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期::活動報導

學習地藏經有感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緣觀待因方生效

因若無緣難生利
因緣會遇難思義
經教聖言原思真
 
在地藏經裡包括閻羅天子及四方天王等眾,都曾請問世尊,為何眾生被救度之後還繼續墮落?首先要很明確的認知,有情無始劫來一直在沉沉浮浮,偶爾被度脫之後卻又墮落,其原因全部要歸咎於自身。因為佛菩薩雖有能力把我們拉拔向上,但是之後卻仍然志性無定,煩惱因蔓不斷成為日常,以至於造善不能持續,造惡卻增長廣大,甚至最後永處惡趣,佛菩薩都沒辦法。
 
既然這是自己造成的,就唯有靠自己才能改變,不要有幻想,認為真到急難險處念佛求加被就好了。佛菩薩最多衹能保我們一時,永世的問題,要我們自己去面對、解決。
 
這一篇文章先談斷惡的部分。一般世俗的人就罷了,為何學佛的人,知道因果的道理,但惡的事情卻往往在自己有意無意中就造作了?主要原因是我們太輕視、或嚴重低估了我們對治煩惱的能力。要扭轉這個現象的關鍵起步,在於自己要能隨時有覺察的能力。每天定量定次的練習數息觀(或流行的正念冥想),能幫助我們強化在日常對境當中啟動觀照的能力,警覺到自己是否煩惱有在生起。
 
同樣重要的就是要認識各種不同煩惱的形象,可以先用十善業以及百法明門裡的六大煩惱和二十隨煩惱作為標的,去體會並熟悉每一種煩惱和業生起時的自身生理與心理的狀態。同時也要去認真體會觀察,在面對哪些不同樣的境界當中,會造成某一種煩惱的生起。越能細節的認識敵人以及引發敵人的環境,越能幫助我們在敵人及境界出現時,儘快的認知。若配合著觀修各類煩惱會造成的可怕後果,養成對煩惱「如惡惡臭」的直覺本能,更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透過持續的練習,讓自己覺察的能力變得敏銳,而覺察到煩惱生起時,也更能猛力的警醒,使之不再蔓延,此是修行紮實的基礎馬步功夫。個人學佛得不得力,道場有沒有道風,除了研讀經典的數量以及與人相處的恭敬謙退之外,這也是重要的自我評量參考。
 
此外我們也要培養跟三惡道特別是地獄道不相應的氣質。地獄的氛圍是剛硬,冷酷以及熾熱,我們就要努力養成柔軟、溫和與清涼的心境。
 
慈悲心的修學非常重要,可是要能讓慈悲心不退,每天觀想眾生如母或者是自己唯一的愛子,可能力道會有不足,因為這樣的觀想都不是現量的呈現,若不善學,時間久了這些觀想或念誦往往也可能變成滑口而過。
 
我們要先以每一個會比較頻繁相處的人(例如公司同仁、朋友;跟自己關係親近的親人先不包括在內,因為那比較容易練習)作為對象,細微敏銳的體會對方的心境與曾經的經歷,試著真正看見對方、與之共情。
 
共情能力的培養很重要,菩薩四攝法裡的同事,應該不僅解釋為和對方共同造作、共同經歷一些事,還要包括在過程中能用心眼看見對方,體會對方。若缺少這一部分,同事之後可能彼此還是陌生人。
 
透過慢慢的練習共情,即使對方某些個性是自己原本不喜歡的,我們會覺察到,在與對方相處時,心中開始帶著一份柔軟與溫和。假如與周遭的每個人相處時心中都有柔軟的心,那就會累積變成我們的氣質了。此外,懺悔與反省好像與柔軟無關,但若真的有心懺悔反省,心態上都有著柔軟的一分,常能如此也能幫助我們更少地犯過失。
 
心清涼的氛圍某一部分與理性思維脫不了關聯,因為理性思維時熱惱不容易起現行。所以我們要養成不以感受,而是以理性思考去面對境界的習慣。面對境界第一時間一定有感受甚至煩惱的生起,但我們就要覺察到,並能用思維來替代。
 
其中不可避免的牽涉到我們要養成廣學的好習慣,若缺乏相關聯的知識背景,面對境界時,我們即使想思維也無能為力,或是有可能用錯誤的既有成見與經驗(鐵錘)去應付。學而時習是《論語》裡的開宗明義,我們若能每天花三十分鐘在不同領域去累積並消化知識,不光是心中常生歡喜,也可以運用他們作為跟這個世界打交道最好用的工具,對境時用思維而非感受的能力也可以慢慢任運的發生。
 
末學期許透過上述的練習,自己的煩惱能不滋生,惡能慢慢減少,心能變得柔軟溫暖,對境時又能清涼的面對,造善的能力也在慢慢增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