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日常省思
念恩
願度
從來他人錯
自今始知非
若能思彼恩
慈悲油然生
我們無始劫來輪迴三有,不得自由,就是因為我們熟悉於刻薄寡恩、熟悉於體會自己的苦而不知他人的苦、熟悉於自我的需要卻不瞭解他人的需要、熟悉於順從自己的心卻不知他人的心、熟悉於自我的習慣卻不理會他人的習慣、熟悉於他人必得如此而我卻非常的委曲:::的概念、想法,因此要我們來觀待他人的恩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從前世、從今生以來,我們就存在著一切都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怎麼都不照著我的意思來做、怎麼都不知道我的苦、我的心、怎麼都不知道我的需要、怎麼如此無理、怎麼::::,總而言之全部都是他人的錯,一切都是以自我為出發,而從來不考慮他人的立場。其實靜下來想一想,當真每一樣事情都是我們自己成就的嗎?非也,從來沒有一樣事情是我們可以獨立完成的,它是眾緣的和合而生,更重要的是它得自於三寶的加持、師長的悲心、長輩的護持、同儕的協助等基本因素湊合而成,其他尚有數不盡的條件在其中;也沒有一樣物品是我可以不需要抑賴他人而有的,光講一滴水就好了,它就來自各種條件的配合而成,無數的工作人員努力所成,而非單純我付了錢,就可以得到水的享用如此簡單而已。
從我們一出生,父母給予我們生命,而我什麼能力也沒有,必須要依賴父母親才能活下來,一切都要靠父母親的保護,若稍一離開父母親,馬上就會有生命的危險;從十月懷胎、推乾就濕、嚥苦吐甘、三年不離母懷等等,那一樣不是父母的恩德,我能有什麼能力自己獨自承辦自己的生活呢?從以前到現在,內心總覺得父母親沒有好好的培養我,所以現在自己很差勁,就是因為家庭的關係,把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所呈現的果全部推到父母親身上;但反過來一想,從小學到現在所受用的資源全部來自於父母親,甚至現在能留在台灣學佛,父母親雖不是很贊同,卻沒有劇烈的反對;再說到父母親身體康泰,我也才得以不須要留在身旁親自照顧,因此現在才得以無後顧之憂的留在台灣學習佛法,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我的大恩大德,若沒有認真的去思考,總是覺得我應該就是如此,完全沒有想到父母的恩德,他們甚至給予我最大的空間,讓我選擇自己要走的路.
再來說到佛法的學習,所學習與皈依的對象是佛法僧,先以本師釋迦牟尼佛而說,世尊無量劫來為我們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捨身餵虎、割肉餵鷹、捨身求半偈、身燃千燈供養求法,這種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備經艱難與辛苦,最後終於成佛了,來了娑婆世界八千次,說法度眾生,然而眾生剛強難化,或有不領情、或有還在懈怠、不在意、馬虎者,更有恩將仇報欲害佛陀與破和合僧者,佛陀都能一次又一次不疲不厭地不捨棄任何一個違逆他的眾生;佛陀視眾生如唯一的愛子,把他歷劫的苦行全部回向給我們成就佛果,希望我們快速成就,並為我們抉擇一成佛殊勝環境,以及去彼處之方便,於是開出了淨土法門,告訴我們有西方極樂世界,有教主阿彌陀佛的名號可以稱念。若能好好稱名臨終能見彌陀佛,並仗佛力往生西方。阿彌陀佛也如同本師一般,在因地的他看出了眾生修行的瓶頸,因此經過了千億歲的聞法和五劫的思惟,並經歷無量劫的修行,終於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讓我們去受用西方的一切;先來想一想吧!我們在承辦一件事件經過多少時間的思維呢?是十分鐘、二十分鐘、半小時,還是二小時呢?可是阿彌陀佛居然可以為了我們去淨土修行思惟了五劫,世界上有誰有這樣的耐心呢?或許我們的煩惱可以持續的比較久,一天、一星期、一個月、半年,甚至是終身不忘,但我們用多少心在思惟利益眾生身上呢?說起這樣的一個問題,就足夠讓我們慚愧的無地自容了,全部都是私心滔滔的,盡虛空遍法界的全部都是我執而已,拿掉我執,我們還有什麼內涵呢?再說到阿彌陀佛利益眾生的心,他老人家歷劫的修行,為國王、為長者、為居士、為:::,無量劫來歷經了多少千辛萬苦,可是他唯一的心念就是把他成就的佛淨土,雙手捧給眾生享用,這是毫無保留的,試想想若我們辛苦一輩子、二輩子,甚至多輩子所聚集的財產,我們會很輕易的給別人嗎?或許會吧,那就是我們唯一的愛子,因此佛就把我當成他唯一的愛子,把他所有歷劫修行的果報,都毫無保留、毫無隱藏的送給我們,甚至當我們還不領情時,他也是想盡辦法幫助我們,讓我們得以往生西方、離苦得樂,甚至現在他已經成就了,還在西方日夜的盼望我們可以回到西方的老家;而我們受苦時,他則深切的期盼可以代替我們受苦,這就是佛無盡的恩德啊!父母親的恩或許是盡此一報身,但佛恩卻是盡未來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此大慈大悲,是綿綿無絕期。
再來說到師長恩,在勸發菩提心文裡提到說有了世間和出世間的師長,我們才可以知道禮儀,有了出世的師長,我們才可以知道佛法,如此一來才可以讓我們免掉當異類、當俗人的過患;不只如此,傳承教法的歷代祖師,他們是如何辛苦的把正確的教法流傳下來,他們經過多少的努力培養自己、訪求明師、刻苦讀書,西行求法等等,才得以讓教法保留下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歷代傳承祖師不惜以生命續佛慧命的成果。在現實中師長不但長養我們的慧命,也解決了我們的生活上的問題,不但常常舉辦研討,還在團體生活中培養我們的人格,不但以折法來折服我們,也以攝法來鼓勵我們,不但以言教來教化我們,也以身教來感動我們,不但以關心來引導我們,也以默擯來警告我們,處處都表現師長的悲心,使得種種或在家、或在學校裡沒有學到的內涵,都在這裡得以學習,學習的時候還心不甘、情不願的,有氣沒力的,但是師長都耐心的等待我們的成長,就像阿彌陀佛一樣把所學的毫無保留的全部奉上,但我們都只是漫不經心、有氣無力的接受下來,想想這樣對得起師長和歷代祖師的恩德嗎?午夜夢迴的時候,我能心安嗎?若沒有認真的去思考,我真的刻薄寡恩到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怎麼又到了上課時間呢?怎麼又要作七、助念、共修了啊?殊不知師長準備功課比我們要花上多少的時間,在百忙中甚至要熬夜準備功課,批改作業又是一點也不拖延的,若現在還能有一些不錯的觀念,都得自於師長的願力和慈悲,用了多少的心力、時間、努力、言語、人力、物力等等,才建立我這麼一點點如泡沫般不堪一擊的善念;在觀念的建立當中要靠培福,最好的培福方式就是來自於各種佛事,例如作七、助念、齋僧、放生等等,這一切的一切最大的利益者就是自己,可是我們卻不願意去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還認為師長不夠慈悲、不知體諒:::興辦這些善法都是讓我們能成就,讓我們變成一個人才,但我們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扭曲師長的心意,就像我們歷劫來扭曲了諸佛的旨意一般,才讓自己一直在煩惱堆中打轉,而不得出離;我們需要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漠視十方師長善知識的本懷嗎?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傷害他們的誠意,也戕害了自己的慧命嗎?
總而言之,不斷努力自我增上的老師,馬不停蹄的開辦各類的研討開拓我們閉塞而無明的知見、興辦各類的佛事讓我們在辦事當中成就智慧,使我有一個較好的思惟與行為模式,使我在社會上有生存的能力,不致於挨餓受凍,並且有微薄的能力來做有益於眾生的事業,過著安定的生活,看似平常,卻需要師長全心的努力在背後的運作。
長輩與同儕的鼓勵、提攜,讓我在待人處事上學習加大自己的心量(對治自己小氣的心思和妒嫉的毛病)、學習配合別人的需要和體會別人的心意,使愚笨又我執深重的末學,慢慢在工作當中拿掉以自我為主的心態,也比較懂得辦事的分寸和技巧,這些都端賴長輩和朋友的幫忙,他們在我們犯錯時,馬上給予指正;不論在工作、生活、習慣上都給我們很好的建議,在師長無法顧及的情況下糾正我們不如法的地方。
再來說到施主恩,從我們的共修場地開始就不是自己所能成就的,再來裡面擺設的種種都來自於不同的施主,行住坐臥都來自於他人。甚至微細到觀察生活當中的每一點,無一不是來自於他人的恩惠所成就;若不仔細去想,會有一種錯覺,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用錢去換來的,但試問若沒有人去做某一樣我所需要的東西,我縱使有錢,在急須的時候我也無法應急,就譬如說當我急須影印時,我縱使有錢,但找不到影印店,試問我如何來印資料,這時若有影印店出現,我就會非常的感恩,謝天謝地,也謝謝他來從事這個行業;推廣到日常生活的所有細節,例如在團體當中完成了任何一項工作,都是靠他人的護持,使我得以在預期的時間裏完成這項工作,甚至我在完成這項工作的當下,也是靠著很多因緣的幫忙,而非是我一個人獨力承辦的。
最後說到眾生恩,在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是眾生的恩德,因為這是一個分工的社會,我們有水電瓦斯可以用、有房子可以住、有公車、機車、汽車可以代步、有吃的、有喝的、還有種種的器材可以用,這一切都是來自於眾生的恩德,而且眾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各種煩惱,最後把我執去得乾乾淨淨;眾生可以幫助我們去貪、去瞋、去癡、去貢高我慢、去懶惰、去懈怠、去殺、去盜、去淫等等十惡業,他們可以幫助我們去除各種各樣不同煩惱,可是我卻常常與眾生處在對立的情況下,這真是天大的刻薄寡恩;若我們看到眾生對我們這麼大的恩惠,我們就很自然在與眾生對境當中去掉我執,最後成聖成賢,這亦是眾生所賜,阿彌陀佛!