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社論
一時大因緣~讚道藝春秋展
本 刊
藝以載道超古人
後之來者已難追
技法神韻攝深義
時空交會大因緣
由於護持「道藝春秋」畫展的緣起,有幸興辦畫
所謂藝術,有學者言,藝術本身是空洞的名詞,藝術素材透過藝術家進行創作,賦予其生命,才稱之為藝術品,「藝術」也才在此藝術品中顯現。當一件藝術品經由藝術家注入文化、宗教、生活等意涵,就成為文化藝術,乃至宗教(如教堂之壁畫,石窟中的佛像雕刻),生活(如清明上河圖,米勒的「拾穗」)等藝術。因此
然而我們要如何去感受藝術的「美」呢?無非是透過五官來感受了。最直接的,是透過眼睛欣賞,繼而心理有了愉悅、滿足、祥和的感受,此賞心悅目之謂也。中華文化對「美」的定義,在於溫柔敦厚,調和人心,安定祥和。是出於善,歸於真的意境之「美」。一個真能賞美之人,其心靈必然是美麗的,美好之心靈是健康、愉悅、和諧的。故常言道:「學畫學琴的孩子不變壞」,是有其道理。但得真正學得和雅、和諧之內涵才是。否則亦容易增了傲氣,長了欲望,志滿而樂極;與禮記所言:「傲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相違背,則反得其害。所以藝術必得講求內涵,尤其是溫柔敦厚之文化內涵。
孔子對「藝」之定義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故藝術當發於仁,合於德,歸於道。又曰:「溫柔敦厚,詩教也。」詩經乃「藝」與「道」之結合,可欣賞其藝文之美,可涵養溫柔敦厚之性情。故又曰:「不學詩,無以言。」詩成就了說話談吐之美,使說話成了藝術。好詩可以入畫,好畫可以興詩,可歌詠,可舞之,美哉!詩也。所以
總之江老師弘道之情懷,作品之意涵,由展題:「道藝春秋」可知。以道而游之於藝,藝歸入於道,「道」、「藝」結合,猶如「春」、「秋」之怡人季節。何能不去一探究竟,領受豐盛之心靈饗宴?並由畫展中之地獄變相圖,起警惕生厭離;更由妙因、妙果圖之極樂淨土生欣求。則眾生幸甚,社稷幸甚,亦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