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小止觀導覽(五)

 蓮心

 

經文

故法華經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注一),以此度眾生。

 

注釋:

(一)莊嚴〜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依身云莊嚴。阿彌陀經曰:「功德莊嚴。」探玄記三曰:「莊嚴有二義:一是具德義。二交飾義。」輔行一之一曰:「一心三諦為所莊嚴,一心三觀為能莊嚴。」

大意:

旨在說明止觀之妙用與功能並彰顯其重要性。

導覽:

一、佛在因地修學大乘中的每一法都是靠止觀去深入這一法,證得這一法,把這一法的作用發揮到究竟(在此法中定慧之成就),然後再將此法教給眾生,而眾生也需透過止觀門去修學、悟證、發揮這一法,以利世度人,此即法輪常轉。比如念佛一法就是藉著止觀門、成就定慧力把念佛的作用彰顯到究竟,故念佛可以除魔、可以消災、可以免難,可以得到六方諸佛的護念,可以往生淨土,並弘揚此一法門使大眾得到受用。
 
二、大乘法乃利益一切眾生之善法,若要學好必須專注於所緣的善法,以及觀修所緣善法的內涵,戮力去實踐他,成就對此善法之定慧力是屬於方便止觀;若能以法之體性(空性)為所緣,止住體會,此止住修即是修止,此空性境界現起,再好好觀察與辯證得到真正觀慧,即是修觀成就,這個是屬於真實止觀,是對空性境界定慧力的成就。如此才能發揮大乘法的作用,自利利他,這就叫做定慧力莊嚴。
 
三、能莊嚴為一心三觀,所莊嚴為一心三諦,三諦為觀與止所緣的境界,止與觀為能緣的心,所緣的境界是諦。諦者真實不變也,真諦即萬法皆空,空性是萬法不變的真理,故當內心安住於這種狀態,謂『止』,以空性為所緣,此境界可以不必努力,就能生起成為內心影像,在此意境上,生起種種觀察,並用很多的辯證,真實體會法無自性的這是『觀』,由止上建立勝觀,此即為空觀,對於萬法連微塵許自性都了不可得產生殊勝勝解。出定之後(此定為止觀雙運所成正定)在俗諦(緣起的變化)上止住與觀察,一方面知其無性,故知此法為幻,二方面又知法因無自性故,無法自己生、獨立生,須依因仗緣而現起;比如修學布施,特別以止觀法修學布施,讓施心、施法能純粹不夾雜,依布施之緣起可使人袪病延年、健康富貴,有此等功德,利益眾生,必能讓眾生受益良多,此即從空出假。從空出假是出了空性定之後,安住在利益眾生善法上,且生種種觀察,能將善法作用發揮到極致,這叫做假觀,若能同時出定緣念善法利益眾生,而又同時能入定現證空性,此即空假相即謂之中觀。此時所莊嚴的果報就是佛果。故所莊嚴的果報,必須藉著能莊嚴的心方能現起,比如淨土世界必須藉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諸上善人的努力才能現起,故可知淨土的存在是無自性的,須仗持我們的心而現起的,這些法都是互相觀待、互相依靠的。又比如止的輕安相,必須藉修止方可現起,觀的智慧相必須藉著勝觀方可現起,因其無自性,故不可獨立現起,所以宇宙萬法均無法逃離緣起法則與性空法則,故宜如實看待法的無自性與法的隨緣而有。一心三觀均是站在二諦上說的;就世俗諦上說其所建立的為方便止觀,就勝義諦上言其所建立的是真實止觀,換言之,止觀僅是幫助我們去了解緣起法、性空法的一種方法,故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因此懂得運用止觀法門就可幫助我們去體會萬法、了解萬法、運用萬法,也就是一個解脫的聖者。
 

四、止觀法門可將內心的潛力發揮到究竟,把即心本具的佛性全部彰顯,若對止觀法徹底了解,內心呈現無我慧的狀態,可體察萬法的緣起與性空,在萬法的空性上又種種照見的能力,故不受萬法的束縛,在萬法的緣起上能發揮萬法殊勝的作用,這就是成佛的兩大快樂:涅槃寂靜樂(不受萬法的束縛)、菩提覺法樂(發揮萬法殊勝的作用),而這二者均藉著止觀法而引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