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期::藝術賞析

華夏精魂千秋(三十二)— 明倫史畫 韜光用德 孫登

裝瘋賣傻如楚狂

用行捨藏真道人
亂世如風吹殘燭
君子遠小人遯亨

—史畫—
  孫登,字公和,號蘇門先生,三國時期魏國司隸州河內郡汲縣(西晉改制汲郡,今河南省衛輝市)人,生卒年不詳,約當西元220-280年。他博才多識,熟讀《易經》、《老莊》之書,能彈一弦琴,尤擅於長嘯。竹林七賢之阮籍與嵇康,都曾前往求教拜謁。
 
  孫登孑然一身,獨自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編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長髮覆身,平生隱居安閒無事,常彈弦琴自娛。性情溫良不發脾氣,有人故意捉弄他,將之投入水中,想看他發怒的樣子。可是孫登從水中爬起,卻哈哈大笑,一點也不介意。
 
  後來往住宜陽山,有燒木做炭的人見了,知道他非比尋常,想與之交談,但孫登絕口不語。魏文帝曹丕聽聞後,命阮籍前往拜訪,雖主動與他談話,他卻默不作聲,只是長嘯而退。阮籍回到半途,聽到像鸞鳳的鳴聲,清響遍於山林谷間,細聽才辨出是孫登在長嘯。
 
  後來嵇康到首陽山隨他遊學三年,問他有何目標抱負,孫登始終不答。嵇康將離開,對孫登說:「我要走了,先生難道沒有臨別贈言嗎?」孫登說:「火生而有光,如果不會用光,光就形同虛物,重要的是會用光,光就能發生作用。人生而有才能,如果不會用才,才能反而會招禍,重要的是會用才,才就能利益天下。所以,用光在於得到薪柴,可保持久的光耀;用才在於識得道德真性,乃可保全天年。如今你雖多才,可是見識寡淺,惟恐誤身於當世,希望你要慎重。」
 
  嵇康未能體悟孫登的話,後來果然因呂安之事而入獄,引起社會上極大的反應。司馬昭擔憂他的影響力,便聽採校尉鍾會的建議,將之處死於洛陽東市。臨終前嵇康在獄中作〈幽憤詩〉,詩中有「昔慚柳下,今愧孫登」兩句,感慨當初不聽孫登之勸。
 
  晉惠帝時,太傅楊駿將孫登請去,問什麼都不回答。臨別楊駿送孫登一件袍子,孫登出門後向人借把刀,先把袍子割成兩半,繼而剁碎扔在門前。里人見了,都說孫登是個瘋子。八王之亂時,皇后賈南風設計讓楚王司馬瑋進京殺楊駿,廢其女皇太后楊芷,誅三族死千餘人。至此,大家才明白孫登割袍碎棄,乃是對楊駿的一種無言預示。
 
 
—圖解—
  道家講無為,此無為並非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識破情空的自然任運,既無排斥也沒強制,乃順著規律不妄為。世間人庸碌於生活,不求名但也追著利,於名利中打滾,無以出脫清淨之身,難以認知禍福與共。
 
  孫登身處魏晉時期,因通達觀修老易之學,故能安於隱逸閒居的生活,自與時下講求清談者不同。江師所繪圖,乃描述竹林七賢之首嵇康,遊學首陽山三年,將離去時與孫登的對話之景。孫登長嵇康三歲,兩人習於老莊、擅長古琴,雖嵇康一曲《廣陵散》聞名天下,又是曹魏皇家女婿,但最終與司馬氏結怨,惹得殺身之禍。
 
  此圖中,右為孫登,左是嵇康,身旁皆有琴,代表兩人都擅長操琴。前有一堆火,點出嵇康將離開首陽山,孫登告訴他有才還得適時用才,否則有才反遭禍的道理。
 
    俗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人能聽話,可惜的是非不受用,而是都當耳邊風了,不用。(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