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期::專題研學

樂天知命的行道者—孔門十哲之三(冉伯牛)

心亞整理
斯人何以有斯疾
原是天命不怨尤
感嘆蒼生無厚福
聖賢受困魔風光
 
冉伯牛,名耕,字伯牛,春秋時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生於魯襄公二十九年。是孔門最早期的弟子之一,少孔子七歲。
 
塑像的冉伯牛有著倒三角的臉型,削瘦的臉龐留有鬍鬚。身型清癯,雙手撫琴,態度沉穩如有所思。
 
塑像背景的他時年五十六,正值魯哀公四年,冉伯牛隨孔子周遊列國至陳蔡。當時吳國伐陳,楚國出兵救陳,聞孔子在陳蔡之間,便派人來聘孔子。孔子將往楚國,陳蔡二國大夫惟恐楚國重用孔子以後,將危害他們,因此共同派人圍困孔子,以致七日斷絕糧食。跟隨的弟子喝著沒有米粒的野菜湯,面色皆很疲憊,很多都生了病,起不來。子路見同門師兄弟,是以孝弟忠信為實修之準則,但仍遭受到這樣的災難,心中為這些師兄弟打抱不平地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此時唯有冉伯牛與夫子心平氣和地於房中撫琴、吟唱。
 
孟子於《公孫丑上》嘗言:「冉牛、閔子、顏淵,善言德行。」冉伯牛是孔門德行科之一,而孟子將他列於首席,可見冉伯牛在孟子心中之地位。又言:「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伯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如此看來,冉伯牛已具有聖人的全體,只是規模未廣大而已。
 
冉伯牛晚年得了麻瘋病,孔子心痛地前往慰問,因當時醫學不發達,誤認此是會傳染之疾病,故家人不願請孔子入屋內,孔子從窗戶伸手握住冉伯牛的手,傷心難過的說:「沒道理呀!這麼好的人,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呢?這麼好的人,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呢?這是天命呀!」
 
由夫子感傷惋惜之話語中,可知冉伯牛之賢。但古賢有言:「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為何危言正行之冉伯牛會得如此疾病呢?夫子語中之天命又是何義?又何謂天命?堯有丹朱、舜有商均、孔子晚年喪子,傳孔子大道之顏子早夭,難道有賢德之人就這樣默默忍受這些逆境嗎?天道何存呢?
 
禮記中庸篇云:「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君子無論現前所處之環境是順是逆,皆是最吉祥之時機。何謂也?堯有游手好閒之丹朱,舜有不聰敏之商均,乍看之下,是何等大之逆境,此二子皆無法統領一國,但也如此,方能成就禪讓政治之大業。孔子晚年喪子時,其孫子思才周歲,孔子如何將己畢生之學問傳受予他呢?但也如此,眾弟子為報答對夫子之孺慕之情,竭盡心力地教導子思,曾子更是細心的教授,方能成就子思傳承大道之大業。顏子死時,夫子頓足捶胸地說:「是老天要亡我呀!是老天要亡我呀!」但仔細想想,若真由顏子傳承道統,那後人會覺得,只有才智雙全之人、對夫子之學問無所不悅之人,方可學習道統,如吾等愚笨之才,哪有輪到我們的份呢?但傳承道統的卻是愚直、每日三省自身、按部就班之曾子,這何嘗不是天命呢?讓所有愚笨之人,能提起自信,只要能照著曾子之方式學習,那有不成就之道理。故曾子傳承道統不就來得比顏子傳承道統來得殊勝許多嗎?
 
唯有如同冉伯牛這般賢才之人,方可稱得上「天命」。伯牛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配祀孔廟,宋度宗封之為鄆公。(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