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啟蒙園地
弟子規~總敘(一)
願度整理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弟子規是聖人的言語,所以我們必須把字字句句牢記在心,皆是「涵音三味」,此八句當中就說明了弟子規的次第,先孝弟,最後才是餘力學文。
「首孝弟」百善孝為先,忠臣出於孝子之門,論語當中就有這樣提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即是說若一個人他很孝弟,其他的壞事必不敢亂做,如果一個人不孝順,他可能作亂等等事情都會產生了,在論語上即說到子路他是一個勇猛喜歡打架的人,但只要母親一叫他外面再如何也一定馬上回去,也因為他母親對他的管教及自己的孝順之心,讓他在外面一定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例如有一位小學生,其父親車禍去世,母親一人獨力撫養他,他有什麼錯事,老師只要問他說他母親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如何,他馬上說他媽媽知道了一定很傷心,請老師給他一次機會不要讓他媽媽知道,他會馬上改進,所以一個人很孝順,他不會做太太的壞事,而且他願意馬上改過,因此孝順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果沒有孝在其中為我們的根本的話,一切的枝枝葉葉一定很容易倒的。
「孝」是德性的基本,「孝」能發展在外一定遇到善知識,像子路、閔子鶱、公西華、顏回之孝是也;公西華之孝是在家裡與父母和樂的相處,曾子之孝是把父母當成天一樣的來待奉,閔子鶱之孝是「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是能夠為父母著想的孝,雖然不同的表現,但都是一樣對父母的孝,因為這樣的孝心使他們能遇到殊勝的善知識,才能成就他們的德學。
其次說到「弟」就是在家中兄弟姊妹之間的對待該如何處理?我們從對最至親的父母之孝推展到家裡兄弟姊妹的「弟」,再推展到家族中對長輩、平輩及晚輩的應對進退,最後推擴到社會上人與人互動的和藹,才算是整個「弟」道的圓滿。
若我們兄弟姊妹之間可以很和樂的相處在一起,有說有笑,父母看了也會很高興,身體就自然會健康,他們也可以融入我們這個和藹的氣氛中,所以想要孝順的話也可以從兄弟姊妹開始做起,兄弟姊妹很親愛、很團結的話,父母的煩惱自然而然會減少。
再來說到「謹」,必須落實在身心上的謹言慎行,它包括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正確的辦事態度兩方面。「謹信」在生活上是非常難做到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想說謊,很容易為自己找藉口去圓謊,譬如說:在學校裡有些小朋友去打了另一班的小朋友,而且是打群架,若老師把他們叫來問說有沒有打架,小朋友的回答都是說別人如何、如何:::;連續問了好幾次都不直接回答自己有打架,而都是推託別人如何、如何::::;這就是我執在作崇,喜歡推託、說謊,若我們改變說謊的毛病,慢慢我因為不說謊的關係,而很害怕自己做錯事需要向人報告,所以會比較謹慎自己的言語行為,然後日常生活規矩及細節也會慢慢導正,而很害怕自己做壞,再一次說謊而壞上加壞。「謹信」的內涵是必須以正確的言語行為來改掉不正確的言行;身為父母或老師,必須很嚴格的要求我們自己與小朋友的一言一行,否則可能玩笑開慣了、謊話說慣了,要導正是非常困難的事。雖然,我們說話努力讓自己不說謊話,但卻常常亂說話,這是我們時下心浮氣躁的一種表現,所以必須藉弟子規來調整自己的身心及言行,那麼離道就越來越近了。(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