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活動報導-丙戌年冬寒訓課程~清明上河圖暨故宮大觀展實錄
心得迴響
眾學員
大觀展後大觀心
興衰存亡歷史證
器識文藝士涵養
民族相續待後人
寒訓心得
淨調
九十六年寒訓活動落幕已近兩週了,藉著心得寫作才得以讓心靈沉澱下來,忙碌的生活、吞食的世代,凡事講求快速、效率、績效,稍微停下腳步就好似身後有隻食人的巨獸逼進,只好不斷地衝衝衝。子曰:過猶不及。用在自己身上就是告訴自己應該要懂得掌握人生的節奏,拿捏生命的分寸,否則將無法體會到生命的難得與美好。此次忝為活動工作人員,接手時籌辦的時間有些緊湊,因此有些為辦事而辦事的感覺,爾後對自己的要求必須再多一些,對他人的溝通要多些耐心,才不會如同老師所說,辦一個活動得罪一些人,辦到最後人都得罪光了,期勉自己能更進步。然而幸虧活動有王老師的指導,讓自己能順利地看著活動的誕生。她很有耐心地交待末學整個活動中要注意的大小細節,大如整體活動的架構,細如每個人的工作安排與聯絡,而且整個活動最繁雜的人員狀況的掌握都是她一肩挑起,以此類推以前諸多的活動,心中生起一串的感謝,老師們一直以來付出的都比我們想的多太多了。
兩天的活動感覺才剛開始就落幕了,回憶活動中的點滴,油然生起一聲聲謝謝。老師們為我們安排的學習是一直以來的恩惠,而此次更深的體會是伙伴間的團隊默契。多年的相處,讓大夥能快速扮演好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也能臨場應變地協助他人,這也得謝謝長輩們長期來的培養。此外在活動中也體會到人多好辦事的道理,別以為活動缺了自己不會有什麼影響,其實只要一個人就是一份力,一個用心的人更可能是好幾倍的力量,有了自己對活動的點綴,活動一定會更順利圓滿地進行。團體的活動的確會佔掉自己的時間,諸如讀書的時間、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甚至也會影響到工作的時間,但是只要有心善用時間,一切自然會水到渠成,因為利眾的事業必定能得到佛菩薩的加被,這與父母親照顧走在正路上的孩子的道理是相同的。而且既是大眾的事業必不敢馬虎,會更加用心地來準備,因此也多了許多不同於平常的學習機會,一切在人生旅程上該成熟的因緣都必會自然地結實纍纍,我們的生命中不就常有一些很奇妙的事正在進行著嗎?
佛法注重福慧雙修,儒家講知行合一,西方學者也說Emotion comes from motion. 不都是要我們做中去修福,依著福來開智慧嗎?一步步依著佛陀教導我們的方式調整動機、修正作法,如是回向,如果自己還是沒能體會到箇中滋味,那麼就再調適自己、變換方法,祈求加被,肯定答案的到來只是早晚的問題罷了!在做中學除了可以將自己在書本上所學落實,把知識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外,還能發現團隊合作的重要,因為一個人再強,能力還是有限,唯有結合眾人的知識與專長才能辦成利國利人的大事,期勉每次的活動都能讓大家的能力與合作的默契提升,不斷地成長。
從念佛、清明上河圖賞析、故宮大觀展中讓自己的觸角更廣,接觸到不同的學習領域,也體會到學習的浩瀚,總有學習不盡的人事物,可以成為生命的動力,學習後提升能力,提升能力後再學習,這樣的活水源頭讓自己不斷地開拓,雖然一個人不能同時學好那麼多的事,具備那麼多的能力,但是起碼知道這些都是可能的事,是將來可以具備的能力,因為滴點終能匯成大海。
走入歷史品味宋朝
庭安
峻峭的山頭長滿了欣欣向榮的草木,一道細長的瀑布奔騰而下,濃密的樹叢間隱約露出一棟屋宇,隨著一隊商旅的腳步,我走進了舉世聞名的「谿山行旅圖」,更走入歷史的長流,細細的品味宋朝文化藝術之美,至今我仍沉醉在大觀年間的文藝盛世,神遊再三。
走入古色古香的故宮,「大觀」二字赫然呈現在眼前,二字筆畫蒼勁有力、頓挫分明,表面上是琳瑯滿目、洋洋可觀之意,「大觀」又是宋徽宗的年號,頗富雙關的趣味。首先參觀的是宋版圖書,字字工整端正,深深表現出宋人一絲不苟的態度,此外「魚尾」、「版心」等典雅的版面設計,更展現出宋人愛好藝術、追求美觀的特性,而裝訂的方式,也從卷軸改為更便於翻閱的蝴蝶裝、包背裝,也表現出宋人勇於創新的精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蘇東坡所抄的《妙法蓮華經》,字體秀逸端正,一時爭相傳印,廣為流傳。
接著參觀汝窯,汝窯瓷器釉色淡雅,「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形容雨後藍天乍現,雲彩映掩的奇妙色彩,汝窯的釉色正拿捏得恰到好處,溫潤飽和,表面隱隱透出一股粉紅的光彩,傳說是在釉藥中加了瑪瑙之故。汝窯瓷器造型典雅,透露出一股含蓄的美感,線條柔軟內斂,正好配合天青色溫潤的色彩,不奔放的色彩與造型,散發出古雅含蓄之美。汝窯中最令人歎為觀止的,莫過於無紋水仙盆,不僅造型秀雅,色彩潤和,更精緻之處是它沒有開片,「開片」是指瓷器燒製過程中,空氣擠出所產生的細小裂痕,而這個水仙盆竟沒有一絲開片的存在,可見工匠心思獨到之處。水仙盆光澤飽滿,美觀精緻,可謂珍品中的珍品,是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寶。
而後參觀書法,宋代四大書法家各有其特色,尤以蘇東坡的寒食帖、前赤壁賦、米芾的尺牘、宋徽宗的詩帖令人印象深刻。前赤壁賦字體舒展,溫潤蘊結,展現出蘇軾遊玩行樂的心境,文章內容更描寫秀麗景色,細書蘇軾寄情於自然的心境,道出人生無常的道理。寒食帖字體奔放,隨著蘇東坡的心境起伏,越到結尾悲憤的心情越無法壓抑,字寫得異常的大,似乎要作為情緒的宣洩,觀賞此件書法作品時,心境更隨字起伏,那種心靈的懾動豈是筆墨足以形容?米芾的尺牘多是草書,呈現出筆畫與結構的張力,展現出「方塊字」獨到的美感。宋徽宗的詩帖以其獨特的「瘦金體」書寫,筆畫瘦而硬挺,頓挫的變化十分強調,字硬挺而富藝術氣息,但稍過於浮華,缺乏實質的內在。
最後參觀的是圖畫,令人難忘的非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莫屬了。谿山行旅圖以范寬獨特的「雨點皴」描繪岩石細膩的肌理,細長如絹的白瀑直下,匯溪水而怒奔,右下角的商旅十分渺小,與巨大的山石互映,這種不成比例的構圖,更加凸顯了自然的浩大與人類的渺小,看似不搭調,卻襯托出山的深遠。郭熙的早春圖描繪的是生意盎然的早春景色,運用墨色濃淡來凸顯近景、中景、遠景,中間以留白的手法呈現虛無縹緲的意相,將山的神氣表現得淋漓盡致,早春瑞雪初融、草木始抽新芽、大地萬象更新的景致在郭熙的神來之筆下活靈活現。萬壑松風圖以李唐特有的「小斧劈皴」細描出片岩具層次感的肌理,細緻的描繪松樹生氣蓬勃的景象,樹幹挺拔、節枝盤錯、枝葉青綠、美不勝收;山泉潺潺,原是涓涓細流,後匯集而奔騰,彷彿可聞泉水流動之聲,松林、山石、泉水、雲霧皆躍然紙上,彷彿身臨其境。
走出故宮,令人不禁慨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北宋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就令人歎為觀止,那深廣的中華文化一一探究,上至炎黃,下至明清,豈不叫人更永誌難忘?這也就是中華文化雋永之處,文化必要能如此深廣,方能歷久彌新而不衰,若只是一時蔚為風潮,也不過五年、十年,終將式微,唯有如中華文化博廣,方稱為「文化」,這也是中華老祖先的智慧啊!
觀賞大觀展心得
洋逵
最近在電視上、各捷運廣告上看到打著一生難遇的大觀展,細細推敲,此「大觀」名是取宋徽宗第三個年號—原來是北宋的文物精品展;而宋徽宗是把北宋的文化水平、工藝水準達到頂峰的君主,以此為名,更相得益彰。此次展覽物品以汝窯、書法、繪畫等為主。
一進展覽會場,迎面而來的是雨過天晴色的汝窯瓷器,這種雨過天青的顏色,彷彿使人置身於大自然般,讓人心曠神怡,它們代表當時審美標準、工藝水平、人文表現,汝窯的瓷器是官窯中的精品,因為只生產二十餘年,所以今日還能見到汝窯的作品可謂彌足珍貴。
書法是中國特有且有別於西方的藝術,當一個人書寫作品時,心情波動起伏直接顯現在作品上,若創作時情感越豐富,觀者便能體會到作者的心境。如我們看到蘇軾的黃州寒食詩時,人悲墨泣、字大小不一、行氣間的不安與緊縮,便能感受到作者滿腔悲痛鬱悶,好作品的真情流露,莫過於此。
中國繪畫藝術源遠流長,至北宋時已是繪畫的黃金時代,畫家人才輩出、層出不窮,在畫家的鋪陳下,巍峨高山、潺潺流水,巨幅山水,現在眼前,畫中人物恬然自適、遨遊在山林之間,讓人不禁油然心生嚮往之感,然而遠觀作品又有一種震撼感及壓迫感如范寬谿山行旅圖,真是畫家高明之處啊!
俄而觀看了故宮八十週年紀念影片,方知這些國寶都歷經了無數的劫難,全是經歷千辛萬苦,最後才能展現在大眾面前,想到這裡不禁潸然淚下,也立志要作一位保護中華文化者。
寒訓班心得
宥琢
這次寒訓,是歷年舉辦活動以來最短的一次—兩天,但並不亞於前時所辦,每個時段都利用的十分精細,刻刻精采。
第一天印象最深刻的課程,便是李老師所講的清明上河圖,雖說「隔行如隔山」,可是用心鑽研,也能有小成。李老師為準備此專題,一週內不知看完了多少書,在豐富的資料與生動的解說裡,幾乎忘了老師的本行在政戰。此專題的主軸雖是清明上河圖,但在講演之前,以題名、歷史、技法,乃至於繪畫演變史為引言,旁徵博引,鉅細靡遺,儼然穿越時空置身於宋代。可惜資料龐大非一時之間所能吸收,但已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經過第一天繪畫史的奠基,到故宮去賞書畫也就不陌生了!此次的大觀展可謂十分難得,不但向各國借其精粹作品,還將諸稀世國寶多件展出,其中,汝窯最為令人嘆為觀止,那種「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的理想青瓷釉色,眾色之王當之無愧!器皿本身的優美弧度配上色彩,更是巧奪天工,古人的智慧與技巧在眼前顯現,為身為炎黃子孫而驕傲,當初擁有「亡國尚有復國之日,文化一亡,則不可再生」的眼力來保存大批文物,令人懾服!
迎春曲
姿云
剛放寒假的第一天,許多人開始規劃旅遊,而我一大早隨同姊姊們來到寒訓班,雖然和平常小孩不太一樣,但是我知道這是幸福的。感恩來到共修會學禮儀及規矩,這些都很重要,不能輕視,古人云:「立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唱頌讚佛偈時訓練自己立如松樹,念佛時腰桿挺直,克服腿麻、腳酸的種種障礙,坐時要如一個穩重的大鐘,繞佛時,腳步要一致,拍子及節奏都要準確,不能東張西望,行如風似的,午覺時側臥如弓,吃飯前先閉目養神,下課時不能喧鬧,行進間要手結印…,雖然這些規矩、禮儀,很難完全做到,但是在師長們教導下,我們一點一滴的在進步。
下午的課程是由李老師為我們介紹清明上河圖,圖中描繪了北宋時期清明時節,京城內外的繁華和當地自然的風光。裡頭的人物、衣著、神情、動作都各異,豐富壯闊的樣子實在令人歎為觀止,圖裡疏密有致,作者運用筆墨的章法非常的精緻、巧妙,彷彿身歷情境、置身其中似的,使人意猶未盡,寒訓班的第一天也就此劃下了一個美好的句點。
第二天到故宮參觀走訪,主題是大觀展,分成三部分,北宋書畫展、北宋汝窯展、宋版圖書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范寬的谿山行旅圖,畫中運用到「高遠」的技巧,使整座山看起來非常高聳、壯闊,不管從哪個角度欣賞,各有各的風貌、型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這般吧!接下來的汝窯特展,以產燒於十二世紀初的北宋汝窯為主,汝窯傳世品極為稀少,全世界典藏不足七十件,而故宮博物院卻收藏了二十一件作品,是世界收藏最多的博物館了!裡頭以最著名也最有價值的無紋水仙盆聞名,完美無缺、色彩鮮麗、線條恰到好處,令人嘖嘖稱奇,也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兩天的寒訓班,讓我增廣見聞,或許有些人認為只單單兩天的時間根本學不了什麼,其實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都令人受益良多。珍惜只有兩天的寒訓班,感恩團體提供學習的好環境,老師們盡心的教導與指正,家長們愛心的供應我們茶點,這一點一滴的露水,都能使我們發芽、茁壯,我們能有這麼好的福報,實在比一般的小孩來得幸福太多了!能不好好珍惜嗎?
古人云﹕「受人點滴,應當以湧泉相報。」我們一出生,都只是在接受別人的恩惠,從來沒有仔細想想是誰給我們如此良好的環境,該如何珍惜、報答,不可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在此深深的感謝所有師長們、師姑師伯們、以及所有的家長和一起互相增上的同學們,因為有了你們,才能使我不斷受惠、日益增上。
寒訓心得
妍
一月二十七日是寒假的開始,早上我到陽台前,深深的吸一口氣,感受到寒風徐徐的吹來,聽到清脆的鳥叫聲,正當享受陽光的溫暖時,這時馬路上的車聲如雷聲般大,而車子多得像一片地毯,把那不起眼的道路渲染得五彩繽紛。
為了讓生活更充實,媽媽幫我報名寒假啟蒙班,第一堂課是楊老師和謝老師對課程的講解,接著繞佛和念佛,不常盤腿的我很快就腰酸背痛,連瞌睡蟲都被麻跑了,我心中不禁起了許多煩惱,但心中的善念阻止了我,我奮起端身正坐,不管煩惱的纏繞,咬緊牙關,大聲念佛,頓時,煩惱的大石頭終於落下,當下心中有一種清涼的感覺,很快的時間在佛號聲中飛逝而過,中午時我的肚子早已咕嚕咕嚕的叫了,幸好,聞到廚房傳來淡淡的清香,讓我垂涎三尺,等師長們齊聲喊開動,我才大快朵頤的享受美味大餐,而菜裡面蘊含了老師的愛、學員的關懷,我心滿意足地享盡了口褔,接下來是李老師的清明上河圖,內容十分精彩,其中最令我感到敬佩的是張擇端等六人以普通的毛筆,在他們的巧手下彩繪出細緻的清明上河圖,圖中每個人表情不一,河流上的水紋隨著風慢慢起舞,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太湖石旁邊的姑娘在寒食節盪鞦韆,多麼輕鬆自在啊,還有人與人之間和樂融融的情景,他們以禮做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標準,會拱手做揖禮讓他人,與我們現代人匆忙無禮相比,是差太多了。當李老師說完精彩的清明上河圖時,晚餐就要上桌,吃到老師們用心良苦準備的水餃,心中燃起珍惜的火苗,把老師賜給我們的愛,分享給所有的眾生。
大觀展觀後感
元諭
一月廿八日的寒訓課程—參觀故宮博物院 「宋朝大觀展」。一進入故宮裡面,我們先去欣賞宋版圖書,我覺得宋版圖書好特別喔!因為是把所有的字刻在一塊塊小木頭上,再倒墨印在書上,似乎非常麻煩。
接下來,我們去欣賞琳瑯滿目的汝窯,其中唯一一個沒有開片的「青瓷無紋水仙盆」,口緣和稜角可以看到一層淡淡的粉紅光澤,因為這個水仙盆用的材料中含有瑪瑙。
欣賞完汝窯後,我們繼續欣賞書法,宋代四大書法家各有不同的特色,我印象深刻的書法作品有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寒食帖,米芾的尺牘,宋徽宗的詩帖……等。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字形漂亮,整體看起來整齊美觀;寒食帖隨著蘇東坡的心情起伏,越到結尾,心情就越為悲憤,字也變得異常的大。米芾的尺牘大多是草書,而且米芾的草書非常漂亮。而宋徽宗的書帖,以他獨特的「瘦金體」來書寫,我覺得「瘦金體」非常漂亮,因為他的字體看起來非常有力,也很有精神。
最後,我們去欣賞畫,有郭熙的早春圖、范寬的谿山行旅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在這三幅畫裡,我最喜歡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很漂亮,他使用「卷雲皴」的畫法,這幅山水畫畫得很逼真,畫中霧很濃,而且山十分高,在一條小瀑布的右上方,有一間間傳統的房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讓人有身在畫中的感覺。范寬使用「雨點皴」的畫圖方法,畫中的山感覺非常硬,山中一條細細長長的瀑布傾洩而下,好像水真的在眼前流動,十分逼真。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中,有一點淡淡的雲霧,給人安靜的感覺。之後我們去觀賞宋太祖、宋神宗和宋徽宗的畫像。其中我最喜歡宋徽宗的坐像,宋徽宗他看起來很有藝術氣息,充滿君王的氣度。
這次參觀故宮,讓我見識到中國文化的偉大,也增廣了見聞,真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