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啟蒙園地

弟子規簡說(二)

 編輯部整理


在從前,童蒙教育都是先背誦,等到十四、五歲才正式開講儒學,但現在的背景已經不同了,環境也比較複雜了,所以我們不能等到十四、五歲再來開講弟子規,而是在很幼小的時候就必須與他們分享這些美好的文化,這些文化在生活中已經失落了。首先我們若要推動中國文化,必須要得到家長的肯定,才能落實到生活中的每一步,或許在實行的當下,我們會有種種的矛盾產生,或者說在生活上有種種的不方便,但我們必須先自我肯定就是要這樣,也很相信就是要這樣做了,然後要很誠心就是這樣做了,只要觀念上先認可如此的做法,在作法上就算遇到困難也變成不是困難了。若我們心態上還是順應這個潮流,並且給自己找很多的藉口,那中國文化就真的沒有希望了。好的文化是從紮根做起,大家真的要懷著一顆很歡喜的心,不但要推動而且生活上要開始落實,或許是很困難的事,但我們目標一定要訂的正確、訂的大,雖然我們做得不完美,具體的行為與目標尚有很大的距離,但至少我們已經是向正確的路上走了。若我們找了一大堆的藉口來推託,不但自己行不出來,更無法推動中國文化,這是我們看弟子規一個很重要的心態。
這是一個非常需要中國文化的時代,而中國文化涵蓋了儒佛兩家,從五倫八德開始做起一直到了生脫死,這整個內涵都是。中國文化就像駕馬車的那個人,車子就是文明和科技,若我們有內涵時可以把文明及科技帶向為眾生謀福址,使得世界能夠安和樂利,但若駕駛者沒有方向感的話,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是邁向一個很可怕的境域去,大家是共滅共亡,而非共榮共存,因此當我們只要接觸到了中國文化的基礎-「弟子規」,我們這些「弟子」就責無旁貸的負有推動的責任,「弟子」不只是說是作為別人的孩子及學生,更重要是他志在成聖成賢,這是一個美好的文化內涵。中國文化本身是一個美好的風氣、美好的薰陶、美好的藝術,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有賴中國文化的推展,才讓我們有辦法在生活上去體會這些美好。現在我們在生活上有種種不如意、煩惱、競爭壓力,就是因為我們無法在根本上去做,反而在枝末去爭、去奪,就產生了種種的煩惱,所以弟子規說深它很深,它是一個成聖成賢的學問,說淺它是可以完完全全落實在生活裏頭去推行的,一飲一食、穿衣吃飯、走路、與人應對進退,通通都是弟子規;弟子規裡面所說的孝弟、謹信、愛眾、親仁都是厚培一個人的質地,這個質地必須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可以把這個質地當成你做任何事情的概念,就是以孝弟、謹信、愛眾、親仁的觀念來過生活,而學文則幫助我們落實本質(做這些的正知見),學文就要有所選擇,要不妨礙並且能發揚我們的質地。
學習「弟子規」,我們必須提供一個能讓自己與小孩實際操作的環境,這樣一來父母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從我們個人開始,接著下來是家庭,而目標是治國平天下,創造一個極樂世界,而眼前是以「弟子規」作為我們美好的開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