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期::孔學一隅

孔門心法—中庸之道(十五) 第十二章:從夫婦關係開始經營的君子之道

大道形上與形下
聖人君子成就相
落實五倫夫婦始
要為萬世開太平

—前言—
  孔子教育的核心在成就君子與聖人,然而其道甚大,難知難全,雖然不容易把道理說全,但卻能從小地方經營起。入世的能耐在人際關係中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幸福快樂的泉源,下手處就在夫婦之間。

—科判分析—
中庸總體科判

  第十一章還是在《中庸》的第二部分,即分別顯示中庸的修學法和義理。
本章科判分析
  「君子之道」總說是體隱用廣,在體性上一般人難以證得,在作用上也難以發揮道廣大的用途。不但一般人無法發揮道的作用,在世俗上君子的行事也不容易圓滿,在體性上聖人也未必通達的究竟。後面舉詩喻,老鷹在天上飛,俯察下面的獵物,深水的魚體察到春天的來臨而從深淵游上水面,比喻君子體察形而上的理體和形而下的運用,但不一定能究竟。道的運用能令天下和諧,先從五倫開始,而五倫安定從夫婦之道開始,發展至極致時,功同天地。能令天地運轉正常,像是四季如春,地是能長養萬物,例如人能透過科技的力量水利灌溉,培育森林,就可以養活數以億計的人類,並以森林保護物種。更能將環境塑造成培養人才的環境,將人培養成聖賢和君子,這些天地辦不到,只有人才辦得到。

 

經文: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


—消文—
  君子之道,不僅是有形而下廣大的作用,也有形而上隱微的體性。有些夫婦雖然格局小、見識有限、目光短淺,只是有某種專長,如木工、種田或在企業,只重視經營家庭的溫飽,生活的安樂,但也知道做人要誠實、講信用、有禮貌,這樣的人是可以參與君子之道的。可是君子之道的內涵達到極致的時候,不但能延續傳統的精神,也有走入時代的作法,作用與內涵的究竟處聖人也有所不知。克守倫常的夫婦雖然不像聖賢那樣有內涵與氣象,但他們誠實、守信、有禮貌,這樣的人也是行君子之道的一部分。可是君子之道推展到究竟,藉著辦政治、辦教育,能引領各行業通往聖賢與君子的氣象,這不是普通的能力,要有諸多相關的配合,即使聖人也辦不到。天地廣大無私的生養萬物,但人還是有很多的遺憾和不滿,像是自然界的水災、旱災、地震等,人為的戰亂、爾虞我詐等。

—釋義—
  「費」,按宋儒講法是用處很廣,可以指形而下的作用,能夠和諧萬物謂之和。「隱」,就是體性隱微(形而上),謂之中。中和之道就是君子之道,既有聖人的內涵,又有君子的心量。

經文: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消文—
  君子所講的大道理,不只是讓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而是能令百姓也成為君子和聖人,是內聖外王之道,這樣大的功德是天地辦不到的,也不能承載的。講到君子能證大道理的心念,即便是一個很小的、乃至一剎那的心念(卷之則退藏於密),都不會被破壞,不會退轉,因為他透過比量到現量的證得,見到了離苦得樂的真相。《論語》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詩經》上說,老鷹飛到高高的天上,但可以俯衝下來抓動物,魚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就潛到暖和的水底,等到天氣回暖時,又從深水中跳出水面。這告訴我們要在日用平常當中,體察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道理,既要有君子的動機、情懷和做法,又要有聖人的見地。此外在辦政治、辦教育,領導團隊的時候,也要上下體察,看看大家是否有改變,煩惱變少,心情爽朗,悟性變高,風氣變好。君子之道可以大到盡虛空遍法界,小到一個心念,它的開端卻是夫婦之道。當你有能力體察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天地道理時,君子之道就可以發展到究竟,從夫婦開始,發展到家庭、社會、國家、天下,發展到人類以及萬物。

—章旨—
  聖人和君子之道是難知難行的,可是匹夫匹婦也可以知和行,這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知的愈多,人生就愈明白,行持愈穩健,快樂也愈多。人生全部的出路都在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重點是五倫關係的和諧,五倫關係又從夫婦之道開始。

—析疑—
一、本章與前章的關聯?
  前一章說明君子不要素隱行怪,尋覓君子和聖人之道,也不可半途而廢,而且這一生要有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情懷。此章告訴我們推展君子之道,要從夫婦開始推展。就算你一生沒有被用,也可以在家庭裡面,推展夫婦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所以論語裡面有人問孔子說:你為什麼不為政呢?孔子知道沒有為政的條件和因緣,但是他說,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在家辦家政,一樣的可以行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可以從夫婦開始發展,發展到家庭,帶來一家的和諧快樂,再影響到其他的家庭,就可以形成一個小範圍的社區。如果國家還是不任用,「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就是君子的素養。

二、夫婦之愚、夫婦之不肖如何可以「與知」與「能行」君子之道?
  夫婦之愚指見地不寬,看法不夠遠,生活只重眼前。不肖是指行持上早出晚歸,只知賺錢使家庭溫飽。就像鄉下的老太婆,但也知道一些君子之道,知道做人要光明,要有信用,要堂堂正正。以前的中國,透過彈唱、戲曲、說書等各種方式推展君子之道,所以鄉間沒有讀過書的老太婆、老先生都大略懂這些道理。雪廬老人在莒縣當典獄長時,旁邊有一個說書的,雪廬老人說:他的功德比我當典獄長的功德還要大。透過聽書,大家知道忠孝節義、因果是非、能趨吉避凶。

三、如何體會天地間遺憾的事, 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持續發生?
  自然界的災害如旱災、暴雨、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等。人為的災害如戰亂、車禍、貧病交迫,以及煩惱多、情緒不穩定,對人生感到迷茫等,這些都是天地之間的遺憾。如果能推展君子之道,天地之間的遺憾就會降到最低,例如懂得替對方著想時,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戰爭就平息了。人祥和時,天地也祥和,災變也就消弭了。但是只能說把遺憾降低,還是會有不足、不滿的,因為要把所有人都教成聖賢極不容易。

四、「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出自詩經,原意為何?
  詩經的原文是「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鳶飛戾天」指壞人跑了,「魚躍於淵」指好人出來了,這是讚歎文王施政,使壞人遠離,好人出頭。「豈弟君子,遐不作人」,和樂的君子為何不培養人才?可見辦政治、辦教育,不僅讓老百姓生活過得好,更重要的是生命過得要有意義,要培養人民能夠成為聖賢和君子,這是原文的本意。引到本章時,是斷章取義,指上下察,鳶和魚可上可下,就是告訴我們要懂得去觀察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道理,觀察天地的道理來辦政治、辦教育、辦家庭、辦事業。

五、君子之道的發端為什麼是夫婦?
  君子是一個「能造」君子之道的人,君子之道是從夫婦開始,先有夫婦,生了孩子,然後才有父子這一倫,孩子多了,就有了兄弟這一倫,出去才懂得跟他人相處,健全了朋友這一倫,懂得上下關係,君臣這一倫也健全了,是為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快樂的泉源,有了快樂身心就健康,家庭快樂才能「家和萬事興」。每個家庭都如此,國家必然強盛,民族必然延續,發生外患時,大家都會保家衛國,因為大家都愛這樣的家和國,叫作「藏富於民,藏兵於民」,老百姓都很富有;老百姓都可以作戰,有勇氣保家衛國,以上是君子造端夫婦的理由。
六、夫婦之道是君子之道的發端, 應該如何經營?
  第一是擇偶。擇偶要雙方都能相處融洽,另外還得聽長輩的意見,因為結婚不只是兩人的事情,還關乎兩個家族的聯繫。以前雪廬老人證婚時是非常慎重的,因為那是福氣的源頭,五倫的源頭,是家庭的開端。擇偶不要看對方的財富、地位、人脈、權勢,要看其家風,門當戶對指家室清白、志同道和,這些是擇偶考慮的條件。
  第二是相處。要講究以道相交,懂得和諧相處。古人說,以利交往者,利益用盡交情就沒有了;以勢來交往者,勢力盡時,對方就離開了;以色相交者,當色衰則愛情就生不起了;而以道交時,能天荒地老。所以夫婦要以道相交、舉案齊眉,雖然親密,卻有分寸。要能「從一而終」,不嫌對方醜,不嫌對方貧,經營的是歡樂又有內涵的家庭、依禮節相待的家庭,家庭和諧才能培養出人才。

七、夫婦之道有誰是典範?
  「舉案齊眉」梁鴻和孟光,梁鴻英俊瀟灑,孟光卻不漂亮,可是她知道如何跟先生相處。還有王霸的妻子不會因為先生貧窮而看不起他,裡面有很深的感情、很深的內涵,彼此相知。諸葛亮娶太太時還沒有飛黃騰達,後來封侯拜相了,他們夫婦的相處如昔,這就是夫婦相處之道的典範。

八、暗合君子之道所經營的家庭, 所呈現的氣象為何?
  夫婦相處從擇偶開始,慎選對象比考慮他的社經地位還重要,因為那是家庭的開始,是善教子女的源頭,是整個家族和諧的關鍵,是兩個家族聯姻的橋樑。家庭經營不好,事業也不會成功,難以交到好的朋友,沒有人際關係,得不到人生的快樂,出路也很侷限。大陸泉州的土樓,中間是一個祠堂,外面就是上百人居住,是一個大家族。每一個家庭住的空間都不大,卻能和諧相處、依禮相待,懂得長幼尊卑。在亂世時,土樓有完備的防禦工事,可以互相保護,就形成一個互助合作的社區,是最完整的共住理念。

九、和諧的家庭對社會的幫助有多大?
  如果家庭正向、安定、和諧、團結,所培養出來的孩子亦是如此,孩子對父母很孝順,父母可以安度晚年,此人到企業、國家也都會是人才。反之家庭亂七八糟,孩子便無所適從,長大後男不婚、女不嫁,不生小孩,晚年淒涼。所以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

—總結—
  一、此章的核心是夫婦之道,婚姻對家庭、社會、國家和未來至關重要。
  二、在家庭裡面,不只有物質的享受,更要重視精神的充實。其中包括交友、讀書,都是經營美滿家庭的方法。
  三、經營夫妻之道以古人為典範,如諸葛亮和黃月英,舉案齊眉的梁鴻和孟光等,不會因為富貴改變其志,飛黃騰達也不會拋棄糟糠之妻。

—問答—
一、中庸把君子之道講得如此大,世人還有機會成為君子嗎?
  君子之道是內聖外王的學問,一般來講,學君子之道,解君子之道,行持君子之道,還有道理經過行持以後,對道理有所證悟的,都可以叫作君子。就好像學生,小學也可以叫學生,大學也可以叫學生,有心向學的人都可以的。

二、在《大學》當中,講君子之道是從修身開始,可本章是由夫婦開始,兩個次第一樣嗎?
  修身是總綱,不僅是獨處的時候,在夫婦相處、經營家庭、治理企業、團隊,治國、平天下,都要講修身,修身的範圍很大。如果要推展君子之道,這時候的修身是要懂得改善自己,改善與他人的關係,懂得交往的分寸,是人際關係的修身,這要從夫婦開始。

三、君子之道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
  君子之道,夫婦可以知,可以行,是知易行易;聖人也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是知難行難。知易行易指匹夫匹婦,知難行難指聖人。知難行易指知道以後再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做,叫知難行易,可是不代表行就容易,叫知易行難。
四、現實生活中經營好人際關係,似乎不必學君子之道也能辦到,學習君子之道真的是人生真正的出路嗎?
  一般說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是利益自己,或者落入世俗層面,只是在生活上享受。而君子之道所經營的人際關係是利他的,是幫助他人在生命上有所得,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出路所在。

五、同人卦,虞氏取震夫巽婦二人同心之義。由此推廣,則為卦辭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與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的關係?
  同人就是志同道合,夫婦相處一定要有情感,但情感要結合志同道合,這樣的情感才會歷久彌新。若是為男歡女愛,色衰則愛馳,若是為對方的財富,當對方財富不足時,便無法同心,故志同道合的同心才能夠久遠。

六、「上下察」與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以及和修學止觀有什麼樣的關聯?
  我們可以從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去上下察,即了解的察,問清楚的察,經過思維的察,邏輯分析明辨清楚的察,以及去檢驗、行持的察,這樣對察的體悟就越來越深了。止是懂得這樣的道理,觀是懂得在日用平常運用此道理做觀察,也可以用止觀去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都是上下察。

七、有一種說法是費當惠講,道能行則施惠給百姓,道不能行則隱居,此註解可採嗎?
  不能。因為君子之道能推行,施惠給老百姓,道不能行,我就隱居起來,匹夫匹婦是不會知的。「用之則行,捨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匹夫匹婦只知道生活上的享受,至於道能不能推展,君子的出處抉擇,匹夫匹婦不會知道,故此講法與上下文氣不合。

八、有注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此是指因人性所起的愛欲作用,如此可乎?
  造端乎夫婦是指君子要推廣大道的時候,要從夫婦這一倫開始去推廣,這才是君子要注意的地方。國家、天下來自於家庭,家庭起源於夫婦。經營夫婦之道,所要講究的包括:擇偶、相處、學禮、學道、持家、善教子女,以及由愛欲而生小孩,傳宗接代,這種愛欲代表神聖的使命,攸關家庭的和諧、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延續,不能解釋成男歡女愛。

九、詩經可以斷章取義,看到「鳶飛戾天;魚躍於淵」,還可以有哪些聯想呢?
  天空任鳥飛,海闊任魚躍,人如果不被名利所繫縛的時候,就像魚躍的無拘無束,老鷹的自由翱翔。月亮高掛天空時,代表聖者證悟的圓滿,或者是吉凶禍福、造善得樂、造惡得苦的道理圓滿。

十、如果家中只生一個孩子,父母該如何培養他來發大心呢? 
  第一、親戚朋友交往的時候,可以把家庭變成一個大家族,古代大家庭容易把人培養成一個能夠察言觀色,進退井然的人才。所以常說「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大家奴要應付很多人,嫁出去後人,她是一個大將來主持家庭。所以嫁娶這件事極不簡單,如果家庭小,又不能跟家族融合的時候,只生一個孩子,就會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第二、可以辦讀書會,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一同學習、培養相處之道。

十一、君子之道、賢人之道、聖人之道,三者有何區別?
  君子指外王、形而下的那一分,賢人和聖人指形而上的那一分。賢人比聖人的等級低,賢人屬於悟的那一分,聖人屬於證的那一分。

十二、修學君子之道與中華文化道統的復興承傳有何當代價值意義?
  整個中華文化就講五倫,中華文化就是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在夫婦,這樣的關係是建立在道統上的,有道統的學習,以良好的人際關係去推展政治和教育,核心處是道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