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二十五)

道源老和尚

遠離諸幻前方便
和合大眾持淨戒
長住蘭若修止觀
諸佛讚歎天擁護
 
乙一、為上根人示真修
丙二、示漸修
丁二、普眼章—師資緣合
 
經文: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如來因地修行,果上顯現圓覺的證量,然此修行的漸次如何,如何思惟?如何住持,並請求佛大慈大悲權巧地說種種的方便。佛說你(普眼菩薩)好好的聽,我則好好向你說。
 
丁三、酬請開示
戊一、長行
己一、約妄盡還覺以酬請
庚一、妄盡還淨覺
辛一、酬修行漸次請
 
經文: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
 
善男子指的是普眼菩薩,乃此會之當機者,前是請求為當會的諸菩薩說法,然當會的諸菩薩都能會入淨土,皆入三昧來聽法,故此時之請問並不是為他們,而是為了新學的菩薩及末世的眾生,彼等發大乘心求如來的圓覺妙心,亦即求證如來的圓覺妙果。八正道中以正念為梯,若念不正,則其他七個道品都不正。何謂正念?亦即求清淨圓覺心,須遠離諸幻,此即正念,若能了知一切境界無非幻化,則能遠離,不須再作遠離的修學,然如何生起幻化的覺知(正念)?須有方便,佛為了初發菩薩心的行者、要學圓覺妙行的人,有個下手處及修學的次第而說。
 
經文: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
 
此段告訴我們末法時代凡夫的修學者,要修行用功從那裡下手,先依如來的奢摩他行,奢摩他翻譯成止,亦即修定,還要配合持戒,才能開智慧,亦即戒定慧三無漏學。堅持禁戒,在圓瑛法師的講義上將禁戒兩字分開講,禁是禁止,屬於止界,戒是戒法,包含作持。
 
須知當法師的,看的註解多了,講經講得多了,想到那裡就講到那裡,亂開一通,合不起來,是不負責的,尤其是歡喜罵人,或說剛才你(道公)不是也在批評嗎?我不是批評他們,我是警策諸位同學,律宗你不可以輕視,你要堅持禁戒呀!受了菩薩戒不但要吃素,五辛也不吃,有的則馬馬虎虎,以為不害生命就可以了!歡喜吃韭菜的吃點韭菜,歡喜吃蔥的吃點蔥,為什麼呢?不能堅持禁戒!要堅固執持禁戒,不能隨便將持戒的心搖動,若動搖了怎麼樣呢?一爛百爛,通通爛,爛下去!
 
你們諸位當了法師要記得,該開的開,不能爛開,不能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不能隨便批評人,不能隨便罵人,想想就罵人一頓。道源(師父自稱)在罵出家人?道源不敢罵,是警策諸位同學的,你要堅持禁戒,要學止,你不堅持禁戒,則無法修止,造罪的心不斷起現行,止怎麼修得來?
其次安處徒眾,宴坐靜室。宴坐是安坐,靜室如同禪宗盛行的禪堂,而安處徒眾這一句你要記得,修學菩薩道是大家一起修,你們同學發心來上佛學院,我常常向諸位開示,要挽救現在的佛教,除了辦佛學院,沒有第二個方法,說的方法很多,都不是根本辦法,根本辦法就是辦佛學院。你看現在幾個知名的法師,沒有一個不是佛學院出身,離開佛學院沒有個地方學佛法。連佛學都不知道,怎麼弘法呢?若不知佛法,且還在安處徒眾,要開禪堂帶大家修止,都是打閒岔(浪費時間)。或云,一個人去住山、住洞、住茅蓬,不好嗎?因為我們是末法時代的凡夫,你沒有個善知識親近,沒有徒眾跟你一塊兒修行,你一個人去住茅蓬,你最初是精進,定的功課很多,你弄不了多少時間啊!第一個你先打妄想,打著打著妄想,妄想打完就窮瞌睡。要修奢摩他(修止),一天最少靜坐三支香,不盤腿瞌睡不來,盤上腿就瞌睡,哦!一點鐘過去了,一支香做完了,你的瞌睡也睡醒了,你一天是靜坐三支香,實際上是坐了睡覺睡了三點鐘,每天如此弄成習慣,永遠不能用功,瞌睡是愈睡愈多,瞌睡睡完就好了嗎?不會好的!愈睡瞌睡愈多。而帶領徒眾幹什麼呢?謂之依眾靠眾。你是個住持大和尚,你開一個道場,建了禪堂,闢了靜室,帶了徒眾靜坐修止,也定了規矩,你叫別人坐上修,你不坐行嗎?你看大陸上知名的叢林,上殿過堂(過齋堂),得維持規矩,上殿你能不去嗎?過齋堂你能不去嗎?你既然想修行辦道,你得守規矩,你定的規矩要你的徒眾守你自己不守,行嗎?所以帶領徒眾實則是依眾靠眾,你是管徒眾的,徒眾無形之中也管教了你,有這麼個好處。在禪堂上一天坐幾支香,有香板糾察,看到誰窮打瞌睡,走過去就給他打一響板,你是大和尚,這規矩是你定的,你自己還敢窮打瞌睡,在那呼嚕呼嚕,這還像話嗎?你若自己修誰管你?你若帶領徒眾修,就暗暗地受到徒眾的約束,有這個好處!你發菩提心辦禪堂學堂,要安處徒眾、利益大眾,實際上也是利益自己。(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