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期::活動報導

自己的世界自己創造

士心畢業送大禮

創造世界在心靈
打造能力在認知
共中不共真未來
 
  國小邁入國中是一個重要的轉換期,孩子們將告別稚嫩的童年,通往課業繁重的國中生活,踏入煩惱的青春期,在這青黃不接的階段,如果有人可以適時的提攜引導,對迷惘或是具有衝勁的小學畢業生將是一大助益。
  週六啟蒙班士心班有六位小學畢業生,為了把握他們畢業典禮到放暑假前的精華時光,學會為這群孩子量身打造了五天四夜的課程,興辦【自己的世界自己創造】營隊,期望五天的學習,學生能構築出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故事、自子的價值觀,培養好奇心、國際視野,善於交友、掌控情緒,善於思考、動腦。
  每日的晨間交流,林老師會與孩子們就不同的主題討論,諸如「自己的世界自己創造」的種種可能性,人生有標準答案嗎?如何找尋最佳答案?只要我高興、我喜歡可不可以?偷個懶比較好嗎?請用更多的形容詞形容你所見(名詞)、請用更多的副詞形容你的行動(賦予意義)等等,希望孩子們發現因上努力的可貴,人生方向盤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謂不作不有,作已不失,功不唐捐。期許他們發揮想像力開啟新契機的扉頁,提起彩筆增添生活的色彩,跨出步伐增加生命的強度,自己的世界自己創造。從第一天孩子寫下乏善可陳的「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經過五天課程的激盪後,他們寫下了讓人激賞的「現階段重要的十件事(或更多)」。有些孩子振筆疾書,有些孩子鄭重其事,希望暑期生活開始,能把這次所學的觀念及他們的心願帶到生活中實踐。
  這五天林老師還安排了晨讀小篇幅的《聲律啟蒙》,《聲律啟蒙》按韻分編,包羅萬象、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都含括在內。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孩子們琅琅上口,念著念著就背起來了,最後一天也與師資群一同上了林老師的聲律啟蒙課,其中音律優美、典故繁多、有趣好玩,可設計為日後的啟蒙或營隊課程。
  大多數的課程都在室內進行,晨走時間便顯得彌足珍貴,即便孩子們睜著半醒的眼神、拖著緩慢的腳步,去中正紀念堂、臺大等地活絡筋骨,徜徉於美好的環境,對一整天的學習有莫大的幫助,也添加了麥當勞早餐及品味臺大冰品,提升滿足感。
  每日傍晚會有動動腦時段,帶領孩子們大開腦洞,打破框架,開拓新思路,質疑我們不曾想過事情的原因、探究跟我們密切相關的主題。
  此次課程安排多元豐富,由幾位老師共同擔綱,以下一一介紹每位老師精彩的課程。

 史多瑞的魔幻與真實  陳幸汝
  這三天裡以兩百八十分鐘跟同學們分享了以下內容,後文會有更詳細的介紹。
  1、文字增胖術 --學習以更完整的句型描述人事物。
  2、說一個好故事:以靶心人公式帶領學生嘗試清楚、簡要地說一個故事、介紹一本書。
  故事試寫:海明威的" For sale: baby shoes, unworn"或 「今天我又向媽媽介紹了一次我自己」
  3、閱讀的四層次提問法:文章選讀--古劍。
  4、從螞蟻--蜘蛛--蜜蜂,被動式-主動式-創造式三種學習法。
  5、以冰山理論認識文章中的角色變化--文章選讀:一片葉子 (The last leaf)
  6、培養人際關係的秘訣
 
 
 生活儀式感 唐微智
  試問人們為什麼要跨年、為什麼要過生日、為什麼要辦婚禮、為什麼要有畢業旅行、畢業典禮、為什麼要有喪禮等等,我們可歸結出一個答案—人是需要儀式感的動物。
  新年的煙火倒數、過年的張燈結綵、活動的剪綵儀式等,不光具有代表性,還有一定的渲染作用。它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情緒、情感,行為,由內而外帶給自己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體驗,而使生活過得更有格調、更有滋味。
  《小王子》一書中,小王子第一次遇到狐狸時,狐狸告訴他,相識是需要一定儀式的,這很重要。伴隨著儀式,很多無關緊要的東西就會被賦予意義,使生活開始有了期待。狐狸對小王子說:「如果你每天都在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在三點鐘的時候,我就會開始高興。隨著時間過去,我會愈來愈開心。到了四點鐘,我就會開始躁動不安,我會發現快樂的代價!但如果你來的時間不固定,我就永遠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培養情緒…儀式是必要的。」「儀式究竟是什麼?」小王子問道。狐狸告訴他:「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可以是全人類的共許的,也可以是家庭的、個人的。村上村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了解儀式感的意義,接著便教同學們如何建立儀式,建立的方式是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步驟,做容易重複的事情,儀式結束後能恢復能量或平靜。舉例來說,固定在早晨七點醒來,伸個大大的懶腰,向鏡子裡的自己微笑,這麼小的事情都可以是儀式,開啟美好的一天。我們可以就著一天中幾個時段設置屬於自己的儀式感,像是一大早、傍晚、睡前,幫助我們在不確定的生活中,種下幾枚確定的因子,使我們更大膽,更能航行於起伏多變的生活中。
  儀式感讓我們找回生命主控權,「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日子」。

 認識自己的情緒 唐微智
  青春期的孩子,個體發育逐漸成熟,面對急驟的生理變化,心理會產生成人感與半成熟間的矛盾,渴望受到信任與尊重,渴望獨立自主,心理既開放又封閉,成就感與挫折感交替,再再都會讓他們的情緒更加強烈、大起大落,故認識情緒、與情緒共處對即將轉大人的這群孩子格外重要。
  以電影之夜《腦筋急轉彎》揭開了情緒的序幕,利用電影中五個情緒角色帶領孩子們討論人的基本情緒,及探討有情緒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人格修養到達極致的聖人也會有情緒嗎?得出情緒沒有好壞,依著情緒而產生的行為才有好壞的結論。
  除了基礎情緒外,人的情緒是複雜糾結的,課堂中請學生列出他們所知的情緒,會發現負面情緒比正面情緒多,而我們不需要壓制自己的情緒,不必擔心自己會陷入情緒的漩渦,因為情緒的本質就是不持久。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如何與情緒共處,首先要能接納情緒,並用一些生理輔助急性情緒下降,例如深呼吸、散步等,再來要試著理解情緒、消化情緒,辨識出自己真正的情緒,有可能以為自己在生氣,分析之後才發現是忌妒,或是委屈。辨識出自己的真實情緒,才能調控情緒,給予情緒真正的需要,做出恰到好處、合理的或是想要的行為。
  而《腦筋急轉彎》這部片除了探討情緒外,涉略的概念也非常廣,例如人格、記憶、童年、耳蟲、潛意識、夢境等議題,也在課程中與同學們分享。

 交友力—友誼停看聽 白文輝
  有研究報告顯示,當青少年遇到困難時,會先找朋友商量的人最多,其次才是父母,可見朋友在青少年心目中非常重要。此外,隨著年紀的增長,朋友對一個人的健康和快樂將越來越重要,甚至會超過家人。因此,有必要盡早了解自己的交友觀,適時適度的調整,以利人生道路上能獲致友誼,自己也能成為他人身邊的益友。
  課程中透過簡報、歌曲、動畫影片、學習單等,鼓勵動腦思考,討論及分享,藉由交友狀況的自省,探索自我,整理出個人交友觀,例如:交友的好處、朋友的定義、朋友對我來說像什麼、維繫友誼的小秘訣、最容易傷害友誼的行為、認識朋友的管道和場合、父母對我的叮嚀,以及怎麼樣才算得上是朋友?身為一個朋友,我覺得自己做過很棒的事情?在與別人當朋友時,我應該要再注意和改善的是什麼?
  除此之外,一般人認為的超級好朋友,經常具備以下條件:我能自在的說出想法、可以開玩笑、功課或能力好、我和他無話不聊、經常一起行動、和我很要好。然而,我的朋友都符合這些條件嗎?這些條件都是正面的嗎?如果沒有適度拿捏掌握時,會發生什麼問題?比較實際的交友條件是哪些?在和朋友相處時,我覺得朋友認為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的交友觀念中,哪些會讓我和朋友建立良好的友誼?哪些會讓我無法交到好朋友?哪些可能會讓我陷入危險的情境中?經由尋找超級好朋友的活動,以一連串的問題,體認不合理的交友觀對自己的影響。
  最後,從影片反思,價值澄清的活動中,檢視自身交友觀的合理性,藉此破除一些容易造成衝突的交友迷思,培養自己在交友上應保有彈性,用正向的態度去經營人際關係。用同理的方式體會他人的感受,並修正自己的交友模式。

 好奇心的素養、國際觀有什麼用? 戴于山
  這堂課的目標,是引領孩子們:(一)學習覺知、感受與表達的差別;(二)認識好奇心的定義與重要性;(三)辨別對好奇心培養的錯誤說法;(四)了解保持好奇心的方法。
  課程主要參考伊恩‧萊斯里(Ian Leslie)《重拾好奇心:讓你不會被機器取代的關鍵》一書,書中的一些例證以及理路的分析,藉由課程帶領孩子一起思考。
  「國際觀有什麼用?」這堂課嘗試從另外的切入點,進入對國際觀的理解,即:「國」(國與國)、「際」(之間)、「觀」(要怎麼觀察、怎麼關心),進一步嘗試結合《大學》的八目,探索:自己與世界(從我與國,談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己與他人(從我與際,談修身功夫)、自己與自己(從我與觀,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重點是如何從自己到世界,達到相互協作、和諧共處的目的。而關心生活、關心世界的格言,就是明代顧憲成先生說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佾舞體驗課程 賴明貞
  此次活動適逢學會團練八佾舞,便趁此難得的機會邀請同學們見習,並為他們解說內涵及實地演練。
一、佾舞簡介
1、論語出處:八佾第三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與其他舞蹈的不同之處
  (1)佾舞的含意:
  「佾」的意思就是「行列」,「佾舞」就是一種行列整齊的祭祀舞蹈,相傳起源於周公,是古代最隆重的祭祀所使用的儀式。現今還能夠看到佾舞的場合,是祭孔時的釋奠禮。在釋奠禮中採行佾舞這種最隆重的祭祀儀式,代表後世對孔子至高的尊崇。
  (2)功能/作用:祭祀舞蹈
  (3)對象: 孔子或神明
  (4)內涵:
  融合禮、樂、歌、舞於一體,佾舞的動作本身隱含禮的意涵,樂曲則是中正平和的宮廷雅樂,樂曲譜有歌詞,四字一句,一字一個動作,共四言八句32個字,內容在稱揚讚歎孔子的功德。 
  (5)表演者:佾生
  佾生最初是由貴族士宦人家的子弟擔任,佾舞也是當時的官學生的必修教養。除了良好的出身背景之外,還必須儀表出眾才能擔任。在臺北佾生則是先由大龍國小的學生來擔任。
  (6)舞器
  跳佾舞時,左手橫拿籥在內,象徵平衡,右手直拿翟在外,象徵正直。籥是一種竹子做的樂器,主陰,外型跟笛子相仿,象徵聲音與和諧。翟是用雉尾羽毛作成的飾物,主陽,象徵外在合於禮儀的容貌。籥翟結合,體現了陰陽和諧的天地秩序。
  (7)智慧教學:隊伍分東西兩班動作相對,但教授口令卻是統一的。
  (8)體力鍛練:看似莊重平和的動作,跳完卻是大汗直冒。
  (9)教育意義
  周公制禮作樂以來,佾舞就是人和神溝通的舞蹈,由於是表演給神明看,首先要求眼神不外視,彷彿神就在心中;佾舞其實也是自己與內心的對話,是內省的過程,不受他人影響,可以讓學生學會自制及專注力。佾舞也蘊含了儒家理念的文化傳承。

二、示範「揖讓謙辭」動作
三、影片欣賞|二○一○年 台北孔廟 祭孔釋奠習儀
四、佾舞體驗
  實際演練佾生的動作,包括學習抬腳、跨腳、點腳、曲腳等基本步伐,以及起式和初獻禮第一式的動作。
透過佾舞課程,讓孩子們了解佾舞的意義、動作,是難能可貴的體驗。

 桌遊之夜 潘秀鳳
  夜晚的課程也豐富有趣,有楊滿郁老師帶來的合唱之夜以及《夏綠蒂的網》經典名句導讀,也有歡樂的電影之夜及桌遊之夜,桌遊選擇玩演化論,演化是升上國中一定會接觸到的生物相關課程,此桌遊的知識性很強,他還有擴充版,挑戰更加複雜,難得的是孩子們配合度高,成功合作贏過老師,大獲全勝。
  除此之外,還玩了「聖托里尼」,規則簡單易學,但是要花心思,此遊戲有基礎版,也可加入卡片改變規則產生不同的變化,孩子們認真投入的程度實在值得讚賞,遊戲本身驚險萬分也讓人有很好的遊戲體驗。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演化論當中的經典名句,「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壯,也非最聰明,而是最能夠適應改變的。」遊戲中的互相合作和自我保護,讓彼此情誼加厚,在面對越來越複雜的世界,如何讓自己雖蠻貊之邦行矣?面對更艱深的課業、情緒不定的青春期,合作、共生可以保命,必須具備讓自己更強大的特性,舉凡巨化、銳目、穴居、斷尾等求生存的技能,好好思考如何善加運用,演化成更有智慧力的大人,成為一個連自己都喜歡的大人。

 讓身體與心靈共同成長 蕭惟元
  擔綱了某一天的動動腦時光,對應當日課程的主軸「認識你的情緒」,安排了幾個問題討論,讓同學們動腦思考,期望能在研討對答當中,找到讓自己保持積極、樂觀、不怕困難的方法。對於一位即將面對國中生活的小學畢業生來說,未來的不確定感,可能會帶來很多情緒上的起伏;生理上轉入青春期,同時也會引發心情上的化學變化,這樣的改變,絕對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升級或沉淪的關鍵時期。
  問答討論的主旨,在於讓同學們了解,心情的調適與情緒的掌握,可以讓人突破各種挑戰,不只是小學升國中的挑戰,還包括未來各類各樣的成長與轉變,都看自己如何用心。從經典上看,孔門的弟子顏淵,曾受到孔子高度的讚歎,顏淵生活在一般人不能忍受的陋劣環境之中,他還是能夠不改自己內心的快樂;從今日現實生活中看,有許許多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因為善於提起自己的心力,所以能將自己、將企業,帶往更高的層次、更好的績效。   
  研討的具體問題為:
  1、心與身體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2、人的心力到底可以多強大?
  3、如何才能把心力一步一步地提升起來?
  這是三題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意義的問題。藉由問題的思考,找到自己生命中源源不絕的動力,自己的世界,真正能夠自己去創造。
  以上便是這次營隊的課程簡介,更詳細的幾門課程內容請見後文。

  這次大概是學會有史以來辦過最小的營隊,可謂前無事例、後或無來者,縱然小型,師資們還是全力以赴,期望為孩子們搭建升上國中最好的橋樑,五天過後,孩子們長出隱形的翅膀,帶著滿滿的祝福,飛向新的里程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