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期::蓮池海會-往生見聞記

陳清波居士往生見聞記

編輯部整理
有情有義人緣好
癌末聞法決生西
二妹因緣得助念
陳家由此開好例
 
陳清波居士生於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所有堂兄弟中排行第三。居士天性活潑,自幼認真向學且又孝順,時常感念高中時,父親因疼惜他走路上學唸書之苦,攢錢買腳踏車給他;平日也常幫忙賣自家所種的青菜,有時因路況很差將父親辛苦所種的瓠仔摔破,當下難過的無法自己。時常回想起成長過程中辛苦卻又踏實的生活,並常告誡子女「一枝草、一點露」,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
居士當兵時期也結交許多朋友,直至今日仍多有聯繫。退伍後選擇出外為自己的未來打拼。先到板橋謀生,在當時結交了幾位拜把兄弟,創造出革命情感。後隻身至基隆,與現今的老闆共同受僱從事碼頭理貨工作,爾後全心全意投入老闆所創的理貨工作。二十九歲時因友人介紹認識陳林金夫人並結為夫妻,婚後育有三子,當年的生活並不寬裕,但是居士與夫人共同努力,從租房子到費盡心思買下屬於自己的窩,即使生活勉強可以撐下去,喜好結交朋友且重義氣的老居士仍秉持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當時一起窩同一張床,患難與共的情誼,就這麼的維持下來。
長久以來,居士雖身處異鄉,但是每逢過年過節或早期稻子收割時,都是一家五口總動員回宜蘭,即便自己工作分不開身,也堅持要夫人帶著三個小孩回家幫忙,恪盡孝道;並且灌輸「飲水思源」、「吃水果拜樹頭」的觀念。雖然居士的父親已經過世二十幾年了,這個信念仍然維持至今,並且落實在照顧中風的母親身上。
居士身為長子,對弟妹的照料亦不遺餘力,並對其他堂兄弟亦如此,只要他們遭遇任何的困難,老居士總是義不容辭的幫忙,是家族中大家敬重的長者。也正因如此,於生病期間、病危之際仍不時見到堂兄弟姐妹的焦急駐足。
居士為人正直,交友廣闊並講求義氣,最常說的話就是:寧願雪中送炭,不要錦上添花。當朋友飛黃騰達時,維持著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遭逢困頓或失意時,必見他不時的噓寒問暖,並且竭盡所能從旁給予協助。居士的一位朋友曾說過,當他負債累累沒有工作,大家避之唯恐不及時,只有居士適時給予協助,給他機會重新站起來。另有朋友遭逢喪妻之痛,居士要他帶女兒多來家中走走,當作自己的家一般。此外,舊房子也曾借給生活不順遂的朋友住,未收取分文。總之,居士實是一位樂善好施、廣結善緣的人。
居士也曾告誡子女:做人要忠。在約莫四十年的職場生涯裡,當中遇過挖角的利誘、也碰過合夥的邀約,但是全都因為居士秉持「腳踏實地」,「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的信念一一回絕。更設身處地為同仁們著想,擔憂他們的生計、健康與未來走向,因此恪盡職責,在工作崗位上燃燒到最後一分一秒。
至於三個小孩的教育全權交由妻子負責,時常告誡三個子女:你們可以不用孝順我,可是一定要好好孝順媽媽。但由於居士對於自己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工作職場等的一言一行,讓子女不但心緊繫母親,對於父親的付出及身教更覺如讀經書,受益無窮。這樣的凝聚力擴及義子,二十年歲月當中大半在陳家耳濡目染下如同一家人般的相處,居士對待他形同自己的子女全然無私心。子女們雖非飛黃騰達,但在各自的工作職場總是嚴守老居士的教誨,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
居士住院期間,依其在團體中極為發心的妹妹之故,感得蓮友與善知識屢次前往探視,並向之介紹往生淨土的殊勝,最後老居士在病榻前,當著三個小孩的面,將後事交由善知識全權處理,並要孩子向善知識頂禮,與善知識勾手協議,以茶代酒約定一同往生的俠骨風範,讓人知道居士已將萬緣放下,決志往生。
居士在十二月十三日凌晨,在蓮友與家屬助念聲中含笑往生,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當問起老居士朋友們如何看待他的為人時,大家不約而同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老居士留下來的是家人的不捨與親朋好友的追念,從在臨命終病塌前所接收到舊識與陌生人的關懷當中,知道居士這一生走的並不孤單,臨終最後的走向也因為家人與蓮友的護持,得到最好的助念,在三寶的加被下顯得更為殊勝。家屬並謹遵佛制,如法作七、告別式,參與團體舉辦之淨土懺法會,並參加西蓮淨苑托缽法會。唯願老居士早日乘願再來,廣度群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