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家長班研討專題

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發隱(一)印光大師著

心怡淺釋

前言: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核心處,在「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發隱」乙文中,印光祖師提出了他老人家對這個見解深刻的看法,今日研討這個主題對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想藉這篇文章作為家長班課程的發起,希望能夠得到家長們的共鳴,為我們國家社會帶來一個很安定的力量,讓我們未來的前途是一片光明。

期以正確的心態、動機和意樂來研究本篇文章,因為天下太平是每一個人所渴望的,它的因重在家庭教育,這個事情一般人可以體會,但體會的不夠深刻,隱微處也不夠了解,所以印光大師就把隱微處闡明,讓大家對家庭教育產生重視,如果能夠善用家庭教育,子弟才能夠成德成才,有很好的走向。

就如  雪廬老師,老人家在顛沛流離當中一路走來,沒有遭遇到種種的惡報,最後成就自己成為有氣節、成德成才的讀書人,其走向非常好,一定有好的下場;像范仲淹這樣的人,他的後代現在還在大陸上過得非常好;孔子就更不用說了,到現代七十七代子孫還是地位很高的名人,並且得到  雪廬老人的護持。所以成德成才是非常實際的,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以德行為核心,所培養的能力才可以使他生活得好、可以突破生活上的瓶頸。這裡有一個明顯的例子:有一位派駐在奧地利的外交官,非常的英俊畢挺,在當地卻遇到很大的挫折,一年以後就辦理他的告別式。他的才藝無足以解決他的煩惱、且不足以突破他的瓶頸,亦克服不了他的障礙、對治不了他的煩惱。所以我們眼前以成德成才來培養子弟,讓他可以面臨人生種種的境界、突破人生種種的障難,積福積德,讓自己能夠過得好、讓家裡能夠代代相傳,這個應該比任何東西都實際得多,其他的事情都是過眼雲煙,所以這篇文章就很值得大家一起來探討。

正文:  

天下太平是世人所希求的善果,其根本原因乃在於家庭教育的成功。兩者一因一果看似簡單,但其隱微處卻罕為世人所注重,因此印祖特以此文來顯揚其精微妙義,期使家家都能善教子女,令天下早日太平。

一個社會國家是否能長治久安,端賴賢才之興起,而賢才之興起需靠教育。其中又以家庭母教為根本,若能由根本講求,誠如大學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才能實現。故孔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乃一切人民的天職,不單是在位或為官者的責任而已。

本文作者印光大師諱名聖量,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陜西郃陽趙氏之子,出生於清咸豐十一年,父德母慈,家風世德相承,為村中父老所樂道。師幼隨兄讀儒書,頗以聖學自任,年十五已具弘毅致遠、己饑己溺之胸襟氣度,但因受韓愈、二程、朱熹等闢佛言論影響,後病困數年,經其研究佛門經典,始悟前非,並知佛法廣博精深,圓賅世出世法。年二十一歲於終南山南五台蓮花洞禮道純和尚出家,師能吃苦耐勞,事無鉅細,皆承師命,作務之暇,學習功課讀怡山發願文、小淨土文,知禪淨功夫成就之難易,遂決專修淨土。師出家後除參訪善知識外,並住過北京紅螺山資福寺、龍泉寺、圓廣寺,普陀山法雨寺、上海太平寺、蘇州報國寺及靈巖寺等,其中影響最深為紅螺山資福寺及普陀山法雨寺時期。師二十六歲進紅螺山資福寺,入念佛堂用功,因「沐澈祖之遺澤,而淨業大進」。師因好樂正法,在資福寺期間,除念佛正行外,更用心研讀大乘經典經三年不斷,因此深入經藏,妙契佛心,徑路修行,理事無礙。師於普陀山法雨寺期間,曾於珠寶殿側閉關二期六年,於是學行倍進。師出家三十餘年,始終韜光養晦,潛修默證,不喜與人往來,亦不願人知其名,以期晝夜彌陀,早證念佛三昧。至師五十二歲,因高鶴年居士發表他的文章後,開創了師以文傳道的新時期。由於師之為文,不獨佛理精邃,即儒家五倫八德等經世之學,亦必發揮盡致,文義典雅,所以一時洛陽紙貴,緇俗爭相傳閱。師之為文,開導學人,如耳提面命,流自肺腑,不離因果,不涉虛文,一種平懷,三根普利。民國廿九年,師預知時至,並在大眾念佛聲中,安然坐化生西,世壽八十。後代尊崇印光大師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全文依科判分三段,甲一、總明亂極望治宜知本,甲二、別釋賢平根本求家教,甲三、結勉學佛成聖由蒙教。甲二、別釋又分三,乙一、總標,乙二、別明,乙三、結歎家庭母教。本次研討進度由甲一、總明亂極望治宜知本,至甲二、別釋賢平根本求家教中之乙一、總標家庭母教及乙二、別明家庭母教中有關胎教的重要。依文分述如下:

「世亂極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勞。其本所在,急宜知之。」

這一段總明亂極望治宜知本。印祖說:推究世亂之因,其近因乃由近百十年來,一切讀書居官之人,只知以科舉考試求取功名為主,不知提倡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若論遠因,實因程、朱破斥因果報應,及生死輪迴所致。因未受家庭之善教,又常聽說人一死即滅,了無前生後世。因而一遇歐風東漸,便覺此廢孝、廢五倫、不恥等言論,認為自在無礙,遂一致進行。其根本誤人,不得不歸罪於理學諸子。如今之計,當認真提倡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為根本。此乃當務之急,不可不知。

甲二、別釋賢平根本求家教分三,首先總標,其次別明,第三結歎家庭母教。

「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於此講求,治何可得乎。」

這一段為總標家庭母教。印祖說:「國家人才,皆在家庭,儻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則不數十年,賢人蔚起,人心既轉,天心自順。是以憂世之士,莫不以提倡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為挽回世道人心之據。」相信人人都有離苦得樂之欲求,無不希望天下太平,但不由家庭母教講求,無異緣木求魚,了不可得。試觀今日世道人心比之印祖時代,雖表面科技發達,經濟繁榮,但根本問題更加腐爛,家庭、社會、環境、政治乃至國家等一切問題,更加亂相橫生。這一切其實都是人心的問題,故解決之道應從家庭母教下手。如果賢母善教子女,使人人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修養自己,如何利益人群社會,各個都能希聖希賢,則其餘問題自能迎刃而解。縱未能人人成聖成賢,但其志向與聖賢相去不遠,天下何來一切問題?故印祖常云:「今欲返亂為治,若不極力提倡家庭教育,則無從下手。」

甲二、別釋、乙二、別明,丙一、通明家教重要,丁一正明,分三,戊一、胎教,己一、正因:

「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於稟質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後,務必居心動念行事,唯誠唯謹,一舉一動,不失於正。」

胎教之正因,有通有別,這一段說明共通處,應講求稟質養正。印祖常開示: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資於母者獨多,居胎期間稟其氣質,幼時則習其行儀。故古之賢母,從事胎教,乃為鈞陶於稟質之初,化育於未生之前,而必期其習與性成也。如周朝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婆媳三代,各個誠敬端莊,行為處處合於道德規範,能陰相其夫,胎教其子,故為女中之聖人,實開周家王業之基。周文王之母太任,一懷胎後更是坐立必正,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食物烹煮或宰割方式太殘忍則不吃(所謂割不正不食之意),一切舉止行為皆中規中矩,使文王受最好的胎教,養成聖德,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典範之一。

談到母親受孕後,凡起心動念及一切喜怒哀樂等情緒,對胎兒皆有一定的影響。一般母親在懷胎期間,自己身心本受極大壓迫及變化,情緒起伏較大,若常處於焦慮、不安或生氣等負面心緒,或受外來的聲色環境等污染,皆對胎兒日後性情及個性產生不良影響。若母親的行、住、坐、臥等,太急、亂跳、或歪、或倒、或蹲,也會壓迫胎兒身心舒展,乃至母親的一言一行,對其日後之言行舉止皆有所影響。這些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漸漸地日積月累所成之胎教變化。所以母子連心,在懷胎期間,母親僅靠起心動念、言行舉止和一條相連之臍帶,就能直接或間接地對胎兒產生莫大影響。故印祖開示:女子受孕後,居心動念行事等,皆求謹慎恭敬,務必身口意等一舉一動,皆以正氣胎教其子女,變化其氣質於無形之中。現代科學發達後,從事胎教或零歲教育等研究論述,都能證實胎教確有其效果,不過古之賢母早已能知而行,故而現代婦女應急起效法古之賢母,落實胎教。

「尤宜永斷腥葷,日常念佛,令胎兒稟受母之正氣。」

這一段為正因中特別處,印祖在闡明胎教的因果道理時,自然悲智雙運,毫無保留地將少為人知之重要處說明白,教勸宜永斷腥葷,令吃素及念佛為最上因。能否做到需視個人因緣,但取法乎上,不可不愷切為人說明,使人人知所趨向,均能獲益。

談到母親受孕後之飲食,如太多、太少、太膩、太乾、太冷、太熱、太鹹、太辣、太苦、太酸等,都會影響胎中環境及胎兒營養的吸收。一般葷腥食物,主要來自動物血肉之軀,而動物經宰殺後烹煮成食物供人所食,當其被宰割時,身心受極大痛苦,生理上自然釋放出毒氣,對胎兒及母體皆有不良影響。若論其營養,動物性蛋白質也不如植物性蛋白質易為人體所吸收。況且以彼動物最愛之生命,供我母子餐飯之食,亦不符合仁心。所以吃素念佛不但長養慈悲正氣,並能有益身心健康,此不可不知。故印祖說:母親特別適宜吃長素,並日常念佛,使胎兒在母胎中稟受其慈悲與清淨之正氣,以利其福慧增長。為人父母者,果然了解因果道理,必能掌握胎教之先機,使兒女決勝在生命的起跑點。

「則其生時,必安樂無苦。所生兒女,必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姿聰明。」

這一段為胎教之善果。所謂萬法不離因緣生,有正因必有善果,這是因果相應的道理。母親在十月懷胎中,不但身心受盡辛苦,臨產時必經生育之苦,除須強忍從極窄小產道中,壓擠胎兒出生之苦,還有血水臭氣垢穢等不淨物相隨之窘,遇有產難時更有母子生命之危險。如地藏經所說:生時如能作善事,增益家人善福,自會令土地神歡喜而護佑母子,及其眷屬等安樂。所以生產時,切勿殺害生命來祭神,或以鮮肉補給產母,或請親友來慶祝飲酒食肉,歌舞歡樂等,這樣會令產母和嬰兒都不能得到安樂。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為生產時,本有我們看不見的無數惡鬼、魍魎和精魅來吸食腥血,而地藏菩薩已令土地神保護母子安樂,但人們不但不知作善事來答謝土地神慈悲護救之恩,反而殺害眾生,飲酒作樂,如此犯殃自受,而使母子皆損。

如上所述,母親善於胎教,不但心念行事能唯誠唯謹,一舉一動合乎禮節,更能吃素念佛,如此善因勝緣,能令胎兒稟受母親正氣,自得善神擁護,諸佛菩薩護念,故生時必然母子安樂,一切順遂。至於所生子女,必然相貌端正莊嚴,性情慈善,天資聰明。外相端正莊嚴,則是人人見了歡喜;性情慈善,子女自然容易受教;天資聰明,則學行容易增長。如此子女,在家必得父母之歡心,出外能得師友之提攜,相信必成社會國家之賢才。(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