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期::專題研學-聖者的祕密~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探源

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簡介(二十五)~空藏空大

時哉

往昔善業空憑攝

今生由空取大福

化作利生廣大事

淨除眾生業繫苦

 

 

 

寅五、空藏空大

 

 

 

 

卯一、作禮陳白

 

經文: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卯二、陳白之言

辰一、標同佛證

 

同佛般現證二諦,待因緣示現八相成道。

 

經文: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

 

如來是釋迦佛,定光佛所是燃燈佛。虛空藏菩薩與釋迦佛於燃燈佛時證得無邊身。在勝義上的無邊身是現證空性時,所緣的空性無量無邊,稱為無邊身;在世俗上隨個人願力可以化身無數利樂有情,亦稱無邊身。

 

虛空藏菩薩在釋迦佛主持的楞嚴法會上,報告所證的空大圓通。首述他與釋迦佛同在燃燈佛時現證無邊身,直至現在二人仍互相扶持,可見善因緣是要不斷地結下去,不能小看眼前任何小善緣,今生大眾同於佛前發願且共學,如此的善緣是要被珍惜的。在世法上親屬與家人緣分最深,所以才會成為一家人,行菩薩道時,這些親人一起在團體裡共學,未來才有可能在菩薩道上變成助伴。

若不善巧將親人變成學佛的眷屬,或是無法讓他們產生對佛法的好感,在平常易成我人修學上的障礙,臨命終或變成障緣。

釋迦佛在發心修學之後,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第一大阿僧祇劫,首先是從古釋迦佛座下發心成佛,直到尸棄佛,共值遇七萬五千佛,為初阿祇劫,共親近了七萬六千佛,證得三賢位。第二大阿僧祇劫是從親近尸棄佛始,直至燃燈佛,共親近了七萬六千佛,證得第八地無生法忍。第三大阿僧祇劫則從值遇定光佛直至毗婆尸佛,親近供養了七萬七千佛,證得十地。

之後百劫之中不斷親近供養諸佛直至迦葉佛時,經過了百劫而後成佛,即一般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

虛空藏菩薩宿世以來,都為佛之同儕,在定光佛座下,與釋迦佛一樣得到無生法忍的成就,他如何表達他現證空性的成就呢?

 

辰二、詳明神力

巳一、空色無礙

午一、會色歸空

 

經文: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

四大寶珠是表徵慈悲喜捨,一粒塵代表一個佛土,佛土的數目多如微塵,虛空藏菩薩心量廣大照見十方微塵佛剎,這些佛土眾生都是菩薩所要度化的對象,為了眾生發菩提心,亦即為了眾生去成佛。

此時以空性智慧攝持四無量心,遍緣十方微塵佛國土,皆自相空。

十方佛國土都是因緣所生,為心所安立,在境界上不能自己成立。若在境界上自己成立為佛國土,則未造淨業的眾生也能生佛國土來受用,然事實不如此。有人以為西方極樂世界與天堂一樣,實則內涵相差如天地,然無法通達其中之差別,在於不認識這二者之名言。在世俗上貪圖享樂的人也不認為淨土是快樂的。例如有人認為平安清淡就是福,可是有人卻生不起平淡正常是福報,福報也必須觀待心識對平淡、正常是福報的認知,才能生起平淡、正常是福報,要生起這樣的決定見,必須要多讀書。

微塵的佛剎化成虛空,就是現證十方佛國土的佛剎是自相了不可得,此是會色歸空。

 

午二、融空即色

 

經文: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

現大圓鏡若就唯識宗而言是將第八識轉識成智為大圓鏡智。就中觀宗而言,空性的智慧與第六識相應,能善觀世間甚深緣起為妙觀察智,並在緣起法中同時證得其自體性空,謂之平等性智;二者(妙觀察智與平等性智)之德相,謂之大圓鏡智,與前五識相應成辦世間的事業,謂之成所作智。

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是由空性智慧隨順世俗緣起,照見盡虛空際十法界差別相,謂之流灌十方,盡虛空際。

 

巳二、依正無礙

依報是環境,正報是身心,正報與依報二者皆無障礙,如何云無障礙?下分為二部分:

 

午一、攝剎入身

剎就是佛國土,將佛國土攝入自己的身體,試問如何攝入?

經文: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

諸幢王剎就是無量無邊的佛國土,這些佛國土來入鏡內,亦即成為虛空藏菩薩智慧的所緣境,如同千里以外的人,你通達他的內涵,他就入了你的心,他被你的心所認知。

涉入我身指的是法身,此身如虛空,法身成為能攝,諸幢王剎是所攝,二者不相妨礙。

 

午二、分身入剎

色身能示無量無邊的分身入佛國土,普賢菩薩的禮佛偈頌:「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十方如來影現中,」此為攝剎入身。「我身影現如來前」,此為分身入塵剎(十方佛國土),禮拜諸佛國土中,此亦是虛空藏的修學法,「頭面接足歸命禮」。虛空藏菩薩的修學法,就是普賢行。

 

經文: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行佛事,得大隨順。

其次,菩薩能以願力攝持威神力分身入剎,謂之身能善入微塵國土。有情眾生都是惡入、業力入,被業所繫縛而入輪迴。如微塵的佛國土,虛空藏菩薩都能以願力善巧方便而入。

廣行佛事包括助念、放生、齋僧,但是此廣行佛事特指說法事業,所以說法之說,乃悅所懷也。能說為佛說法,說法是佛最歡喜的事,所以佛說就是佛悅,因為有說法的因緣,能令聞法者得解脫的受用。

得大隨順,所隨順為何者?是隨順佛菩薩呢?還是隨順自己呢?實則隨順空(法)性。每一法的造作都是為了利益有情,並隨順空性而作觀修,亦即造作每一法都作三輪體空的觀修,例如布施是三輪體空的布施,持戒是三輪體空的持戒,忍辱是三輪體空的忍辱等等,一切菩薩行皆由三輪體空的智慧所攝持。

觀經妙宗鈔有云,菩薩隨順法性,勝過世間孝子孝順父母親,也就是菩薩永遠不會違背法性,就如世間孝子即使是做夢也不會與他的父母親吵架、頂嘴,菩薩在隨順法性時,比世間的孝子更隨順,打從內心絕對不違背法性。

虛空藏菩薩無論是攝剎入身或是分身入剎,皆是空色無礙、依正無礙。在菩薩戒正論中有引,彼菩薩是行者懺悔破戒非常殊勝的所緣。這也是虛空藏菩薩證悟空性在後得位時,能會色歸空,融空即色,攝剎入身,分身入剎,身與境相融,生起對有情如此殊勝之攝受。

 

辰三、總由觀空

一切世間成就都是觀空來的,觀空才有解脫與成佛之成就,所以學佛最重要的旨趣就是空性的觀察。

 

經文: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

虛空藏菩薩之大神力如前述,能會色歸空,融空即色,攝剎入身,分身入剎。於大神力生起中,生起對四大真實觀察,這些觀察能力皆是由善知識教導而得。

四大何以無依?地自相不可得,觀待水火風才有地,水自相不可得,觀待地火風才有水,如水大所顯現的雖然是水,但是屬於乘載的部分是地,流動的部分屬於風,溫度的部分屬於火。

風大中乘載的部分屬於地大(如樹葉受空氣浮力在天空飄),風的流動屬於風大,溫度屬於火大,濕潤性屬於水大,亦觀待能感受的前五識方能生起。觀待能感的心才有所感的境,沒有所感的境界亦沒有能感的心識,所感不能自體成立,能感亦自體不可得。

妄想生滅,虛空無二:妄想生滅就是觀待世俗心識有四大的生滅,自體如同虛空了不可得,即使虛空也與地水火風四大一樣都是自相空,皆為無二,稱為空大圓通。

虛空的自相亦(體)空,如何是自相空?虛空一法可以是有為法,可以是無為法。若是有為法其空義是生、異、滅。例如眼識所緣虛空可以有多少變化,若一房間的虛空,放上了東西,則虛空變少,此二者的定義不一樣,東西移走後虛空變多。若虛空說是無為,其空義是不被質礙,此非眼識所緣,乃分別心識所證,例如東西塞滿了空間,眼識所緣已無虛空,然心識了知虛空從未減少,不被質礙。無為法是不經造作所顯,非造作所成之法,所以不會有生異滅。

虛空如果顯現為有為法是自相空,實體所成的有為法尚且自相空,非實體所成的無為法更是自相空。如果虛空為一實法,何以顯現的虛空有各個差別面相?能分為虛空的東方,虛空的西方?八方合集的虛空是名言安立的基礎,如茶杯是由各個組合,而成為名言安立的基礎,安立名言顯現為茶杯,尋求其自體性則一粒微塵亦不可得。東方的太陽生起時,西方的太陽也應生起,現見不然,可見有不同差別相。

各個佛國皆同,此同乃同在自相空,與虛空的自相空是一樣的道理。

通達佛國土自相如虛空之理得到無生忍,若虛空為一實法,則此之法界至少八地以上,於一切法得其自在。

 

卯三、結答圓通

 

經文: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此處妙力是指通達四大與虛空空性的智慧,並通達一切法皆如是,謂之圓明,此乃虛空藏菩薩之成就,稱為第一,表示此空大圓通是虛空藏菩薩最契機之修學法。(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