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期::佛學幽覽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觀章(中)

中品戒善與世善

戒是無上菩提本

含攝廣大與甚深

博文約禮踐佛跡


前言

  學會於二○二○年八月三十一日至圓通寺齋僧,午膳後果清律師慈悲為大眾開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觀章,上期會刊已講完上三品,本期續刊中三品。


開示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以及韋提希夫人:「中品上生行者的情形:假若有眾生能夠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條戒,始終清淨無所違犯,又受持八關齋戒(就是關閉通往惡趣的門路,而開設通往人天、涅槃的大門。所遵守的戒法,就是在家五戒,其中不邪淫改為不淫,然後再加上不坐臥高廣大床,不著香花鬘瓔珞香油塗身,不觀聽歌舞作樂,這些都是放逸,都能增長惡習),修行諸多戒法(包括出家五眾: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的戒法),不造作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的重罪,能夠持戒清淨,就能避免造作諸多過患。用這些所修的善根,迴向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行者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與諸位比丘現前迎接,然後這一些眷屬圍繞佛旁,放出金色光明,到行者面前,佛協助他們回顧一向以來所修的法,佛也為他們解釋宣說:苦(如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以及其所衍生的無量諸苦)、空(無我、無我所)、無常(一期生命的生滅的無常,以及四大、五蘊剎那生滅的無常)、無我(對生老病死作不了主、沒有主宰力)的法。


  讚歎出家人的種種功德,如《涅槃經》說:「在家逼迫,猶如牢獄;一切煩惱,因之而生;出家閑曠,猶如虛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長。」在家逐漸感覺逼迫,好像處在監牢一般,一切的煩惱從此而生。而出家就是清閑心曠,好像虛空,一切的善法因此就增長。又者,《出家功德經》也說,假若能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是無量的。就好像四天下,滿滿的都是成就阿羅漢果的行者,經過一百歲的供養,這種的福德也比不上有人為涅槃的緣故,一日一夜出家受戒,功德是無邊的。這一段是讚歎出家,得離眾多的苦惱。


  行者看到這些瑞相以後,心裡生起重大的歡喜之心,自己就看到自己的身體坐在蓮花寶臺上,於是就長跪,雙膝著地,然後合掌,恭敬頂禮阿彌陀佛,還沒抬起頭來,就已經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蓮花不久也就綻開。


  正在蓮花開敷的時候,聽到眾多的音聲,讚歎苦集滅道四諦法門。苦諦是世間苦果,集諦是世間的惑業,由於起惑造業,招感世間苦果;滅諦是滅盡涅槃的境界,道諦是修習出世的聖道,即戒定慧三無漏學,開出三十七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這就是道諦的內涵。修出世間聖道,我們才證得了滅盡涅槃的境界,證得不生不滅、無為的法性,已然了脫生死,證得涅槃緣起的境界,就在那個當下證得阿羅漢果,然後就有三明(過去宿命明、現在漏盡明、未來天眼明)、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漏盡通),具八解脫(內有色想外觀色解脫、內無色想外觀色解脫、淨解脫身作證、虛空處解脫、識處解脫、無所有處解脫、非有想非無想處解脫、滅受想解脫);這個就叫做中品上生行者的情形。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戒香薰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花上,蓮花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花乃敷。花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中生行者的情形:假若有眾生或者一天一夜受持八關齋戒,或者一天一夜受持沙彌十戒,或者一天一夜受持比丘、比丘尼的具足戒,有威可敬,有儀可則,無缺無壞,用這種功德,迴向切願求生極樂世界,戒德馨香薰染修行,像這類行者,生命將要終了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和諸位比丘眷屬放出金色的光明,拿著七寶蓮花,到行者面前,行者自己聽到空中有聲音,讚歎說:「善男子!善女人!像你這樣修持淨戒,能夠如法修行的賢善者,隨順了三世諸佛教導的緣故,我來迎接你。」行者自己見到坐在寶蓮花上面,蓮花就合起來,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在七寶池當中修行,經過七天,蓮花才開。蓮花開後,開啟慧眼,恭敬合掌,讚歎彌陀世尊。聽聞妙法,心生歡喜,證得小乘初果須陀洹,經過半劫以後,就成就四果阿羅漢。這就叫做中品中生行者的情形。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義,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生經七日,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輩生想,名第十五觀。」


  中品下生行者的情形: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恭敬孝養父母雙親,力行世間仁愛慈善事業。


  《詩經》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很值得哀憐的父母親,生下我們是那麼的勞苦,我們做子女的,怎麼可以不孝順呢?這不合道理。所以「百善孝為先」,百種的善行,我們首先都要孝順父母。父母不懂得孝順,你會愛護其他人,哪有這樣的事?


  這個人生命將終了的時候,遇到善知識,為他詳細介紹阿彌陀佛所創立的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妙樂的事情,也是說彌陀導師因地做法藏菩薩比丘時,發了四十八大願,行菩薩道,用行山來填願海等等的事。聽到這些事情以後,不久也就生命終了。


  好像一位身強力壯的人,一伸一屈手臂這麼短暫的光陰,他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經過七天的時候,遇到觀世音菩薩以及大勢至菩薩,聽到妙法,法喜充滿,證得初果須陀洹,再經過一小劫的修行,就成就阿羅漢果。這就叫做中品下生行者的情形。這稱做中輩往生的觀想,叫做第十五種觀法。(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