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活動報導-道藝春秋觀瀾~丁亥年江逸子老師國畫塑像作品展
知音~導覽十哲有感
傳線
千古勝會師資合
表彰聖道分四科
後人依彼窺堂奧
道統能傳世代興
九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至十二月二日,有幸參與道藝春秋~國畫塑像展,係一生難得經歷的藝術饗宴,並忝為該畫展之解說員,為人解說亦是傳道之角色,深感責任重大,也深深體會宗聖每日三省吾身其一之言「傳、不習乎?」畫展前將中國繪畫理論史、論語畫解、永恆的光環、史記及論語相關篇章,更旁及無量壽經、敦煌變文、大千先生畫冊等溫習之、涵泳之、悠遊之,再次證實教學相長,溫故知新,給予人者己愈多,數場解說下來,收穫滿滿,略述一二如下,以就教師長、方家、識者。
畫展既名為「道藝春秋」,即見江老師將藝扎根於無限寬廣的道,符合藝之極,仍以回歸藝之根。藝如盛開之花朵,還得種在既高明又博厚的中華文化之土壤上,此高厚的土壤,是釋儒道千年積澱而成。播種其中,所託便高,所傳達便易入人心而不阻隔,如是理念,不知有無契合江老師之心,而此游藝耕道之作,今世已不多見呢!
耕藝而源於道,自古有之,儒家肇始夫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之說;道家濫觴老子「滌除玄鑒」,批覽畫史,如姚最、張彥遠、宗炳、郭熙等;而敦煌寫經體回向眾生及石窟壁畫、造像,以庇佑群品,從曹魏迄隋唐,可見彼三家教化人心之作,其緒未嘗斷也。道與藝兩端之橋樑,是靠德與仁的實踐,德與仁如階梯,而拾梯之道,端賴禮與樂,故曰「克己復禮為仁」,又曰「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更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樂不分家,詩注入藝,更是中國藝術之特色,迥異於西方!大概言之,問禮圖、問樂圖、二聖十哲塑像等弘揚儒道;寫山水等闡述道家自在精神;斷臂求法、菩薩像、蓮花圖與人物勾勒如無智亦無得、湛然君子、李翱問道及經變圖等殷切述說佛悲智救脫眾生之赤心,如是理解,不知有否背離江老師之心?
展場中塑像孔聖安於中央,兩旁為雪公及冉耕,皆聖之流,如是安排,頓生典範何其重要,我中國文化因有孔聖,立千古之木鐸,教化萬古生民,其功何其厥偉,同釋迦佛所言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故講經說法三百餘會。而後人以孔聖、釋迦佛為楷模,畢生跟隨的永恆的導師,可知典型所引出之勇悍力,何其深遠壯美!如是內涵,我從畫像中約略讀出江老師承載之心意,也將這樣的體會,如是導覽聽者、觀者、思者。
聖學道統之繼承者—顏子,是孔聖侍者,步趨聖人左右,而近距離親近聖者,最能體會聖者氣象,修行也最易成就,難怪十哲中曾為侍者就居其半,餘有子路、閔子、子貢、冉有。彼顏子之才,庶乎屢空,是唯一曾得夫子讚為賢者之人,「賢哉!回也」。是老老實實之修道者,其精進之行有「其心三月不違仁」、「不遷怒、不貳過」,連夫子也稱讚其好學。如是集眾德於一身之賢者,江老師如何造像?所謂相由心生,江老師了知顏子之德,捕捉顏子最殊勝之處,就是謙德三昧,拳拳服膺之神情,呼之欲出,這般說法,不知有無逾越?
為講說十哲,共修會收集之資料既完備,科判之開展對義理之闡釋尤獨到,而自己為解說之便,特地將其年序作一排比,赫然發現顏子與子貢年齡相若,前者小孔聖卅歲,後者小卅一歲;而子夏、子游、曾子俱為師弟,彼三人均小孔聖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歲。孔聖將二人作一校量,既合情又合理,蓋以彼等年相仿,志趣又相同,賜雖名聞列國,對同門師兄知之甚詳,無怪嘆曰「何敢望回」,彼真不如,非客謙也。同倫尚有閔子,亦以德行著名,想到閔子腦海裡馬上浮現「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那包容的心,那忍辱的心,感動時人,不禁讚歎「孝哉!閔子騫,人無閒其父母昆弟之言」,談起此段遺芳,常感動自己的心靈。樸質的心地,經聖教的洗禮,容光為之煥發,為政時不多言,言必有中,「仍舊貫」一事夫子尚稱許;而雪廬老人提詩:「一灣汶水先生志,兩岸蘆花孝子心」最足刻畫其一生行誼,吾觀此像,不正顯露其含忍及高潔之容貌。
看子路,在十哲中屬年長的大師兄,小孔聖九歲,江老師塑其年輕之像,愚以為取其孝行之心,眸子見焉!手拉冠纓,令人想起,孔悝之亂,非但臨危不懼,更且臨死不亂,真不簡單呀!屈膝手握寶劍,彰顯其在孔門弟子中之軍事專長,一像能具足多面向內涵,正突顯江老師之功力呢!閔子騫與子路二位在家俱為孝子,出則為良才,正是樹立忠臣必出孝子之門,政治清明有何難,只要擷取良好傳統政治經驗,多進用孝子,必能造福百姓,閔子曾為費宰,若不是有政績,季氏豈會派使者再邀請重任費宰,而子路為蒲邑三年,孔子讚許他有恭敬、忠信及明察,斯二子亦驗證夫子之言: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導覽此二人,我有如是之看法。
仲弓即冉雍,與冉求同一年齡,長顏子一歲,分屬德行及政事科,論語記載冉雍共七章,若速寫其人,「厚重簡默」四字可斷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厚可當之;「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穩重可許之;「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為政重簡約足稱之;「仁而不佞」,非默而何!以此四德觀察,就是一個難得的從政人才,故曰「雍也可使南面」啊!仲弓之像有陽剛之美,陽剛之極,如天地之不言,默之真趣,此像蘊含著呢!
求也藝,此藝非今日時下之才藝,指其從政之博藝,兼軍事、內政、經濟等之才藝,孔聖答子路之問,謂成人之一要項,當具備冉求之藝;又稱揚與子路皆是從政之具臣,夫子評弟子真適切,不過亦不及,不稱彼等為大臣,由是可見。而求也退,求畫也,鳴鼓攻之,勉求勸阻季氏伐顓臾,弟子之過失,在聖人眼中是躲不過,秉持以賢責之,為人師者當不會縱容弟子之過,思及此,此又是聖人立下師者之典範也,同時也彰顯求之可教也。塑人像,尤其塑哲人之像,重其眸子,重其神情,理之然也!彼求之行相,江老師到底要捕捉為何?其成於胸之相,私意在呈現其謙退受教之質,一言以蔽之,取「退」也,如是說法,師孔聖學琴於師襄子推測文王操之法,不知有無差錯。
不只求之質可教,群弟子七十二賢應皆可教也,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經過聖師裁之皆成材成器,進而不器,可謂昭著呢!如是思維,十哲中之宰我,孔聖斥糞土不可用來杇牆,責「使民戰慄」之失言,訓正「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又反問「食乎稻、衣夫錦,於汝安乎?」又告知何言「井有仁焉,仁者從之也?」上引用論語之對話格言,解之不慎,無一不是傷其行相,宰我之像前解說牌寫著:「屈己明道」,善哉其言!想像宰我之詼諧調皮,塑其像不知是否取此意?
子貢是春秋時代跨國的大企業家,有億則屢中之本領,富貴學道難,於子貢則不然,篤好聖人之學,讚歎聖學如萬仞宮牆,不入其門,無法親睹「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且入門者已寡,遑論登堂入室。且護持聖人不遺餘力,一生捍衛聖人,當陳子禽以為子貢賢於聖人,立即告知說話不可不慎重,吾夫子「如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又遇叔孫武叔詆毀孔聖,也馬上反駁吾師仲尼如日月照耀眾生,不可毀害,徒見其不自量。夫子往生後,弟子心喪三年,獨子貢廬墓六年,若非崇拜夫子至極,焉能如此?子貢之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孰能如是得到高才弟子這般仰望深慕呢!夫子之德:溫、良、恭、儉、讓,子貢知之最切,又知夫子聖且多能。又知夫子融文武之道,後人譽為集上古文化之大成,如是成就,何以致之?源於無常師啊!上為略述子貢所知之夫子,夫子亦知子貢,說他是「瑚璉」,廊廟之才也。師與弟子相知至深。而子貢不負夫子之教誨,雖富但好禮,且胸懷博施濟眾之心,終生步趨聖人之仁道,這樣的成就,其用心在賜之自信,自許自己可成宗廟禮器,塑像手執玉珮,令人聯想起「瑚璉」,正象徵其氣度、器宇、器識。
深知詩味的商,孔聖不在世時才邁入而立之年,從論語記載中之格言,令人不得不驚歎他是一個早慧的天才,與夫子論詩「巧兮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夫子答「繪事後素」,這位後起之秀,語出「禮後乎」,煞是驚人,連夫子不禁讚歎:啟予者商也!說這樣的話,可想見夫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樂!不獨詩,有不同凡俗之體悟,對學之體認,重真實的學問,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不正說明實學貴在行,且子夏自己如是好學「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從是語,得知深諦。一生不忘師教之核心價值,何以證之?「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傳聖學知先後知始卒有次第,難怪能將聖學傳布開來,子夏塑像左手托著簡冊,右手推著簡冊,內心深處自我擔當聖學之傳播者,受聖人之託付,要將聖學大力推展,我如是解讀。
十哲小老弟言偃,嫻習禮樂的子游,三十不到,治武城,弦歌不輟,夫子眼見年少子弟,能將禮樂傳承,微笑說「割雞焉用牛刀」。與子夏同列文學科,年齡又相當,相信在與商共學之過程中,互相切磋砥礪,在聖學大道上相互扶持、相互討論,二人均可充當聖學之傳導角色,不同其他師兄弟,堅守聖學禮樂範疇之鑰匙。子游塑像之異於他哲,一日細細趁導覽之隙,眼睛突然發現其髮簪乃由右向左插,繼之與同道交談,塑像也是左手執禮器,此一安排,足見江老師之幽默,要考考大眾之觀察力,觀察力之培養何其重要,百工技藝之成就賴它,聖學之成就亦靠它,孔聖也曾考此年輕子弟,「女得人才乎?」江老師也設問諸君,女發現言偃是左撇子嗎?
十哲十氣象,一哲一味道,十位皆是我等立身之大補丸,汝食之否?淺嘗或深品,皆可獲益。親近之,吸其一氣,吸其道氣,來改變吾等之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