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日常省思
緬懷 雪公太老恩師
心印
每當來佛堂拜佛時,小朋友一定有疑問,為什麼在向佛行三頂禮後,還要再向 雪公太老師的德相,行問訊禮呢?因為 雪公太老師是一代大德,他有和佛菩薩一樣的慈悲和智慧。
雪公太老師是學生們對老師的尊稱,老師姓李,名豔,字炳南,號雪廬,生於民國前二十二年,即清光緒十六年,卒於民國七十五年。山東省濟南市人,於民國三十八年,隨著國民政府遷居到台灣,這時 雪公太老師已六十歲。年紀已不輕,但 雪公太老師卻在這時開始推行中國文化和弘揚佛法的工作。 太老師興辦了明倫月刊社、青蓮出版社、台中蓮社和慈光圖書館…等來推行儒佛教育。創辦慈光育幼院和菩提仁愛之家…等來照顧貧苦老弱的人。並經常講學,例如論語、唐詩…等儒家的各類經典,還有醫學以及講解各種佛經。也撰寫非常多的書籍,將美好的觀念和學問,完整的流傳給我們。有一回,有一位學生負責承辦明倫月刊,因為遇到太多困難,所以實在辦不下去了,想打退堂鼓,於是向 太老師表明心意, 太老師就很溫和又堅定的告訴這位學生說:「你辦不下去,我辦到死!」於是這位學生回去後,就更加努力的辦刊物,而且這位學生後來也變成一位非常有德學的老師。
我們可以由 雪公太老師所做的一首詩「殘燭」來瞭解他所秉持的理想和精神。「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蠟燭是由燭心的棉線開始燒,而發光發熱,不但能帶來光明,也帶給人溫暖。更指引走在黑暗中的人,找到方向和希望。 太老師的心,就像蠟燭的心一樣,燃燒自己,完全為了憐憫我們這些走在黑暗中的人。 太老師所興辦的事業,撰寫的書和講學,無非都是希望我們能找到人生的方向,能敦倫盡份,瞭解如何增進德學,能愛國家,愛所有的人。更希望我們能相信因果道理,去除貪嗔癡,能老實念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成佛。為了我們, 太老師不惜自身。晚年時,太老師已行動不便,但仍然抱病上臺講經。有時甚至為了晚上能順利講一個半小時的經,而整天只吃一餐和喝一點點的水。太老師如此的講經不輟,直至九十七歲,往生前的一個月,可以算是燃燒自己到極至,在風燭殘年的時候,他的熱心腸,仍然不曾改變。
我們也可以由 雪公太老師的另一首比喻自己的詩「時計鐘」來更進一步體會 太老師的熱心腸。「警眾太殷勤,曾無間寸陰,幾人長夜醒,不負轉輪心。」時鐘,一分一秒很有規律的計算著時間,不眠不休,非常勤勞,不因天氣冷暖,也不分對象而有所停頓,時間就是這麼公平。 太老師就和時鐘一樣,不曾間斷,不眠不休,分分秒秒,剎那生滅中,心心都是為了提醒我們,警誡我們時間的無常,要快快讓自己從黑暗中走向光明的大道。能從沒有開始的黑暗長夜中,張開雙眼,見到光明。可是我們多少人,願意從溫暖的被窩中醒來?人身難得如大海中的盲龜,要伸頭穿過一根浮木中的洞。又如細線從高山上飄下來要穿入你手中握的一根繡花針。但人生卻如清晨葉面上的露珠,容易失去。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良時,多做有意義的事情來讓世界變得更美麗。才不辜負 太老師勤轉法輪,不眠不休的指引我們規勸我們,溫暖我們的心意。
雪公太老師的誕辰紀念日快到了,除了緬懷 太老師一生的精神和德業外,更要發願從此做一個「清醒」的人和一個有光明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