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期::專題研學-聖者的祕密~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探源
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簡介(十五)孫陀鼻識
時哉
戒定慧三無漏學
各有修學成就法
鼻息由粗細入空
心聞漏盡阿羅漢
寅八、孫陀鼻識
卯一、作禮陳白
經文: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孫陀羅是豔,難陀是喜,孫陀羅難陀名為豔喜,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向佛陳白鼻識圓通的修學法 。
卯二、陳白之言
辰一、出家心散
經文: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於三摩地,心常散動,未獲無漏。
由此句可知不是有戒就會有定,有定就會有慧,雖《楞嚴經》中說:因戒入定,因定開慧。然不是說戒中有定,定中有慧,若戒中有定,則具足戒律者,為何於三摩地,心常散動,應知三摩地另有修學法與戒律的修學法不同。所以外道雖修學四禪八定有成,但並不代表比丘戒成就。
持戒能對治生活上所起的煩惱,所以在修學定法時,世俗的煩惱比較不容易生起,然須另學修定之法,須認識沉沒、昏沉、掉舉、散亂,方能除去定之障礙,此即是「雖具戒律。於三摩地,心常散動」,是故必須要修止觀門。
「未獲無漏」,須知三摩地的修學法和無漏的修學法不同,並非得三摩地就得無漏。正因為心常散動,未獲三摩地,所以無法以空性為所緣加以觀修,故得不到無漏的智慧。因定入慧,有定方具備修慧的條件,然並不代表即已具足修慧的方法,若沒有修慧的方法,光憑定力是無法得到無漏的智慧。
至於定共戒與道共戒之定義為何?是在修道或三摩地上不起世俗的煩惱與執持戒律一樣效果,然定不是戒律,定若是戒律,則四禪八定之成就可以稱為比丘戒具足?例如若只是以木頭為所緣生起三摩地,此時不起殺心,然不代表遇到可惡的人殺心不起。昔有外道名曰增上身,此人道行高,入定時間長,老鼠跑到頭上做窩,留下許多老鼠的糞尿,當增上身出定時發現老鼠做窩,非常生氣,追殺這些鼠輩毫不留情,此之殺心使他無法再入定。
所以當念佛得到法喜(輕安)時,或與人吵架後再念佛,剛才的輕安卻怎麼樣都無法生起,這就是煩惱生起時,要入定入不了。如《桃花源記》中的漁人一樣,由桃花源出來之後就再也進不去了。所以戒只是幫助入定的條件,由於持戒而不起世俗的煩惱,所以容易再次入定。
比丘須獲得無漏,才能成為三寶中的僧寶,沒有證果的僧人稱僧眾。《無常經》云:八輩上人咸離染。八輩上人在小乘是初果向以上,若大乘則是初地向以上的人。依《俱舍論》,「向」是無間道,「果」是解脫道。無間道是斷惑,解脫道為證理,證得四向四果皆稱為聖人,成為僧寶。
辰二、奉教觀鼻
經文:世尊教我及拘絺羅,觀鼻端白。
拘絺羅是舍利弗的母舅,人稱長爪梵志,因用功修行外道沒時間剪指甲,反觀修行內道有幾人精進似之?當時常與舍利弗之母辯論而贏之,自從舍利弗之母懷了舍利弗之後,就贏拘絺羅。拘絺羅知道這胎中嬰兒不簡單。
辰三、從鼻悟證
巳一、初見息煙而悟徹
經文: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
釋迦牟尼佛座下的弟子個個不凡,即便簡單的觀鼻端白就觀了三個七日,這些弟子何以成就,就因為弟子們對於佛的教誨都可以信受奉行,不隨便改換題目。
「見鼻中氣,出入如煙。」難陀依教修觀,自見鼻子的呼吸出入如煙,此之心思細膩!這種煙相的感覺能生起人命在呼吸間的體悟,生命僅靠一口氣在維繫,存在的生命是脆弱、危險的。
後兩句「煙相漸銷,鼻息成白。」是倒裝句。煙由鼻出入之煙相漸漸沒有,亦即證入體呼吸,體呼吸是在禪定中,此息若有若無、若存若亡,所以稱為數息觀,不是數風觀、數喘觀、數氣觀,而是數息觀。例如廣欽老和尚在山中入定時,農人測試老和尚的呼吸,發現已經沒有鼻息了,就準備柴火要火化之,恰好當時弘一大師來閩弘法,知此事上山彈指請之出定,並且讚歎古代高僧入定不過如此。
煙相漸銷並非現證空性,若沒有以出離心攝持此數息觀,則等同外道之修學,外道也修數息,也得四禪八定,亦利用數息觀得到許多神通。
「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乃身心一片光明,整個世界都沒有了,乾乾淨淨像琉璃般,此方是勝義的修學。
如何證得鼻識自相空,鼻識在香塵上嗎?若是,則不必鼻根即能生鼻識。在鼻根上可得鼻識?若是,則不必香塵即生鼻識。在第六意識上可得鼻識嗎?若是,則不必鼻根即生鼻識。在鼻識中?則不必香塵、鼻根等就可生鼻識。此時鼻識空,鼻識尚且沒有,何來出入鼻息?觀待鼻識所生起的身、心也空。
巳二、次化息光而證果
經文: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
心開是現證空性的心識生起,漏盡是破煩惱障,破修所斷煩惱的那一分安立為涅槃,破所知障的那一分也可以安立為涅槃,然此處的涅槃是屬於破煩惱障的那一分。
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諸出入息即是內鼻識感覺的出入息,若鼻識了不可得,出入息也了不可得,空空靈靈,如同化為光明,照十方界。
辰四、蒙佛授記
經文:世尊記我當得菩提。
菩提有三乘菩提,並非所有的菩提都是成佛的證量,除非發起菩提心,所得菩提,方是成佛。菩提心是成佛的因,現證空性可以破煩惱障,亦可以破所知障,但是破所知障一定要觀待菩提心,以菩提心做空性智慧的助伴才能破所知障。
卯三、結答圓通
經文: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此「銷」字用得好!以鼻息為所緣,鼻相從煙相(白相)乃至漸銷,連鼻息相都銷亡了。
銷息銷久了,現證鼻識空性的心識,在鼻識的空性上串習很久,無漏的智慧就顯現出來。發明是指無漏的智慧被引發,此無漏的智慧能破煩惱障,此稱為明圓滅漏。現證空性的智慧滅除了有漏(煩惱障),斯為第一。以上是孫陀羅難陀鼻識圓通的修學法。(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