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九一年十一月各班返班記事

和合班

 心隆

此次主題仍以上個月主題「立志」為基礎,結合本月主題「勸學」與同學分享心得。

班上同學雖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或具思考的能力,故課堂上以實例來和同學們互相探討引發正確的思維,產生互動效果。在找尋案例的過程中,雖不乏往聖先賢的故事,但總希望能在現世今人中尋得事例,較為契機。偶然發現刊載專訪現任東吳大學英語系林教授的成長心路歷程的訪談記錄,林教授自述生長在一個賭場中,注定將來的成長過程要和黑道、流氓扯上關係,然而今天卻會有這樣的成就,首先要感謝的就是自己從小立下當詩人的志願。因為這樣的志願,使得曾在監獄及管訓隊管訓之後,還是有辦法走回正途。林教授強調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是要提早立定志向,並好好地學習以達成所願,當好的學習習慣被培養起來時,所要達成志向已具足十分的信心了。

談起立志相信每個人從小就經常被問到:「你長大後要做什麼?」或是作文的題目—我的志願。以林教授成長的心路歷程可發現,他年少所處的環境,尤其是日常的眼耳見聞,深深影響他日後發展及走向。於是在黑板上寫下「流氓」和「教授」二個名詞。問同學看到這二個極不相稱的名詞時,腦海中是否同時浮現二種不同影像?同學回答:「是」。這就告訴我們任何影響(外境)一旦經由眼睛、耳朵進入我們的「心」,就如同錄影機將外境如實存錄在我們的心識中,日後遇境逢緣,就會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所以應十分謹慎於自己平常的眼耳見聞,和自己對境的第一個念頭(動機),千萬不要相信自己的「自制力」,好奇嘗試接觸不好的事物。

從林教授的案例中,可體會推動他在谷底中積極向前(上)的力量,除了是內心懷藏的願景外,另一個很重要點燃動力就是一種深層的自省,一種亟欲扭轉現況,朝向積極光明的自省,經由自省而喚起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的覺醒,從而建立自尊。為了讓同學體會此一內涵,更引述了洪蘭女士一篇名為「快樂是發自內心的成就感」一文,文中洪女士表示自尊不是每天自己對著鏡子大喊:「我最棒!我最好!我最酷!」口號式的自我膨脹,它必須來自別人對你的尊敬,而別人對你的尊敬來自自己人格的完整與卓越的表現。這正是請大家實行自省表的意義和目的,正是希望同學們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出完整的人格。

並在「十大礙行」的課程中,藉著東勢地區九二一大地震照片,向同學傳達無常的觀念,任何美好狀態都可能轉變成逆境,沒有心理準備的人,在這個狀態下會非常無奈、憂愁或憤怒。但我們藉著「十大礙行」課程,培養同學們處逆境的能耐,與對境的正確觀念。藉照片十分詳細地述說當時情景,且將照片讓同學傳閱,並請劉老師現身說法,如何走出這個陰霾,並積極地協助其他難民走出困境。接下來進入十大礙行正文的研討。第一條「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乃生,貪欲生必破戒退道,識病因緣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告訴我們:雖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是如果不知善加珍惜而放縱歡樂,就可能引發對自己的傷害,所以遭遇到病苦也不要懊惱、憤怒,要藉著對病苦的瞭解,好好珍惜健康的身體,以身體作種種善法,創造更多的福報。接著老師們很善巧地引導幾位同學述說自己曾經受傷和生病的經過,同學也都表示因為有了「患病」的經歷,讓自己更加珍惜身體,也更加小心處世。另有一位同學說到媽媽因病須回外婆家養病,媽媽藉著養病的因緣,要孩子們學習獨立與料理家務。這段期間她和妹妹學著做家事,學著獨立照顧自己,也因此體會以往媽媽持家的辛苦,而且發現並不會因為每天要做家事,而影響到功課,反而更會把握時間。此即以病苦為良藥(師),讓人懂得平常要愛惜自己,體諒他人,學習獨立,興辦善法,創造福報。並藉著各位同學的陳述,讓大家體認逆境、困境雖然人人不想要,但並不意味它們一定不會發生,在未發生之前要有處逆境心態與正確觀念之培養,例如健康的身體人人想要,但不生病卻是人人辦不到,雖不可糟蹋自己身體,讓自己受到傷害而有種種病苦,即使有意外傷害與不能避免的病苦,祇要有正確的知見,善用此困境、逆境,如此不但不會成為己患,且大有助益於人格心靈的成長。

每一次的返班都是許多師長付出心血的成果,祇希望同學們能珍惜每次返班的機緣。相信懷著珍惜感恩的心情參與,內心必有所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