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期::社論

文化與文創

                              本刊

凡事求速成
業績能掛帥
文化商品化
人格被物化
當為政者與文化界人士談起文化時,往往談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創。何為文創呢?即是文化創意產業,現今社會的文化創意產業,有食品產業、工藝產業、出版產業等等五花八門,不勝枚舉。有人將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利用文化資產創造財富的產業」,也有人說「文化產業是將文化商品化,重在交易的價值」,其定義亦是層出不窮。為何會出現人們對於「文化」和「文創」混淆不清,莫衷一是的情況呢?關鍵在於沒有真正明白何為「文化」,以及它的根在哪裡?
所謂的文化,從字面上說乃「以文化導」,以文化導民心、民情、民風,核心思想是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所傳的道脈。文雖包含各項百工技藝,各種生存發展的技能,根為六經或開展為十三經,然通達這些典籍必須要慎選注解及傳承,才能深入其中運用於外。然而生命有限,十三經又博大精深,雖是中華文化的全體大用,但難學難通,扼要處還是《論語》的學習,因為《論語》是十三經的精華,也是十三經的入門,透過有限時間的學習,可以迅速找到文化的根本與精華。
臺灣是中華文化的傳承,由於戰亂,內陸各地有道的長者流亡到了臺灣,站在食其毛、踐其土的同理心上,愛護臺灣這塊土地,特別以辦教化來善導民心。同時因政治安定經濟起飛,所以提供了百姓一個安定富庶的學習環境。除了接受政府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座下親聞雪廬老人儒佛道統的課程,接受完整的中華文化教育。這是中華文化在臺灣的生根,如今社會口號要發展多元文化,也只不過是把文化付諸在各個方面去發展,差異只在於文化深淺程度的不同。若沒有文化作根本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由於沒有主體(中心思想),這些文化的花葉枝果(文創)則無根,亦不會開出纍纍果實。又找不到文化的正統時,一談到文化就會產生百家爭鳴的局面。在春秋戰國時,由於沒有中心思想,於是呈現百家爭鳴的雜亂樂章,不知人生的價值觀在哪裡。一直亂到漢朝,由於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以孔門一脈的儒學成為中國文化的中心思想。若我們現在不站在根本上講究,還是會陷入百家爭鳴的混亂局面。
在禮記禮運大同篇提到,為政辦教化的理想,就是將人心由私化導為公,為政者以及庶民若都能如此,則世界大同。現今社會各國(亦包括中國),皆以經濟為導向,造成文化偏失和流失。然而層出不窮的問題,關鍵在人心,因此唯有從中華文化中找出解決之道,這也是有志於謀求世界和平者之共識。在禮運大同篇裡,明治亂世,達到大同世界時,必須先經過小康的局面,然而要達到小康的局面須先恢復禮樂教化,要掌握禮樂教化的根本精神,須從經典學習,這才是真正文化的傳承!
本次江逸子老師在福建博物院所辦的畫展,雖定名為「回饋鄉親父老的七十歲回顧展」,實是受惠於雪廬老人的教導,使他在道藝上生根,將道與藝做深度的結合,呈現中華文化的傳承,展出的作品靜靜地敘述著禮樂的教化,以中華文化回饋家鄉。這些文藝創作是文化的表徵,也是真正從事藝術工作者,最需深耕努力的。
總之,作大格局的學習,有著文化的情懷,廣大的胸襟,正確的判斷,是中國各行各業優秀的精神,亦是傳統文化的精神。各行各業欲融會貫通、觸類旁通,須先從對文化學習之博聞強記開始,由此基礎累積豐厚的內涵,再融會貫通、觸類旁通。文化創意產業欲蓬勃發展,首要之處在先深入文化內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