甘蔗與大豆,此外還有許多礦場與伐木公司進駐,提供當地居民更多就業機會。這樣的發展模式在短短幾年內,的確為社區、國家帶來豐厚的收入,但這些欲求不滿的私人企業,砍伐完珍貴的樹木時,便會虎視眈眈繼續吞噬下一片森林,只留下過度開發、難以回復的生態浩劫。

  十九世紀中,因應全球與日俱增的肉類需求,大豆的產量已不足以維持畜牧業的發展,於是在美國農業學家的研究下,經過雜交育種與基因改造後,培育出適應溫暖氣候的大豆品種,巴西是全球重要的農作物生產地以及出口國,是世界重要糧倉,不僅玉米、蔗糖、咖啡產量在全球首屈一指,也是僅次美國的第二大大豆生產國及出口國。在中美貿易戰的推波助瀾下,大豆更顯得有利可圖,中國對於大豆的需求,從美國轉向巴西,許多巴西人看準商機,將經營數十年的田地重新整治改種大豆,更甚者不再使用同一塊田地,明明只需休耕一年就可以再次使用田地被拋棄一旁,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商人轉而去燃燒一片又一片的森林,人類的貪婪終於引發不堪想像的後果。

  幾十年內,巴西人的飲食模式從本地農作物、水果、魚、井水和河流裡的淡水,轉變成外來飲食,隨手丟棄的瓶罐、包裝垃圾汙染了社區。由於沒有廢物管理,許多居民每天都在焚燒塑料廢物,塑料污染的情況開始惡化。而火災也經常失控,燒毀周圍的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的大面積消失對當地環境無疑是一場災難,原始的生物多樣性將永遠消失,碳排放量大幅增加,濃煙飄向附近城市,影響人體健康,也導致全球氣候惡劣的變化。很多人會怪罪巴西人,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放火燒毀雨林,但已成定局之事不可扭轉,在雨林之外的我們,應爬梳了解相關知識,檢討自身,以身作則、推己及人,做有益社會的事。

  除了雨林耗損外,由於全球變暖,冰川大規模加速融化的現象慘不忍睹,地球每年損失多達三千九百億噸的冰雪,導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據前年科學家研究指出,南極洲冰層正在快速消融,若此嚴重危機無法緩解,那麼二○七○年之前,大約四分之一南極冰川將會融化消失,損失難以估計,生態系統亦會大幅變化,企鵝、海豹、海鳥等將會大規模滅亡,而整個海洋生態的魚類數量也會減少。於臺灣而言,部分西部濱海低窪地區將被淹沒。此外,冰川融化若截斷洋流運動,可能造成極端嚴寒的天氣。更嚴重的是水的重量會改變地殼板塊的穩定平衡,從而導致天災的頻繁與加劇,令人堪憂。

  美國研究機構「氣候中心」最新研究顯示:「地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情況加劇,如果碳排放量再不踩煞車,到了二○五○年,全球將有三億人遭受海水威脅,是原本預估的三倍,沿海居民被迫大舉遷徙,恐怕還將誘發治安危機,各地動亂不斷。西元二○五○年,孟買可能會被淹沒,從泰國到越南,再到上海,人類只能以水為家,在水上漂泊度日。」 CNN氣象主播說:「這無關海水上升的高度,而是關於土地海拔高度,比我們原先想的還要低」,新聞報導、研究一次次敲響警報,再不做出改變,後果不堪設想。

 

  人類的自私,為取所需,無所不用其極,因果昭然,大自然強而迅速的劫奪、反撲,危及人類生存的基本安危,因應受傷的地球,若想亡羊補牢,必須有所作為,國際社會和許多國家政府都承諾要採取行動來保護地球,減緩氣候變暖速度。而身為老百姓的我們可以從自己的食衣住行下手,IPCC聯合主席黛博拉‧羅伯茨博士說:「個人也許無法決定土地怎麼用,種什麼,卻完全可以決定自己餐桌上要什麼、不要什麼」,我們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和乳製品,並盡量買本地的農產品和當季蔬果。為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欲,世界上大量的牲畜畜養,而這些動物的排泄物,不僅釋放出二氧化碳,還製造甲烷和氧化亞氮,對氣候變遷影響嚴重,肉類中特別要少吃牛肉,因亞馬遜放火後的地域常做為牧牛場。再者,要力行節能減碳,購買環保物品、隨手關閉不用的電器、節約用水,循環再利用,並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步行,影印時盡量使用雙面列印,或廢紙利用,以減少砍伐木材與使用紙張。三者,要時時關切國際社會議題,涉足了解國際的環保組織,與人分享及討論環保議題。恐怖的電影場景有朝一日可能真實上演,期望我們將此危機銘記在心,而非隨著新聞事件落幕而事過境遷,亞馬遜雨林與冰川融化是促進反思的開始,讓我們努力維護現有的環境,不再造作新的破壞地球的因,地球永續經營,人人有責,相互分享與提醒,保衛我們的生存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