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期::活動報導-站在文化看出路~再造雪公弘揚儒佛的環境
學會落成心得迴響
戒福、淨域、智高
大德風範正法興
迴響要請佛住世
請轉法輪平心地
訇然一聲開太平
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落成暨皈依典禮興懷二三事 戒福
學會為迎接五月間新會址之落成暨 果公律師授皈依典禮之神聖活動,理事長 戒慧師掌舵及秘書長戒儀擔綱籌畫與戒芳師、戒煜兄等諸蓮友輔助,眾等莫不卯足心力,懷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態,擇論語格言貼切的來說,一言以蔽之即「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依稀記得,不論前一日律師進駐或是日舉行之落成典禮及皈依隆重法會,參與者無不收斂身心,莊嚴身口意之發動,更遑論主其事者二人之凝注專志,戒慎恐懼。事過檢討,瑕疵雖難免除,亦已盡力;在此與眾蓮友共勉,一本初衷「過,則勿憚改」的態度,法蘧伯玉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的精神,持續精進。吾等在老師「慎始」的引領下,宜續將道風經之營之,行之於前之戒慎攝齊行徑,尤宜須在講堂佛堂賡續,凡我蓮友齊勉旃呢。
猶記得 果公師前一日進駐時,僕僕風塵從北京傳戒返台,傍晚時節踏進本會前片刻,因與諸蓮友師長負責迎賓開導持傘,回憶當時忐忑不安心緒,於今依然深刻,師平靜虛懷踏入會場,來不及為師及同行弟子換鞋,已魚貫搭乘電梯上樓,遂逕拾起三雙鞋子,趕忙送至貴賓室,踏入門即跪地俯身叩頭,一雙雙依序為 果公及其弟子呈上,頭朝前尾向後俾便其穿著。回想向師俯身叩首頂禮獻鞋後,跪地移動向二弟子呈鞋,並未起身再頂禮,當退下之際,自反此舉,誠有欠肅敬之失呀。
落成典禮法會在肅穆的氛圍下,拉起序幕, 果公及弟子緩緩進場,步履穩而輕快,待走至主法者之位,屈身跪地頂禮拜佛三遭,威儀銜著風采,剎那間,己身起疙瘩,見其投手舉足俱莊嚴,不知不覺油然生起恭敬讚歎感發之心,感佩 雪公太老師德業有後,也喜法脈生生不息。時日相隔,已難以捕捉一個月前的覺受,亦非禿筆所能盡述啊!
法師登上法座,穩如泰山,說佛法娓娓道來四眾弟子各有專責,出家僧貴以弘法為責,在家居士以護持為要,並舉出歷來護持佛法之中外典型,西土有給孤獨長者,華夏清末民初有許止淨,近有 雪廬老人,彼諸大護法,偉歟!以宋范文正公之詩「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頌之,尚難以名狀呢。繼而闡明儒學,特以論語述而篇第七章「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一語中的,提儒學之總綱,挈中華文化體相用之領,蓋 雪公太老師該章的注疏意旨,乃發古人之未發,其對道德仁藝之訓詁,集孔聖以降之大成,相較朱注可謂過之而無不及,就整部論語而觀其註解,更加周圓融通無礙啊!算來 果公今距 雪公往生已廿五載,講儒學猶如大儒講儒典,且承師意,不禁令人想起二千五百六十餘年前之孔顏師生關係「回也,視予猶父也」, 雪公與 果公師徒一場,吾不得而知是否猶如孔顏關係,但從其開示語,卻讓弟子愚領受到 果公善繼雪公之志也,儒學如是,佛學必復如是,甚至益發深邃宏大,若體會無爽,則欣悅 雪公太老師學業得以薪傳也。
一己興懷論 果公德業及學業之感覺,恐難表達一二,語氣亦難以拿捏,若違禮之處是弟子學之不足也,懇求 見諒; 果公風範行於外,無非是誠于中之老實修行,倘佈於外之言語雖到而動靜之行未及,終究非解行相應, 果公言真為了生死,念佛憶佛當須臾不離,誠我文化學會當頭棒喝,願學會全體時時起而信受奉行。
一切恭敬和合辦事 淨域
走過十年,學會終於有了自己的家,那種寄人籬下飄蕩的心,有了一個安頓之所。人有家一如樹紮根,心有歸屬便凝氣聚力,一個展新的氣象,今天呈現在蓮友的面前。
起家不容易,安家更是困難,這是承先後繼的發展與光大,多少人默默犧牲奉獻,為了就是齊力「培育後進」四字。在落成典禮的前兩天,唐師特別給蓮友一封公開信,除對於辦事領眾者及蓮友義工們,深深表達稀有難得的感謝之意外,並期許大家以「六心」來和合辦事。
此六心是:一、歡喜的心—與大眾結善緣,並藉著共修的因緣結成道義之交。二、感恩的心—感謝三寶加被諸方護持,成就這般好事,讓我們有一個溫暖而又能共學的家。三、隨喜的心—隨喜眾志所成的善法,發起學習的心,學習儒佛正法,這是道場成立最重要的目的。四、反省的心—在團體辦事中難免有摩擦與挫折,透過他人的規勸與自我的覺照,培養自己成為別人學習的對象。五、大悲的心—策勵自己的大悲心,使具有人才的心量。六、成佛的心—時時不忘累積往生上品的資糧,成為十方諸佛護持的對象。
本日的落成典禮,特別恭請埔里正覺精舍及圓通寺住持上果下清律師,蒞臨道場主持灑淨落成儀式,並開示如何傳承與發揚雪廬老人儒佛正見,並舉辦皈依法會與問答。道場與律師緣於台中蓮社,昔時雪廬老人舉辦「內典講座」,律師未出家前為內典班及論語班第一期生,在雪公座下儒佛兼修,這是台中蓮社與一般僅修學佛法道場最大的差別處,也是學會一直以來堅守的修學方式。
果公是國內知名的傳戒律師,但此回到學會來的開示,講述的卻是—「如何傳承雪公恩師儒佛正見」。於憶往中,他特別強調《論語》的重要,也指出此書的總綱在「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十二字中,圓該了中華文化的體相用。志、據、依、游是夫子教人求學的方法,而道、德、仁、藝是所求的實學。道是體,德是相,仁藝是用;前兩者存於內,後二者發於外。仁是用之總,藝是用之別,故夫子學說以仁為本,由仁發藝,以藝護仁,彼此相得。又仁源於德,德源於道;雖道德非中下之人可解,但行仁藝,道德即在其中矣!如此由體達用,用不偏體,中華文化之精神就在裡底。
道德仁藝之內外相得,其與佛學所求和合相契,即是圓該一切。觀於唐師所許六心和合辦道,或就是一個「恭敬心」而已!人若能修得恭敬一切,社會便詳和安樂,還有什麼好煩惱的呢?願今日揭牌的「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聚生六心,成為你我此生的最佳歸宿。
修廣大福—陪侍果公一日 智高
經過一番努力,成就了無盡燈文化學會,五月十五日是落成與皈依法會,特別禮請一代大德果清律師主持。有幸分配在侍者組工作。老師說侍者組除了盡力服侍好老法師外,更重要的是趁此機會,學習如何做好一位侍者。很慚愧由於資質駑鈍,難以提出侍者的修學法供養大家,僅就老師對侍者組學長們前行及服侍和尚心得做簡單的整理。
總的來說,侍者的修學法是很重要的,除應有弟子行相外,亦是師長對外溝通橋梁。主要分為兩方面:
首先是對於自身的學習及增上,分為三項敘述。一是具恭謹之態度與難得之想:有些弟子或信眾,想見師長一面卻困難,好不容易見了面,時間也很短暫,侍者卻能以此身份與師長朝夕相處、奉承服侍,此是與師長結殊勝善緣最好的方式,切不可因相處時間久了,而失去恭敬之心與態度。二是能近距離的學習與觀察:一般弟子只能在課堂上學習,侍者卻能從旁觀察師長大德待人處世的智慧與風範,及自身的修持與操守等,甚至師長一句話、一個小動作都能感動與啟發。三是最易接受師長的傳承:侍者若能用心服侍師長,自然較能趣入師長的內心。有的大德晚年病重,本來說話即有口音,加上病重,口齒又更不清楚,但侍者卻能聽懂大德所說的話,明瞭大德的需求與心意。若能將此運用在聽聞教法上,無論是從福德的累積上或內心思維的細膩度,於經教的體悟與學習有莫大的助益,能傳承師長的心法。
其次是對他人的傳達與溝通,其中又可分為對內及對外,約對內:團體中不乏師叔、伯、師兄弟等,在溝通事情時切記自己的身分、態度與言辭。切不可心生傲慢,或目中無人,認為自己最接近師長,是傳達師長的指示,甚至對長輩亦忘了該有的禮數。即使對著晚輩也保持謙和的心與態度。總之保持求學的心,努力充實自己,切莫生起如晏子僕御意氣奮發的態度。約對外:侍者即是一個團體、道場的門面,比之於國家而言就像是一個外交官一樣的重要。若有外賓、信眾及團體等想要拜訪師長,必定會通過侍者從中聯絡,故在連絡當中,如何展現自己的氣度,態度上不卑不亢、辦事有條理、說話有分寸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因為此時侍者即是代表師長。
在十四、十五日當天的學習,可用論語一章形容果公上人再適合也不過了,即: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如接機、送毛巾茶水,甚至與法師一起用餐,為什麼法師能自然呈現這樣的氣象呢?昔日曾在蓮因寺參加齋戒學會住了兩個星期,當時師父也和我們一起作息,也給人升起這樣的感覺,試想此即「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所表現的氣象吧!法師以比丘戒嚴持不犯來約束自己,豈不嚴乎?所以自然表現出厲(莊嚴清正)、威(有威儀)、恭(恭敬)的形象;而以慈悲心來攝受眾生,豈不寬乎?所以亦自然流露出溫(溫和)、不猛、安(安祥)的感覺。能幫助末學進一步了解聖人的形象,對經文的意涵有進一步的體悟,這或許是擔任一日侍者的所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