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期::佛學幽覽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簡說(三十二) 第五講表 人生三際之抉秘(十二因緣)

流轉觀察是苦諦

逆向觀察是集諦
此滅彼滅是滅諦
無明能滅是道諦

前言
第一講表像是寶藏圖,所藏的寶琳瑯滿目、非常殊勝,第二講表講獲取寶藏的方法,第三講表言要充實前後藏寶處的裝備、建立必獲至寶的信心,第四講表告訴我們安於現狀就是死路,第五講表說明何以安於現狀是死胡同,第六講表明我與有情同受困於現實,對這些如母恩德的有情當生慈悲心,第七講表說明受困的有情分布在哪些範圍,第八講表帶他們一起去採寶。佛經上有大商主帶著商人去海上採寶之喻。第九講表有五種採寶的方法,所得的寶也有殊勝的差別。第十講表從三塗解脫到人天,第十一講表從三界解脫到涅槃,第十二講表從九法界解脫到成佛,第十三講表是修學解脫道的環境,第十四講表講人生難得又無常,要當下修學解脫道。
 
第一表猶如核心,第五表猶如街亭,是很重要的轉折,第四表生起出離心,但若沒有出離的方便,則不知如何出離,第五講表對修行正見有極大的幫助。龍樹菩薩《中論》二十七品中,第六品特別講十二因緣,可見其重要性。
 
上來已將第五講表以三世兩重的方法講完,但是第五表又可以再分為了義與不了義的說法,依照大乘了義宗義的說法,第五表可以說是兩世兩重,也可以說兩世一重,實際上只要一重就解釋清楚,不需要到兩重,以下一一解釋。

十二因緣從無明來,無明就是煩惱障(人我執、法我執,即根本無明),產生業果愚(枝末無明,不能生起由業感果的勝解)、真實義愚(根本無明),愚是顛倒執著義,是輪迴的主因,業果愚是顛倒執著業果,不但不信解斷惡修善才能離苦得樂,更有甚者對業果知見的毀謗,而真實義愚是對空性義理顛倒執著,認為有自性,至於其它的愚在小乘部派叫做非染污無明,非染污無明不會生起煩惱,不會成為輪迴的因。

無明:「如播種者」,因為無明是推動的力量,因執我而愛我,愛我就會去造作,沒有無明就不會去造作愛我的業,為了讓我樂而有身口意造作,造作(行)就是播種。

:透過造作而有後之苦、樂果,猶如播下種子,未來成熟果實。在業果愚的攝持下,所播的種自然是顛倒、損人利己、毀謗因果的,所造的業自然就是「非福業」。了凡先生遇到雲谷大師前,沒有正確的知見,就改不了命運,正確的知見要靠聽聞而得,透過雲谷大師一席話,他認知到斷惡修善才能改變命運,而且要有斷惡修善的方法與見地,才能真正的斷惡修善。沒有正知見時,就算他是好人,都無法改變命運。

在真實義愚的攝持下,造善業為了來世得人天,這是「福業」,為了生到色界天跟無色界天,所造作的業就是「不動業」,非福業與福業都叫作「動業」, 四禪八定的業叫作「不動業」,即造作此業不會轉動,禪定功夫好的人,死後生禪定天,不會到其他道,也不會墮落,因為修學禪定者得到輕安,得到很大的快樂,這種快樂是世間無法比擬的快樂,所以他投生的力量強。歸在真實義愚是因為他們還是為了愛我,為了讓我離苦得樂而有禪定修學。

:猶如「播種於田」,種子是業,心識是田,業種子播在心田裡,將來會在田裡收成果報。由無明所造作的行,會留下業習氣的種子,播種在「識」,識分成「因位」和「果位」,無明、行透過愛我去造作,造作會成為另外一個輪迴的因,造作出一個有能力跟父精母血和合的心識,但這個心識還沒生起,還沒去投胎,故叫做「因位識」。舉例來說,此人造很大的善業,臨命終見到勝境,快樂逝去,此愉悅的心識讓他投生善道。反之造惡業,臨終遇到寒境,渴望取暖,若沒有被滿足與引導,這個想取暖的心會引發他前面所造的惡業成熟,成為投胎的心識,他就投生到炎熱地獄,若此人臨命終感覺熱,生起想取冷的心識,若沒有被滿足與引導,就可能帶他到寒冰地獄,臨終就是如此可怕,所以在旁邊護持者一定要想辦法引發他的善業。

從無明、行到因位識,是能引支,能引支是今天或是今生造作了很多的心識,但是不知道哪一個心識會在臨終成熟,比如今天布施的心識,可能會在天堂成熟,罵人的心識,可能會在地獄成熟,哪一個心識會先引發到哪一道難以了知,故臨終就像搖彩。能引支、所引支是一重因果,此之因位識含藏生果(識、名色、六入、觸、受)的能力。

名色:父精母血與投胎心識和合,此時是一團胚團,僅有生理現象,謂之色,相續的心理現象謂之名,在三十八週住胎的過程中,六根漸漸長成,能入境界。

六入:六入是「身差別」,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的差別。

:出胎後接觸境界,根、境、識觀待和合,但觸也可能是在胎裡,例如母親蹲著洗衣服,肚裡的小孩就不舒服,這就是觸的感覺慢慢生起,胎教就讓他感覺到環境很好,痛苦的感覺減少,潛移默化,氣氛好,生出來的孩子就特別安定,可見環境的培養非常重要。

:受從觸來,境界上的種種受用,觸悅意而生樂受,觸不悅意而生苦受,觸中庸而生捨受,都跟業有關係,悅意境生樂受,觀待已滅的善業而有悅意境的生起,由之生樂受,其次觀待不悅意境生苦受,是由已滅的惡業而來,總之觸境生受都沒有自體性,隨業生起。

:觸受不一定生愛,沒有無明的推動則不生,有無明的推動,才會由執我的心去產生貪愛。觸受聖者一樣有,因為觸受觀待業而來,差別在於聖人在觸受當中不生愛,而凡夫會生愛。講義上的觸受是講果位識來生的觸受,即下一生,因為果位識的觸受還未生起,不會有觸受生愛。

愛、取、有:愛取有三支是能生支,是因的部分,愛是對苦樂捨三種境界產生乖離、不離、不壞(希望此境界不壞而愛),由無明(執我的心)相應的觸受樂境而生愛,取是愛的增上,分為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欲取是對樂境有好樂心,見取是非果計果,即我認為這個果很好,產生好樂,例如我想生天,或我想把神我逼出體外而得涅槃,是對境界的愛好產生強烈的追逐。戒禁取是非因計因,見取見跟戒禁取見都曰外道說,外道追求目標是很厲害的,能夠一生在恆河邊修苦行,無怨無悔。我語取是對五蘊身生起一個真實的我的想法而執取,亦即名言上取五蘊身有一個自性的我,有自性的實體,而貪愛自身,生起上品的貪愛,滋潤業力,開始計畫、籌謀,策動身口意去造作,叫做「有發芽能力的種子」,愛取如種子灌蓋施肥,使業種有生果的能力。造作無數投生的心識,由臨終的愛取滋潤某個在心識上由無明、行所薰下的識種去投生,由愛取潤心識上某個無明所造的業種,此與平常一大堆的愛取不同,取決於臨命終。故平常要經營重業(內心裡最看重的)、近業(接近臨命終時,那些力量強的業)、習業(內心哪個業串習最多)、念業(內心的念頭決定去向)。

不動業那一分的愛取,有能力讓不動業成熟於下一生,因為修禪定帶來的快樂太強烈了,世間的享受完全看不上眼,修行修出法喜,人生開始轉變,愛取的那分潤業強而有力,即使臨命終障礙重重,都不會受影響,大德就是如此,這就是愛取的力量極為強盛。

臨終的愛取會讓心識當中某個種子有生果的能力,心識業種無量它先成熟,如彩券的搖彩,去潤善業的愛取,一定是對善法有強烈的好樂,這種力量來造作善法,格外的有力。

生、老死:生果以後就有生、老死,繼續輪迴。

綜結上述,第五講表一般來講分為能引支、所引支(一重因果)、能生支(因)、所生支(果),加起來是兩重因果。而能引支、所引支是這一生,能生支、所生支是來生,可是能引支、所引支是指未來的果,未來的果是我這一生所造作的,當能生支潤到所引支,所引支就變成所生支。

無明、行、識三支,愛、取、有三支,合為因位六支,此生圓滿,代表我這一生因為執我的心造作很多的業,引導我去投生,能生支就是我特別會對某一業產生愛取,業會在來生成熟。而所引支、所生支是來生的業果,有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共六支,有因位六支及果位六支,果位六支是來生圓滿。 (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