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大德法語
師長的話~齊家之道
自公老師演講 編輯部整理
中國文化的開始就是講五倫,道統要點在敦倫盡份,表現處即是五倫。五倫道統就是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婦,夫婦是第一倫,這是孔老夫子講的。有了夫婦然後才有父子,才有君臣。夫婦這一倫非常重要,開端講一個正字,正人倫先正夫婦這一倫。這在古時候大家都是這麼講,風氣即是如此。但現在如何呢?我們如講這些,新新人類可能就聽不進去了。我們不管人家聽得進去或聽不進去,我們個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以至於到社會國家非講這個不可,所以我們中國文化與外國現在的文化是不一樣的,外國是講人權,人權是個人主義,以個人為出發點。我們中國當然也是尊重個人,不必講人權,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人格、品德、生活,需要論彼做人的全部,不是單純講人權,若單講人權則太單薄太狹了,所以整個講,大前提還是尊重每個人的人格、幸福。如何講求方能達到幸福安全(離苦得樂),那必得要有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但必須建立在五倫的關係上。所謂五倫的﹁倫﹂字,倫就是一種理,所謂倫理嘛。這個理是條理,一條一條的分得清清楚楚,不會亂,有條不紊,夫婦、父子、兄弟從外推展到外面社會上的君臣與朋友。君臣是上下關係,朋友是平等關係,依著五種理能將整個人群團結起來。現在有人講第六倫,實際上不必要,五倫就可以涵蓋一切了。中國尚書洪範篇,將五行金木水火土,配合五倫,使人與自然界相應。如此說則符合道德與科學的,也是智慧的結晶,故五倫就夠了。中國聖人在孔子之前有周文王、堯舜、黃帝、伏義氏(彼畫八卦),卦明五倫。
五倫之教乃令吾人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次序井然,有條理而不亂,依此而生活、工作,大家必能相安無事、和諧安定,倫常乃合乎自然能將大家團結起來,若無倫常之講究,和也和不了,個人爭個人的。吾人講固有文化即是五倫和諧(大團結)。它不是強調個人的人權,而是講各盡其分,各人盡各人的本分,新婚夫婦結了婚以後,做丈夫的盡丈夫的本分,做太太的盡太太的本分,不問對方,不是講條件,但問盡其在我。有了子女之後,成了上下兩代,父母子女之間更是天倫,不能說子女不孝順,我做父母的就不管他了,父母對於子女永遠是關心與愛護,此乃天性,非僅人類,動物皆然。同樣的,子女對父母也是如此,孝道從天性裡來,不管父母在外面販毒也好,走私也好,犯什麼罪也好,別人可以罵他,兒女不能說父母不是,只有在家裡面請求父母不要做那些事情,私下在家裡諫勸父母,對外面是不可以說自己父母的過失(絕無有大義滅親),就是盡其在我。朋友之間也是如此,結交朋友,誠如老子所言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做朋友我們講究一個信用、信實。君臣之間,依現在而言即機關裏首長與屬員的關係,凡是有上下之分的,都是君臣的關係,各有各的本分。比如說我們在機關裏工作,機關首長他有他的領導作風,我們拿了薪水,該做甚麼事情即應該做好,盡到我們的本分。所以中國聖人講五倫,若人人都如此講究,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到國家必然一團和氣,不會有什麼問題。
以上所講乃世間法,辦政治若依此法,必能成一安定的家庭與社會。在公安的環境方能安心修道。吾人來此得人身不能空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學佛聞法要在斷除煩惱(貪瞋癡)方能了生死與成佛。眾生皆有清淨的本性,為什麼不能發揮功能呢?那就是貪瞋癡的遮蓋,若能破除,本性就開發出來了,明心見性了。但如何開發自己的心性呢?先決條件就是我們這個心不要亂,心要安定,心不亂然後纔能定,所以我們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將貪瞋癡斷除(先伏惑後斷惑)。吾人心裡若要安定,先需在安定的環境,方有安定的心,你若不相信,試問在家裡欲入定,外面是各種運動與抗爭,則安定不了。
社會這麼亂,政治也是這麼亂,心裏自然就亂起來了。因此欲求心安定,需是整體環境的安定。儒家講究公安,即是修道環境。說到這裡就講辦法了,佛家講各種的辦法(八萬四千法皆助眾生了生死成佛道),我們的辦法與普通的辦法不同。普通的辦法是一定要斷除貪瞋癡,斷的乾乾淨淨,才能了生死。我們這個念佛法門念到一心不亂,或斷惑或伏惑(把煩惱壓下去),何謂伏惑?不隨便發脾氣,不隨便貪求種種欲境,這就可以了。然後到了命終時就能帶業往生,離開生死輪迴的環境,成就無量壽無量光,這是佛家的。儒家也有了生死的辦法,儒家文化從伏羲氏一直傳到孔子,孔子傳到現在,一部周易裡有完完整整的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全部都有。要如何修持?有其辦法,修到最後亦能了生死成聖人,儒佛完全一致!儒家辦法亦不少,最普通的辦法就是用禮樂,守住這個。無論辦政治也好,社會教育也好,修身齊家也好,儒家就是用禮樂這個辦法。禮是甚麼呢?並不只是見面、握手或是鞠躬這麼單純,不錯,這也是禮,但屬禮貌乃外表所現的。禮的內涵是甚麼呢?禮的根本是甚麼呢?是禮讓!有名位與利益之境界現前,互相推讓,而非互相爭取,自己儘量推讓,自卑而尊人。孔子於周易裏亦有云,要把自己壓低一點,要尊重他人,這是禮。禮記云,禮是天地秩序,大禮與天地、自然界同序,自然界春夏秋冬,春天在天地之間應以何行相出現,吹什麼風,下什麼雨,自然界乃是一定的。夏天的風雨又是一種,秋天的風雨也不一樣,它有它一定的秩序,禮就是根據天地自然界的秩序。我們為什麼要與自然界的秩序一樣呢?老年人就知道了,寒流一來的時候,它的老毛病統統都發出來了,若能懂得這個道理的話,他自己會慢慢調適,慢慢適應,所以不會出毛病。年輕人抵抗力很大,不在乎,不在乎是在年輕的時候,到年紀老的時候他就不行了,後遺症全部出來。
所以講究要與自然界的整體一致,這是講禮。但是禮是比較嚴肅,譬如在家庭裡面講禮,若是照禮這麼辦,固然是好,但是太嚴肅了,所以講樂。樂是音樂,亦有其理(樂有樂理),音樂的理,它是和諧的。中國古時候音為宮商角徵羽五音,樂器則有八種樂器( 土革木石金絲竹),各盡其功能,彼此音階不互相侵佔,非常調和。用禮用樂的時候,一方面能有秩序,並將個人的情緒情感調和。懂得音樂的就知音樂本身就有非常完整的程序,且互相調和(非今日之下靡靡之音)。或依之而唱歌,或是彈曲子,一唱一彈喜怒哀樂之心情就能調和到非常適當,發怒的時候也不會發出來,高興的時候也不會過分,所以子思之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若心能依禮樂慢慢調和,保持中和之氣,外面環境雖然亂,亦能將外境轉化過來,此中和之氣即是定功。有定功而念佛就易一心不亂、開智慧、了生死、成聖成佛。上述所言是法與出世間法結合。而世出世法之受用需是求覺,覺的是什麼?如果你已經成佛,那還要覺什麼呢?了生死,即是覺悟之果。佛已是大覺無須更求覺,乃令凡夫覺悟,我們凡夫眾生就是不覺悟,才叫我們覺悟,悟的是什麼?就是將這些人類本身(人生觀)與自然界(宇宙觀)的現象看清楚,看穿了,那都是無常法,都是因緣和合的,皆是假法。假法有假法的處理,把假法處理好(能辦事而不執著),才能得一心不亂,這是大致的介紹。
如何處理假法?依中國文化,從本身修身開始,結婚之後就是齊家,雪公老師主張建立佛化家庭,從我們本身到家庭做一個示範,然後推展到外面,不用你怎麼講,人家一看這個家怎麼這麼好,他就向你來學習。我們把家庭示範好了,社會之功,乃因其他家庭向吾家學習故,亦能輔助政治(政治即是創造公安的環境)。如此而選舉人才必能選賢與能,政治即轉變清明。台灣的局面若能用文化的、道德的、藝術的、科學的各方面的發展做出一整體模範,彼時大陸自自然然向我們學習,我們也不必廣告什麼台灣經驗讓他來學,他們見我們的真實成就,自然向我們學習,連宣傳也不用。他們真正想跟我們學的時候,就是兩岸統一了。即使不統一,我們也維持這樣的來往(近悅遠來),這是雖不統一還是與統一實在沒兩樣。勉強統一或是獨立都要不得。你要是想馬上獨立,彼飛彈、原子彈馬上就過來,這是非常危險的。話說回來,我們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佛法,即不對現況灰心,且非常樂觀,從自己本身以及從自己家庭開始,實踐力行,依中國文化與佛家文化,行禮樂,重因果,能念佛。懂因果甚要也,一個人若懂得因果的話,心自自然然心平氣和,看見任何不如意的事情,不合理的事情,即知有其因緣(此生宿世),若不處理好影響未來,此即三世因果的觀念,依三世因果的觀念平息,不應該發的脾氣與貪念乃至其他煩惱,內心清涼感覺很幸福,也很愉快。若有能力就將這些理念向外宣揚,即是行菩薩道。佛家講行菩薩道,儒家要求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君子儒就是行菩薩道。我們自己這麼做(修身),遇到有緣分的人,我們也勸導他這麼做,最基本的先從夫婦開始(齊家)。
問:以上老師講的是屬於原則性的,可是將來結婚以後總是會有些問題產生?例如夫妻吵架等,遇到這些爭端或困難處,該如何處理這些家庭問題?
答:夫妻之間有些小問題不必看得很嚴重,主要乃剛才所言的禮樂。夫妻二人在禮上行得好,小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如何用禮?就佛家而言,昔 雪公恩師以證婚人為人證婚,為新人開示,照例說,他是代表佛來為這一對新人證婚,必得說在家五戒之重要部分,除了不准殺生、不准偷盜、妄語外那是一定要守的,特別講究不邪淫。所謂邪淫,是丈夫到外面應酬,客戶來了我要勉強應付,不得不逢場作戲,那都不成理由的,無論是男方也好,是女方也好,不邪淫一定要守住。佛化婚禮證婚時,他老人家一定要講這條戒律,戒邪淫。儒家講禮如何齊家亦然,儒家的禮就是佛家的戒,男女假使守住禮,剛才所言秩序條理都包含在內,現在必須特別要講,古時候不必講。古時候男女一結婚,著重家庭倫理,這些道理(敦倫盡份)都包含在內。這個大前提(不邪淫)雙方都守得好,其他小問題就沒有問題,小問題互相體諒,太太家事做多了,情緒上來的話,男的就幫忙做一點吧,有時間就多做一點。或者有時候太太嘮叨的話,自己就少說一句。相對的,男的在外面工作累了,回家來的時候,外面受了一些氣,回家來發發脾氣,太太也不必馬上頂回來。大原則禮(佛家五戒)守得住的話,小問題自自然然都能互相體諒,沒有問題。
問:如果女朋友不是佛教徒,將來會不會有問題?
答:只要不是別的宗教,不是佛教徒也沒關係。假如是別的宗教的話,他們的宗教不像佛教,他們的宗教排斥性很大,他們的宗教有一個使命感,結了婚之後一定要把丈夫拉過來,從魔鬼那邊拉到神這邊來,她沒有這樣做的話,感覺對不起神,你娶這樣的太太過來就麻煩了。你究竟是要改變宗教信仰呢?還是不改變呢?你要改變跟著太太走?你明知佛教好,佛教是真正了生死的,你跟她走而改變信仰,信了別的宗教,最高的境界只能升天,猶在生死輪迴中,如此則不可也。娶異教信仰堅固之伴侶,會帶給你的家庭麻煩,若非別的宗教徒,則沒有關係。
問:成立佛化家庭,有關朋友問題、財務問題這些細節怎麼處理?
答:大前提就是談戀愛的時候,兩個人都是互相相愛的,自始至終保持愛心,這個問題就沒有了。外國人注重財產,我們中國法律也改了,夫妻財產是分財產的,這些法律是從外國學來的,外國有他的道理,他講個人,從個人出發,夫妻各有財產。就我們中國文化來講,夫妻財產是共有制,不會發生問題的。不過有一種情況要注意,大前提就是男女雙方都要守住這個禮(不邪淫),一旦破除,問題就會出現。開始就要分居,再下去就要離婚,各分財產。若不講究這禮(不邪淫戒),女方或男方恐怕對方亂用財產,把它轉移花掉了,那我怎麼辦呢?所以就發生這些問題了,這個是要注意。那麼無論如何這個大前提是不能破壞的!一個戒,一個禮是不能破壞的,其餘的問題是不會發生的。
問:像我們學佛的家庭有時候喜歡布施,或是結緣等等,有時候會影響夫婦共同的觀念。
答:那好商量,夫妻平常要多聽對方的意見,無論是丈夫這一方,或是太太這一方,無論信佛信得多虔誠,一發心要把所有的財產統統都捐出去。你一旦捐出去,這個家庭要怎麼辦呢?這個不可以的。但是這種觀念你不能等到那個時候再溝通(不能先斬後奏),否則那個時候你就費力氣了,很傷感情的。最重要的是,夫婦二人平常要常有談話的機會,多多談話,意見都能夠互相交換,任何一方不要堅持自我的意見是非常對的,雙方的意見都要互相採納比較一下。你的意見提出來了,我們很公平很客觀的評估一下,你的意見行得通或者行不通?行到什麼程度?將來有沒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這個現在都可以講,任何一方如果稍微發生偏差的話,都可以溝通研究。若能依禮和衷共濟地來處理這些問題,一定是沒有問題的。真正到了發生問題的話,二方面任何一方如果有修養的話,念著一世夫妻百世恩,因緣俱會不是那麼簡單的,若彼此能珍重夫妻的情分,一般不至於到那種不能溝通的程度。
問:教子方面如何做?
答:今日之下教小孩子比較麻煩,台中有很多蓮友,小孩子還未上學的時候,教的也很好,一上小學有些問題就慢慢出現,到了國中問題就大了。為什麼呢?學校裏面,老師當然不會教壞學生,最重要的是被同學帶壞了,帶壞的時候,老師也管不了,家長也縱容,那些學生,就這樣學壞了,現在外國的教有也有些很可以採取的,可向研究兒童教育、兒童心理的專家們請教。現在資訊也很發達,多多接觸那些資訊,可以得到許多寶貴經驗,但相對地,那些資訊雖然多卻很雜亂,自己要有一個主宰(主義),大主體是你要培養小孩的人格,一個很健全的人格,人格從小自自然然培養起來,使他能關懷人家,不要養成本位主義,怎麼樣同情人家,能幫忙人家就儘量幫助,要養成這種心理。也要能讓他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事情需如此辦的,可是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又是一種,從小慢慢的培養他理解的能力(看事情正確的角度),一步步地培養他這種能力。主要的是培養他有同情心(仁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智慧),即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只是培養他同情心而不培養他分辨是非的能力,那就智力不夠,智慧不夠容易被人利用你的同情心,論語中有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只是講仁慈,人家就利用你的仁慈,你自己就變成愚蠢,被人家利用還不知道。固然仁慈需要,同情心也需要,關懷人家也需要,可是亦要有智慧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這個要從小給他培養。至於背誦三字經、論語、千家詩等等都很好,可是不必要求太多。並適度運用機會在大人之間或夫妻之間談話的時候,談到適當情境時,引用一句詩出來,或者引用論語裡面,或是古人講的一句話,將所該的事情總結起來,使他(小孩)聽入以後在思想上能作整理,並能將這句古語記得很牢,以後就能用得出來,這就是活教,不是注入式的,而是啟發式的。
問:教導小孩子如果小孩子智能不足怎麼辦(蒙古症)?
答:小孩蒙古症的家庭要很有耐心,耐心的照顧他,等於醫生診斷一樣,看他在能不能在某一點被啟發出來,不是全部的,都是試探性的,這個東西用來試探一下,看他反應能力如何,反應不好,再用另外一個實際的柬西,給他試探,多方面試探,看看能不能把他啟發出來。
問:這種情況如果有時在道場中給他回向,或者是做功課時給他回向,可否去除這些障礙?
答:回向重要,為他作功德而回向除障,回向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本文乃蓮友向徐自民老師請教,蒙師慈悲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