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蓮池海會-往生見聞記

楊月嬌老居士往生見聞記

編輯部整理
生性憨直重倫常
儉樸知足為子孫
歷經病苦忍受磨
往生現瑞助念功
 
楊月嬌女士生於民國二十六年農曆一月一日,出生滿十天即為楊紅緞女士所收養,後送請奶媽楊陳足照顧直到五歲,因此與奶媽家結下不解之緣,奶媽家也成為楊月嬌女士的娘家。五歲後回到家中,當時家中尚有曾祖母八十多歲,因養母必須外出工作負擔家計,只能留給這位八歲的小女生照顧曾祖母三餐、幫忙洗澡、洗衣服及裹腳布,甚是早熟乖巧。且奶媽一再叮嚀「生的請一旁,養的功勞比天大。」故而對養母也至為孝順,任何子女或親友餽贈之禮,一定不忘先稟明母親,母親大人有了,自己才肯受用,是為子孫的好榜樣。
老居士十四歲時感染氣喘,當時醫藥並不發達,身心飽受煎熬,幸而隨著年紀增長,體力也隨而增強許多,病情也漸漸獲得控制,年二十五許與楊獻良居士。婚後育有二女二男,子女在良好的家教下,個個都能努力讀書、孝順父母、老實做事,或自己經營公司,或任職於公私機關,皆有所成。
由於五○年代台灣經濟尚未開發,作油漆工的夫婿工作並不十分穩定,必須籍由副業補魚以添家用。因此娘家父親(奶爸)不時前來探望,並將自己的零用錢留下來,老居士都先將子女的奶粉、日用品先準備好,餘者才能挪為家用。子女常見老居士自己一碗飯和著醬油當一餐,將好吃的菜餚留給子女帶便當,從不考慮自己的氣喘身體也須要好好調養,氣喘病發便至藥局買成藥吃,長年累月受類固醇的摧殘,致身材完全變形,臉都成了月亮臉,子女在其慈愛奉獻之下,各個無不乖巧懂事、孝順體貼。
老居士生性節儉樸素,不肯多花錢為自己添購新衣。老居士於妯娌間亦相當和睦。有一回小姑的大女兒因急病必須住院開刀,當時並無健保補助,須要龐大醫療費用,老居士雖自身的環境拮据,但總是儘量予以協助,度過難關。而二姑因信仰基督教的因素,回娘家祭祖時,楊老居士體諒其或有所不便,總另外為其準備沒有拜過的飯菜。其夫楊獻良先生往生後,仍時常聯絡妯娌,閒話家常,往來探望。娘家母親(奶媽)往生後,尊重大嫂如母,任何委屈、苦難、喜事等無不與之商量、互助。對英年早逝的四舅家人,亦不時關懷其家計生活,子女成長情形。楊女士平日不喜與人論是非,說長道短,菜市場買的粗衣布鞋即甚為滿足,總不收子女們於母親節或生日等節日的紅包,更不願讓子女慶祝,一心只為子女著想。
老居士一生做人老實、重情義,心中時常記得親戚及他人的恩情,只要一有機會便湧泉以報。雖然家庭經濟不是很好,但老人家勤儉持家有方,亦同時跟會儲蓄,約於民國六十九年買下四樓另一間房子,並將兩間房子打通,使全家住得較為寬敞。老居士亦非常愛護子媳,對自己的女婿和媳婦都當作是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沒有私心、善於教導,一家相處和樂。
老居士雖然罹患氣喘、心臟病外,亦曾開過兩次刀,但皆能忍耐病苦,將吃苦當吃補,認真配合子女復健,經過好好保養身體及年輕時累積的善因漸漸成熟,老來身體反而愈平順,精神愈清爽。
民國八十三年夫婿往生後,老居士一手扶持家庭,孝養七十七歲的母親及教育四名子女,隨著夫婿往生助念、作七的因緣,長子開始學佛,後於西蓮淨苑打齋的機緣而皈依三寶,子女參與研習佛學課程與發心為公,只要事先稟明,都能隨喜不阻礙,可以說是難得的佛化家庭。
老居士個性內向、怕生,但是因為近年來蓮友們常到家裡走動,且多次與子女一起參加每年一度的母親節浴佛放生活動,漸漸地跟一些蓮友成為好朋友。亦在子女好言相勸下,帶至共修會念佛共修,除了蓮友們不斷鼓勵邀請外,家人也故意安排週六傍晚全家一起到復興南路去吃清粥配小菜,順道去念佛,這樣一連好幾週,與許多蓮友結下深厚的善緣。也曾帶著老居士到東勢採水梨,蓮友們的親切招待,讓老居士非常高興,頻頻垂詢。但是之後卻因害怕太麻煩蓮友,讓蓮友太破費而婉拒了子女與蓮友再次的邀約。子女因為公發心而與蓮友們有著深厚的情誼,逢年過節老師及蓮友們的拜訪,鼓勵老居士用功念佛,每週念滿十萬聲佛號,老居士也欣然同意,在孫女幫忙計數下,常可見老居士的名字出現在共修會每週念滿十萬聲佛號的回向名單中。
因為老居士晚年進出醫院頻繁,曾於醫院中狀況極度不穩定,亦多次血壓降不下來卻不願住院,子女們總隨侍在側,善巧開導安慰。而子女總在做早晚課回向時,祈求佛菩薩加被,祈願老居士臨終時身無病苦,心不顛倒,往生西方無有障礙。
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廿二日(農曆五月八日),老居士於凌晨二時許,起身上廁所,之後菲傭察覺不對勁,餵糖水老居士也沒回應,但仍有微小脈搏跳動,救護車到家中時已無脈搏,幸得全家一致同意不再急救,以彌陀聖號助老居士正念分明,往生極樂,經過二十小時助念後,老居士的神色更加紅潤、身體更加柔軟,火化時亦得牙齒舍利,得到很好的瑞相,也從中可見老居士之口業清淨。家中子女如法於家中設置靈堂,亦於七七四十九天當中,謹遵老居士生前遺願,治喪事宜一切從儉,一切以佛教方式辦理,如法做七、放生、齋僧等種種善法,以期老人家於西方極樂世界中蓮品高增,早日花開見佛。
而老居士臨終時,子女放棄急救一事,看似平常,一般人或許研學往生助念生西須知時,可以理智且堅定的以為自己絕對可以做到臨終不急救一事,但是面對自己的親人時自己有難以抉擇的壓力,周遭的兄弟姊妹也會有所責難,不是身歷其境者難以體會,做出正確決定的困難與所承受的壓力。而佛菩薩大慈大悲,只要平時為公發心,誠心祈求,一切交給佛菩薩安排,障礙產生時皆能化險為夷,做出最正確的判斷,佛菩薩必滿所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