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期::佛學幽覽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觀章(上)

卸任寺院住持
求法觀經九品
憶及學會創立
造作最好緣起

前言

  學會於二○二○年八月三十號前往圓通寺齋僧,由於疫情過後正覺精舍較保守,便促成今年夏天僅在圓通寺齋僧之法行。果清律師將卸任圓通寺住持,此次是我們在圓通寺最後的請法,飯後果清律師為大眾開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觀章」,希望藉著齋僧請法、佛力加被,衝破各類對政局不利的障礙,大家有安定的環境可以修學、推廣正法,作為團體的增上、往生的資糧。會刊將分幾次刊登當天師父的法語。


開示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觀章」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以及韋提希夫人:上品上生的情形: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共分成九品人:上品上生者,如果有眾生意願往生極樂世界的話,除念佛之外,必須發起三種心,當下就能夠往生。哪三種心呢?


  第一、至誠心,就是專志誠實的心,專心一意,至誠懇切,真實不虛的心。應等於《起信論‧信成就發心》三心當中的第一「直心」,也就是「正念真如法故」的心,假若不能直心正念真如法,怎麼可以稱作專志誠實的心呢?


  第二、深心:就是願求深法好樂佛果的心,等於《起信論》所說的:「樂集一切諸善行故」的這種心,非常歡喜,積集一切諸多善行的心,好樂修習一切善法,也就是歡喜眾善奉行的意思。將眾善奉行的功德,一一歸向心源,期望成就無上高深的佛果。又者,深心也有幾種意思:有決信之心(決定相信的心),等於《觀經四帖疏》中說生起「決定深信」的心,也就是一心憶佛,對淨土法門決定奉行不改變,若有人勸修其他殊勝方便之法亦不從,決定不改變自己的信心,這個就是深心。


  第三、迴向發願心,就是萬善迴向西方,莊嚴淨土,普願自己以及一切法界有情都能求生極樂,乃至圓滿佛果的心。即《起信論‧信成就發心》所說的「大悲心」,想要超拔一切眾生痛苦,拔苦的目的也是為了使令成就無上佛果。


  以上三種心總合起來,也就是菩提心的內涵。具足這三種心的人,必定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叫作「當得往生」。

 

  又有三種眾生應當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哪三種呢?  

  第一、慈心不殺,具諸戒行:有慈悲心不殺害一切眾生,具足諸多的戒行。為什麼不殺一切眾生,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六親眷屬,也是未來的諸佛。既然如此,我們怎麼可以忍心殺害他們呢?這就含攝了《觀經》前面說的三種福業,其中第一福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世間的善法)。


  具足諸佛的戒行,這就包括了在家戒、出家戒,七眾佛弟子特別依照自己所受的戒法,而有輕重等持(輕戒、重戒、平等心守持),不令有所毀壞。這也就是三福當中的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重戒,不犯威儀」的意思。


  第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照著本子念就是「讀」,離開本子能夠念出來就是「誦」。所以說「半月半月誦戒」是要背誦的,不是讀戒而已。戒要背誦,所以大家受了在家戒,要認真背起來。「大乘方等經典」指大乘的經,「方等」就是「廣大周遍,本具平等」的道理,要緊的是在讀誦時有沒有屏除雜念、恭敬至誠、隨文入觀、消歸自性。果然能夠如此地讀誦經典,必然能夠化除狹小的心量,成為廣大無邊的胸襟,將佛法的要旨逐漸地消融於不知不覺當中。所以讀誦大乘經太好太好了!換句話說,無邊的秘密自然能夠獲得。這等於《觀經》說第三福業:「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的內涵。因此我們淨業的行者,大乘經典不可不讀啊!

  第三、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六念是念佛(慈悲導師)、念法(三世佛母)、念僧(人天福田)、念戒(清淨身心)、念施(普濟貧窮)、念天(長壽安樂,此天為第一義天,念念不忘諸法實相,而能求證中道妙義)。當能修習這六念法門,將所修的功德,統統迴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具備這些功德,能夠長期修習正法,甚至一日乃至七日,命中壽盡也就能夠往生。


  命終往生極樂世界的時候,因為這個行者精進勇猛修行的緣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還有無數的彌陀化佛,百千位迴小向大的比丘、聲聞大眾僧,並及無量諸天(根據會公《觀經講錄》說道:「無量諸天有兩種解釋:一是指隨無量化佛來迎的極樂世界諸天人眾,二是指娑婆世界欲界、色界等諸天天人。」讚歎行者殊勝的功德,和隨喜迎接行者往生的天人),帶著往生者將居住的七寶宮殿,通通來迎接。


  觀世音菩薩手執金剛臺(最殊勝的蓮花寶臺),與大勢至菩薩,到這位行者的面前,阿彌陀佛放出廣大光明照到行者的身上,讓他當下感到清涼自在。諸位菩薩伸著右手迎接,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無數的菩薩,讚歎這位行者,勸勉策進這位行者的身心,使令他往生更為自在。


  這位發願求生西方的行者,見到種種瑞相現前之後,頓生歡喜踴躍自起,自己看到自己的身體乘坐在金剛寶臺蓮花座上,跟隨在彌陀導師之後,像彈指般短暫的時間,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看到佛的報身一切相好具足,看到諸位菩薩色相也都具足,依正光明,寶樹瓊林,演說微妙第一義法音,聽了之後就證悟無生法忍(對諸法不生不滅的真理忍可一心,再也不動搖了,在他的心裡面沒有看到諸法有一點生滅的相,都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相,這個就是證悟無生法忍)。經過很短暫的時間,經歷侍奉供養諸佛,周遍十方世界;在諸佛前,次第領受將來成佛的記別。回到了極樂世界,就獲得無量百千總持一切法的無量義等陀羅尼法門。這是上品上生行者的情形。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花,經宿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徧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法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中生的行者,不一定受持讀誦大乘經典,然而他們善於了解大乘佛法中的義理旨趣,對於甚深第一義諦(中道實相妙理)了解得甚為透徹,心不落入空有二邊,深信大乘因果都是實相,因此決定不會譭謗大乘。就用這些修因的功德,迴向願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修行這種行門的行者(將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世界的行者),生命將要終了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以及無量大眾、眷屬(聲聞菩薩眾)圍繞,拿著紫金臺來到行者面前,讚歎說:「法王之子!你修行大乘淨土法門,了解中道第一義諦,所以我現在現前來迎接你。」跟上千化佛伸手同時迎接。


  行者自己看見坐在紫金臺當中,合掌叉手高舉表示對佛的恭敬,並讚歎阿彌陀佛以及讚歎十方諸佛,因為佛佛道同故,像一段很短的時間,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花池中,這座紫金臺與大寶蓮花相等,經過一夜就開了。


  以下講到往生的利益:行者身體變作紫磨金色,足底也有七寶蓮花座,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等同時放出光明,照耀行者的身體,眼睛即刻開發明亮。因為過去的薰習,也就能善解第一義諦,所以到了西方,聽聞無量天人眾的音聲,純粹宣說大乘甚深第一義諦的妙法,就下來紫金臺,並禮拜諸佛,合起掌來,恭敬讚歎彌陀世尊功德。經過了七天,證無上正等正覺得到不退轉。這時他已經得到神足通就能夠飛行,普遍到達十方世界,經歷十方供養諸佛,在諸佛的國土修行種種三昧(正定),經過一小劫修行,證得無生法忍,獲得將來成佛的記別,這就是上品中生的情形。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彼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眷屬持金蓮華,化作五百化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


  上品下生的情形:行者也是深信因果,不毀謗大乘佛法,只是能發無上菩提心,用這一些功德迴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行者將要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與清淨大海諸大菩薩,就拿著金蓮花,化作五百尊化佛,來迎接這位行者。五百尊化佛同時伸手,讚歎說:「法王之子!你現在身心清淨,發起無上菩提心,所以我現在來迎接你。」行者看到這些瑞相時,就自己見到身體坐在金蓮花上,坐上之後蓮花就合起來,就跟隨著彌陀世尊之後,就能往生到七寶池中。


  經過一天一夜修行蓮花才開,在七天當中精進用功,乃能見到佛,雖然出來就見到佛身,但對於佛的八萬四千相好並不能分明瞭解。又經過三七二十一天後稱性起修,他就能見到性種性的地位,之後能斷除塵沙惑,才能分明清楚一切。聽到極樂依正二報眾多音聲,都在宣流微妙的法音,便能遊行經歷十方世界,精進供養十方諸佛。在諸佛面前,聽聞甚深微妙的法音,經過三小劫,證得百法明門,安住十地最初的歡喜地。這叫做上品下生行者的情形,這就稱作上輩往生的觀想,叫作第十四觀。(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