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期::專題報導-聖人後裔~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教授
奉祀官府傳承的必要及意義
傳線
文化孔家兩不分
尊孔能令文化興
人心向善受教化
近悅遠來經濟興
謹臚陳本會「對奉祀官之傳承及促使奉祀官府積極作為」之芻議:
一、重視中華文化不害台灣文化的發展:
台灣文化它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個人淺見以為從台灣歷史的發展,可知它包含原住民、漢民族、荷蘭、西班牙、大和民族文化等的集合體,而細繹其內涵,莫過漢民族之中華文化,以其時間最長且文化內容最豐富,不重視中華文化,甚至忽略它,有識者均謂極端不明智。
二、中華文化之精髓在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自漢後,便成為中華文化之傳統主流,歷經各朝代更迭,或衰落,或振興,或鼎盛,惟始終不曾減損其對世道人心的影響,尤其是歷朝之士,不論在朝居野,俱能發揮中流砥柱之典範,達到安邦定國之使命與成效。而論其師法源頭,便是世代推崇之至聖先師孔子,是以震旦歷代君王,縱使是異族統治華夏,也皆能飲水思源,優孟衣冠,榮耀孔子之子孫,封其爵位為「衍聖公」,不曾墜緒;直至民國成立,改為奉祀官,一脈尊重聖人之後之精神,更表彰政府重視孔家及儒學。
三、傳承奉祀官爵位以與對岸於世界各地遍設孔子學院以標道統:
對岸自文革之批孔揚秦,導致民生塗炭,神州大地子民為馬列思想所取代奴役;自改革開放以來,引進西方資本主義,漸漸國勢增強,惟世道人心,未與之俱進。近年思重振儒家雄風,於寰宇各國遍設孔子學院,從大歷史角度來觀,我等慶幸其改易,惟馬列遺毒一時無法夷盡,簡體字更是與中華文化一刀兩段,成了斷了線之風箏,一時在傳承道統上力猶未逮。
反觀我復興基地,雖經歷八年政黨輪替之去中國化,連帶亦漠視儒家文化,值得稱頌今又出現一批重視儒家文化之精英,過去八年之摧殘,並未傷到根柢,欲與孔子學院分庭抗禮,此其時也,有為政府及有道之士,應振臂高呼,不但要重新恢復奉祀官之體制,更應積極於世界各地設立奉祀官分府,與對岸攜手良性競爭,推展儒家文化,以對世界盡一份心力。
四、廣設分府,以增加就業機會,並提昇國家競爭力:
新政府此刻正以提高就業機會為政策目標,同時兌現競選諾言,若能於國內外增設奉祀官府之分府,必能增加就業人口,連帶宏揚儒家文化,願效野人獻曝,以就教方家:
(一) 國內各縣市結合孔廟成立奉祀官分府:
使府廟結為一體,並延伸民間團體讀經運動,廣攬國內經學家培育解經種子經師,以深化讀經內容,進而內化經典深意,改變學子氣質,終而提昇國民素質,成為優秀人力資源,並提昇國家競爭力。若初期每分府以五人計算,全台馬上即增加百餘人之就業機會,對履行競選支票,有其貢獻,不無小補。
(二) 由駐外單位協助下普設奉祀官分府:
我國駐外單位,據以往資料有大使館、總領事館、中華民國商務及領務辦事處、台北文化經濟代表團、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不同名稱,計百餘單位,可徵調已畢業之文史哲碩博士生,並熟悉儒學經典,或民間書院或團體主講儒家經典人士,賦予彼等共同以宏揚儒學為使命,盡力傳揚儒家文化於世界各地。初期可結合通曉駐在地之語文人才,一併協同宣揚儒學。若平均以五人估計,亦可增加五、六百餘人,此舉可兼收既培養弘傳儒學人才,又可增加就業人口,更可蔚為風氣。
五、縮短孔奉祀官生卒時禮遇,正可表彰政府重視儒學:
回憶九十年前,孔奉祀官為遺腹子時,舉國憂慮聖人後代之斷緒,當嬰兒呱呱落地,知聖人有嗣時,非但聖地曲阜市民欣喜若狂,全國人心亦為之鼓舞。
古往今來對人類歷史最有貢獻者,不是帝王將相,也非工商大賈,而是思想教育家,尤其是至聖先師孔子,為百代所宗萬世瞻仰,何故?無他!聖人為千秋萬世之子子孫孫,提供一安身立命、趨吉避凶、重視人倫人格、闡揚尊貴的人性等不可思議的學問,為炎黃子胄開展一條人生坦途,故歷代子民感念聖言的教化,方會對孔先生的誕生,載欣載喜,而流露出與古人同出一轍之反應。縱使異族統一華夏,無不對其子嗣加以崇敬禮遇,也保持此一傳統,何況我國長期標榜為中華文化之正統,為漢學中心,為儒學核心,而今值孔奉祀官謝世,政府應趁此一機會,依古禮為孔奉祀官舉辦一場隆重莊嚴又適應現代的喪禮,一則藉以表彰重視聖人之後,再則端正禮俗,為立國以來之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喪禮,立下一典範,供後人取法,此正是時候,祈盼新政府能察納善語。
備註:本文已於九十七年十一月廿五日,以學會名義,呈送內政部,以為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