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期::專題研學-聖者的祕密~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探源-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簡介

(九)周利鼻根

 時哉

懺業數息修勝觀 鼻根圓通智慧開
對治愚癡有良方 原是佛陀大慈悲
 
寅二周利鼻根
 
在彌陀經中所述周利槃特迦,是十六尊者裡忘性最強的弟子,經過修持成為義持第一,能夠正確無誤憶念攝持法的義理。
 
周利槃特迦何以事先努力多聞及誦持都記不住呢?因為周利槃特迦在迦葉佛時代曾為三藏法師,對於弟子卻吝惜不肯教授,所以造成此世愚癡的果報。或云,往昔曾經毀謗般若,所以生生世世對教法沒有聞、思的能力,無法對治這樣的愚癡相。
 
卯一作禮陳白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周利,此云道生,槃特迦此云繼道,其母兩度隨夫出國,西域民俗,女人若要生產,必須回娘家,第一次產時,行至半路,於大路邊生子,遂名道生(周利槃特迦兄長)。第二次要分娩,又是倉卒不及,於小路邊生子,名曰繼道,相繼乃兄,於道路而生,故名繼道。
 
卯二陳白之言
 
辰一因闕誦持
 
        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
 
尊者自說缺少誦念與義持,在佛的座下,僧眾所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聽經、聞法、誦持,周利槃特迦為何說闕誦持?是指不管如何努力誦持都沒有用,水過無痕,讀完了就忘了。
 
無多聞性,亦是聽完了就忘了。佛每天講經,難道周利槃特迦沒有在現場聽聞嗎?並非如此,耳朵聞是否成立為聽聞?聽聞以後能夠了解義理,方稱多聞性。此處是不管周利槃特迦怎麼努力誦持、多聞,都記不住義理與文字,無論多努力都沒有用。
 
周利槃特迦往昔吝法而感得此報,這與很多大德待機而說是不一樣,譬如擁有寶物者,若沒有遇到識貨人,必定不會將寶物拿出來;法也是一樣,一般人看起來是不值錢的,但對大德而言,是無法想像的份量。一般人或許覺得法沒有什麼價值,但對法有體悟的人,是拼命地去保護這樣的覺受。
 
周利槃特迦出家後憶持如來一句伽陀,伽陀就是一四句偈,此伽陀是:「身語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然一百日內誦念,連一句伽陀都記不住,更不用說四句。第一句之身語意業不作惡,記住前面四個字時,已忘記後面三個字,記住後面三個字時,已忘記前面四個字,就這樣一百天,幾乎沒有進度。他的哥哥命他還俗,他在極度悲傷下想要自殺,釋迦佛示現為樹神訶責他,不可有輕生的念頭,應該要自責而非自殘,佛示現佛身希望周利槃特迦再繼續修學教法,並親身教導,要他先念掃帚。學會念掃帚之後,再改成除垢,繼續念誦。周利槃特迦每天以掃帚來除污穢,久而久之,終於了解是除去心裡的塵垢。古人有云:掃地掃地掃心地,愚人掃地不掃心,智人掃地兼掃心,人人若把心地掃,處處無非是淨地。
 
周利槃特迦最後以無相的掃帚,掃掉了自性見,證得阿羅漢果。
 
辰二奉教調息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
 
此處說明釋迦佛如何教他證果,當周利槃特迦服侍僧團,已將他宿世的障礙漸漸消除,善根漸漸萌芽時,此時佛再教他調息觀修,由此可知愚癡沒有關係,只要肯聽佛、師長的教誨,此種愚癡是可以被救拔的。若是堅持己見,不聽勸解,以自己的意見為主,此種愚癡就算佛再慈悲、再有善巧方便,智慧再殊勝,對這一類的愚癡眾生還是沒辦法教導。
 
佛是如何教導周利槃特迦呢?經文:「教我安居,調出入息。」安居是修止修觀的前方便,講究的是:一、住處不是瘟疫區;二、無盜賊擾亂;三、無虎狼出沒;四、衣食與法本容易獲得;五、住處寂靜無種種的吵鬧。
 
其次將心安住在息(呼吸)上,由出入息的風相下手調整,讓自己呼吸不要有風相,若為人粗俗,則呼吸急促、大聲,此人必非有用之才。其次對治氣相(呼吸結滯相,是一種氣不順相);第三、遠離喘相(即是沒辦法吸到底、吐到底),若能吸到底、吐到底才是真正的調息,調息當遠離風、氣、喘三相,佛門數呼吸修學法,謂之數息觀。呼吸時出入要靜,吸到底、吐到底,沒有聲音,也沒有停滯,此時人很容易就靜下來。
 
由此可知周利槃特迦此生忘性的原因,除了宿世謗法的障礙現起,又因為內心過於散亂,所以不論如何誦持、聽聞都記不住經文與法義。因此釋迦佛除了要他懺悔修善外,並教以數息觀調散亂心。今日之學生內心浮躁,所學不過表面!
心已安住時,還要對法義觀察,方有破惑的力量。止(安住)下只能伏惑,須在止上修觀,才是煩惱的正對治。
 
尤其在止上分出一部分的心力觀察呼吸的自相,是勝觀。如何是分出一部分心力?例如老練的開車者,能在開車時分出一部分的心力聽音樂,或與他人閒聊。同理當止的工夫成就時,能分出一部分的心力作觀,能得佛法真實受用。
總之佛法不是談玄說妙,對世間財、色、名、食、睡追求的覺受抓住,拿來對正法的追求,則成佛有餘!
 
經文:「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以呼吸為所緣來觀察,觀察彼之微細,首先是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從呼吸當中,體會世間的生滅原是剎那遷流,生命就在吸進、吐出當中維持,當這一口氣斷時,生命就維持不住,而生命所攝持的眷屬、財位立刻消失,生命不過是剎那剎那中延續,危脆不實。
其次觀察呼吸的鼻根有無自相?鼻根不可能自己生出嗅的能力,須觀待香塵才有,若鼻根自己能生出這樣的能力,則不必香塵就可以嗅出各種味道。鼻根辨別的能力無法自己生,必須觀待香塵而生,所以鼻根自己生出這樣的能力是不可得的。其次,鼻根要觀待鼻識才能生,為什麼?若沒有第六識以氣息為所緣生起鼻識的話,則鼻根也無法生起作用,所以入定的人鼻識不生,鼻息亦不生。如廣欽老和尚在山中入定時,眾人已探不出鼻息,若非弘一大師彈指請老和尚出定,恐怕早已被無知者火化。
 
所以鼻根的作用在塵上、在根上找不到,第六識可以生起鼻根嗎?若可以,則不必香塵外境就可以生出鼻根聞到各種味道,事實不然,須觀待香塵、鼻識、意識的同時,浮現鼻根的作用。
 
以鼻根為所緣尋覓出入息,鼻根的自相不可得,微細的出入息其自相亦窮盡,心識之前的境界無一法可得,空蕩蕩。諸行剎那,只不過是觀待中生起,生命是剎那剎那的延續,只不過觀待呼吸的生起,一切法都是互相觀待,尋覓一切法的本質時,通通看不到。鼻根顯現如同水月般的浮現,在鼻根的滅法上看不到鼻根,在心識上看不到,在香塵上看不到,鼻根只是被浮現出來的,一切法都是如此。
所以觀待鼻根的呼吸產生一個我的感覺,自相可得嗎?誰在呼吸?我在呼吸,連鼻根的自相都找不到,觀待根生起我的自相又可得嗎?
 
辰三開悟得果
 
        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
 
此時其心豁然開通,由鼻根自相不可得,能通達一切法,皆無自相可得。阿羅漢能在一法上通達空性得大無礙,並以比量得知其他法皆如是。佛則不只在一法上通達(現證)空性,亦能在其它法上現證空性。
 
其心豁然得大無礙,或是在見道位,之後得漏盡成就的是阿羅漢的無學位。見道位破遍計執,阿羅漢則是破俱生執。破遍計執是指外道宗義不能引他入非理,所謂神我、自性我、大自在天我、能背負五蘊的我、以心識為我等,這些邪宗義都不會迷惑此等證悟者。
 
雖破除了遍計執,俱生執則未破,依人我、法我生起的俱生執,是從無始劫來串習到這一生,要不斷重緣空性方能破除。
 
漏盡是指能證得破煩惱障的滅諦,安立為漏盡,此時煩惱已盡,亦即破除了俱生我執。是故俱生我執未破的人,仍然會生煩惱,只是起煩惱的力量很薄弱,不成為入三惡道的助緣。所以初果位是入聖流,絕不墮三惡道,永遠離開三惡道的果報,在人間天上來回,最鈍根的,人間天上七番來回,必證四果,出離三界。
 
辰四蒙佛印證
 
        住佛座下,印成無學。
 
在佛的座下報告修學的心得,佛印可他為無學道的阿羅漢,將過去當三藏法師攝持法義的能力引出。此時釋迦佛命尊者當比丘尼僧團的導師。但是這些比丘尼不知道周利槃特迦已經將宿世的業障破除,所以當釋迦佛宣布他為導師時,比丘尼們非常難過,覺得女眾的宿世業障已經很重了,佛陀何以派這樣愚笨的人來指導他們?在周利槃特迦要來說法前,將法座堆成三層樓高,並將樓梯撤除,準備看周利槃特迦如何登上法座說法。當天,周利槃特迦來了,先向法座禮拜後,彈指湧身入虛空,示現種種神變後坐在法座上,開始說法,將前所念誦的偈頌說上半天,才說完第一句,大眾歎為觀止。
 
卯三結答圓通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反息就是反觀鼻息,鼻息是從鼻根出入,所以以鼻根為所緣循空。就是尋覓鼻根的自相了不可得,證悟鼻根自相空,是周利槃特迦入空性的第一法。(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