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共修研學-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十)
心爾
「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魔業不只三世佛怨的問題,乃至於修成阿羅漢、聲聞、緣覺,都是在五十種陰魔之內,所以真正發大乘心的人,大乘戒中有不可與專求自利之聲聞共住,所謂無友不如己者,此意乃朋友忠信的質地,與我差不多的就與他交,另有一意乃要與強手(善知識)交,才會往上爬,不然他的觀念會影響你,生活習氣也會影響你。若欲成就佛果除了有向上的使命感(菩提心)外,還要有善知識之提攜,善財童子即是如此而醫生成佛.吾人雖有心往高處走(菩提心),且受善知識提攜,但要從基礎紮根,基礎是世間的五倫十義,此世間五倫十義是要用菩提心去經營的。
一位菩薩往昔遇佛已發菩提心,後在世間修行菩薩道,將前所發心忘卻不知,乃受世間欲境障礙故。發菩提心後會有下列兩種情形:
一. 是真正串習而得到堅固,此之行相很殊勝,這是發菩提心而不忘失。
二. 遇境逢緣,障礙現起,煩惱妄想一堆,午夜夢迴時想打退堂鼓,這就是忘失。不是說這個菩薩沒有記憶,忘失是說想「打退堂鼓」「尤其你有多大的願,就有多狠、多剛強的眾生來跟你挑戰」(或者來世隔陰之迷,將前所發心,忘卻不知)釋迦牟尼佛在世發生過的恩恩怨怨,勝過我們所發生過的,所謂不遭魔難不成佛。他的堂弟裡面有一個最好的阿難,對他無怨無悔的照顧;也有一個最狠的堂兄弟提婆達多,想盡辦法要除掉他,最怕是政治勢力,連國王(阿闍世王)都反對佛,試問佛該如何辦?所以我們人世間的挫折障礙,在佛來看都是小意思。打敗惱煩還有一個祕訣:除了發菩提心修學教法引發無我慧以外,回過頭來將自己的本願再來誦習,這個境就過去了。我曾經不是發這個心嗎?為什麼會打退堂鼓、會退轉呢?當走不過境界時,回過頭來誦習自己的本願、誦習諸佛的大願,這個境界就過去了(不忘初心),否則如果不好好的降伏自己的煩惱,降伏自己晏安怠惰的習氣,則所修成魔,須知魔王因中亦修十善及未到地定,不發大心,故報生欲界天頂,取他變化而自在享樂叫他化自在天;他變化,叫化樂天,我取來享樂就是他化自在天。化樂天是欲界第五天,他化自在天是第六天。例如你辛苦製造車子,開由別人開,對製造車子的人說叫化樂天,開車的叫他化自在天,彼以欲界的一切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欲界的眾生都是他的眷屬,他有這個錯誤的體會,而且在這裡面迷失自我。我們發菩提心,須不怕苦來挑戰,怕樂來消磨心志。古人有兩種消磨人心志的方法:有時用挫折就把人整垮,整不垮用樂去消磨他,昔晉公子重耳有復國的心志,奔走到齊國,齊桓公一看,彼有霸主的氣度,且有苦的磨練(乃因出亡故)因吃夠苦了,反不會覺得苦,用樂去消磨他,每天叫宮女倍伴他,輪流請大臣陪喝酒,晉公子重耳覺得出亡列國太苦了,在這裡如此享受,如同國王一樣,何必回國?狐偃等把他灌醉後,送出齊國,重耳醒來後發覺自己不在齊國,非常生氣,其事可參東周列國志。以重耳胸懷大志之人,尚且沈迷於五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